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西族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唐宋时期,纳西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和标音文字“哥巴文”,并用这两种文字书写了大量的经卷。这些经卷记录了纳西族古老的神话、故事、民间诗歌、谣谚以及宗教学、民族学、民俗等方面的珍贵资料,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纳西族神话,除以经文形式保存之外,至今还有一部分口传于民间。从开辟神话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从反  相似文献   

2.
在纳两族传统文化中,巫文化在重要的空间、时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而其中的占卜文化.更占有其重要的地位.在纳两族民间活跃着一批占卜者——"桑尼",他们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中记载的占卜者"扒"和祭师"毕"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一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包含着纳西文化不断发展的历程,反映出人类的认知记忆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由于处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阶段,因此,很多文字的象征涵义相当直观而丰富。诸多反映在东巴图画象形文中的象征意义,比如纳西族有些重要的传统观念与特定神祇的关系、象形文中很多肇源于宗教的伦理观念、东巴象形文与特定社会组织间相关的象征意义等,都是极其富于文化意义的。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中有与甲骨文象征意义相近而又微妙不同的字词,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还活在民间的象形文字。据研究,这种文字最晚产生于纳西族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公元七世纪以前,后被纳西族东巴教经师用来书写经书。东巴文系指两种体系的文字:一种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引申为文字,即东巴象形文  相似文献   

5.
天文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四大学科之一。中国在天文天象观测、历法制订推步等方面曾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 ,是政治、生产需求、人们求知欲交互作用的结果。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 ,它对天文的发展形成了强大推动 ;与此同时 ,天文学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农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象观测和历法的进步 ,伴随和标志着农业及农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将从日月五星的观测、历法制订推步以及时节的确立等方面来探研中国古代天文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丽江县是纳西族的聚居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 ,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信仰正在发展成为文化产业 ,纳西族世代栖居的古城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纳西族文化本身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 ,其实是不可能彻底摆脱过去生活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悠久而上进不息的纳西族,早在唐宋前后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东巴文化。纳西族有迄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象形文字,单字达1300多个,因它被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经师“东巴”频繁使用,故称为“东巴文”。千百年来,东巴(意为智者)们倾注智慧之汁,在用东巴文传承教义的同时,兼收并纳历代文化成果,纵横思维,著书立说,写下了多达一千多种、两万余册、上千万字的东巴经典。东巴经所涉领域相当宏  相似文献   

8.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动态     
已故贵州大学教授张汝舟先生遗著《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文选》经整理,最近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孙家遂同志任责任编辑,予计八五年上半年发行。张汝舟先生(1899——1982),安徽全椒人,是国内知名的语言学家。他博学多闻,治学严谨,于声韵、训诂、语法、古典文学和古代天文历法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在古代天文历法研究上能力排纷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为学界贡献极大。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我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和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纳西族的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叫“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之痕迹)的图画象形文字,并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数以万计的东巴经书。《东巴舞谱》就是这浩瀚经书中保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民族舞蹈遗产。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纳西语中古今的汉语、藏语、白语借词,从东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三个方面对东巴教的藏族钵教影响,纳西族、汉族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汉族年画、对联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纳西族语言文字中含蓄的中华多元一体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纳西族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以及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的内向凝聚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对纳西东巴经《九个天神和七个地神的故事》进行考察,探讨东巴经书在文字排列、字词关系、停顿、省写、字符组合、字形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这些书写特点展示了东巴文化的独有内涵,也为东巴经语言文字研究的深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背景下东巴文化的新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旅游开发热潮给丽江东巴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纳西民众、旅游市场、知识分子等因素是东巴文化再生产场域中的主要作用力,而对于曾经与纳西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着丰富内涵、多种形式的东巴文化来说,围绕它进行的所有行动也许并不能改变这一文化在未来越来越渺茫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简省和羡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纳西东巴文虽属较为原始的古文字系统,但同样存在这两种情况,本文拟把纳西东巴文中简省和羡余作一分类描述,初步归纳出导致纳西东巴文简省和羡余的特点和原因,为纳西东巴文及普通文字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巴文中的异体现象比较突出,但对东巴文异体字的研究总体来看比较薄弱。东巴文异体字的研究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异体字的判定、异体字的整理、异体字之间关系的判别、异体字与东巴文字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丽江纳西族的习惯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教的传统哲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兄弟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环境保护习惯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东巴经、神话传说、谚语、格言、碑文等世代相传,内容极其丰富。事实证明,其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有益作用。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立法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的环境保护文化,使之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角度考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现状 ,提出并论述了三个论题 ,即文化模式生成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化、当下中国美术文化的集成空白、良好对话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建构 ,以及文化变迁之策略  相似文献   

18.
纳、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吸收、借鉴、交融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和藏族苯教、佛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塔城洛固村为个案,以达来寺高僧和学礼的经历与宗教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其他田野调查资料,从宗教、民俗、语言、饮食、婚姻等多个方面,较细致地反映了纳、藏文化交融的现象,并分析了纳、藏文化交融的原因、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丽江古城旅游资源持续开发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丽江古城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恢复流官府衙、雪山书院、文庙、武庙等文化古迹,并注意特色原则、协调原则、适度原则;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应重点开发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民间歌舞。在开发古城旅游资源过程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古城旅游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