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婚姻家庭形态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它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问世,便在历史学、民族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依据摩尔根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婚姻家庭问题进行了科学性的探讨,并划出了人类婚姻形态的六个发展阶段:乱婚-血缘婚——亚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个体婚(一夫一妻)。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婚姻发展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瑶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婚姻家庭演化方面,经大量  相似文献   

2.
洪水神话历来被视为人类早期存在过血缘婚形态的神话学论据。本文在洪水神话的话语范围内,对围绕血缘婚形态的证实论与证否论进行了探讨,指出它们皆源于话语权力对兄妹婚所作的不同理解。文章揭示了话语权力对人类早期婚姻形态的建构实质。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清初孝端后与孝庄后姑侄共嫁一夫的历史事实并不令人费解。这一婚姻现象与中国历史上媵婚制度大体上属于同一类型婚姻形式,是产生较为古老、较为普遍且持续时间长久的婚姻习俗。同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观之,它属于姊妹共夫制婚姻范畴,这也是一种在初民社会中较普遍存在的婚姻现象。从人类婚姻史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孝端后与孝庄后共嫁一夫的婚姻形式,与华夏族形成早期及初民社会中的婚姻形态大致相同,因此它只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是合理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此外,用摩尔根群婚制理论来理解和解释这一婚姻现象是不妥当的,因为摩尔根的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是通过对具体事实的研究而来的,是他的一个推论。不能将姊妹共夫婚视为人类社会婚姻的普遍状态,只能是一部分人的个别婚姻。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即使在原始民族中一夫一妻制仍是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4.
细说族际婚──对近年来中国族际婚现象的观察录方素梅族际婚姻,也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是人类家族演化史上古老而又普遍的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异族通婚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集团盛行和亲,这种做法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5.
乱婚和群婚     
一人类的婚姻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美国学者路·享·摩尔根对人类婚姻家庭史的探索,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人类最早是从乱婚进入群婚的。恩格斯指出: “摩尔根在……追溯家庭的历史时,同他的大多数同行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曾经存在过一种原始的状态,那时部落内部盛行毫无限制的性交  相似文献   

6.
徐铭 《民族学刊》2012,3(3):24-28,100-101
扎巴藏族的母系制走婚习俗,历史文献包括当代的道孚县志都无记载.冯敏《扎巴藏族——21世纪人类学母系制社会田野调查》一书的“婚姻”部分首次运用人类学方法详细考察了扎巴藏族母系制走婚习俗与父系制初期的婚姻家庭形态,并讨论其对人类婚姻体系演进史的意义、对偶婚比走婚进步的意义以及母系制婚姻存在的解释.透过该书的材料可以发现,扎巴藏族婚姻的变异与男女分工及社会经济状况、国家的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紧密相关.面临村寨搬迁的扎巴藏族要妥善安置,不要影响如母系制婚姻家庭的人伦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析维吾尔族离婚现象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析维吾尔族离婚现象形成的原因●李晓霞婚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婚姻形态是发展、变动的,从历史看,婚姻制度由群婚到对偶婚再到专偶婚。从个体婚姻看,也有由缔结到解体的过程。个体婚姻的解体有两种标志:配偶死亡或配偶离异,前者是自然形成,后者则是人...  相似文献   

8.
入赘婚是我国自古存在,区别于男娶女嫁的一种非正统婚姻模式,具有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的特点。当代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田野点开展田野调查后得出许多结论。此文旨在梳理现有的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对有关入赘婚这一非正统婚姻模式的文献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毛雪彦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5,6(4):8-16,95-97
古典进化论学派学者麦克伦南(John· Fergus· McLennan)曾在其著作《原始婚姻》中对一妻多夫这种婚姻家庭形态进行了论述。麦克仑南对一妻多夫的基本看法是,这种婚姻家庭形态并不是一种例外和反常形态,而认为一妻多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和普遍阶段。麦克仑南的这个论点是基于他对人类早期社会基本图景的推论和分析。本文试图在说明麦克伦南关于人类早期社会与婚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来讨论一妻多夫制在其中的序列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入赘婚是我国自古存在,区别于男娶女嫁的一种非正统婚姻模式,具有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的特点.当代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田野点开展田野调查后得出许多结论.此文旨在梳理现有的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对有关入赘婚这一非正统婚姻模式的文献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转房婚是古代兄弟共妻与姊妹共夫婚姻形式的残留,随着一夫多妻婚的消除以及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变化,转房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这种婚姻形态在如今的河湟汉族中间仍有遗迹,考察其长行不绝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古代汉族转房婚的历史沉淀,二是河湟地区历史上诸民族转房婚的渗透,三是财产和子嗣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血缘婚?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人类婚姻发展史上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分期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角度,从有关亲属称谓的研究中,为血缘婚提供一两点新的证明,贡献给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彝族先民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婚姻形态上形成了等级内婚、民族内婚、家支外婚、姑舅表婚以及转房婚等特点;在明清彝族社会的急剧变革中,改流相对彻底并有大量汉族移民进入的滇黔地区逐渐打破其原来的婚姻传统,而凉山彝族地区却由于家支制度、宗教力量、习惯法等传统势力以及商品经济不发达、彝汉矛盾尖锐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或制约,其传统婚姻的特...  相似文献   

14.
满族婚姻习俗源流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居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她的主体本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战国、秦、汉的挹娄,魏、晋的勿吉,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清太宗皇太极时始改称满洲。人类对自身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形式便是婚姻。婚姻是构成家庭、形成社会的基础。不同民族的婚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贯制习俗,这些不同的习俗,既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各民族不同的民族特性的体现。因此,对一个民族婚俗的研究,是认识它的社会形态、民族特点、民族融合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对满族婚姻习俗源流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昭君初嫁呼韩邪单于,单于死后再嫁新单于雕陶莫皋,其婚姻反映了匈奴的收继婚习俗。作为西汉人的王昭君,其婚姻形态是当时异族通婚中的一种。同时,她的婚姻也反映了汉族与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婚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婚姻 鄂温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直到解放前,婚姻形态还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氏族外婚制”和“姑舅表婚”的风俗。所谓“氏族外婚制”,即一个姓氏的鄂温克人只能寻找另外氏族的异性为婚配对象,严禁在同一氏族内部通婚。如果同姓之间婚配,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姑舅表婚”指的是表姐妹在选择配偶时,必须首先征求表兄弟的意见,若对方不  相似文献   

17.
吏前时期的婚姻形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群婚时期的存在与否尤为争论的关键.通过对史前婚姻形态和所谓的群婚时期进行了解.对群婚这一阶段是否存在提出质疑.从而分析出在史前阶段并不存在群婚这个时期的可能性,并由此对人类早期的婚姻状况进行一些大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和华坪县的各个村落之中。他留人的婚姻文化主要经历了从对偶婚到姑舅表优先婚,再到现代专偶婚三个不同阶段。他留人在婚姻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从族际内婚制到族外婚扩大了其通婚范围,族际共同的婚姻生活有助于消除关于他者的消极刻板印象,另外在互相通婚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涵化,也是族际相互认同的基础。这些都有助于消解当地人“水牛是水牛,黄牛是黄牛”这样泾渭分明的族群身份认同意识,进而实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本文拟从彝族他留人的婚姻文化变迁这一视角入手,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1886年,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我国的侗族正是这样,其婚姻作为一个能动的历史因素,在它所必然经历的从杂乱婚、血缘群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到专偶婚这一动态历程中,产生了大量与婚姻有关的民歌,并形成了很多有关的礼俗。当代侗族婚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但其婚姻礼俗,颇富民族特色。举行结婚典礼的头一天,男方得请迎亲队伍(侗语叫“关亲客”)到女方寨子去  相似文献   

20.
《盘同古》是一部叙述壮族始祖盘和古再造人类的神话故事歌,反映壮歌先民如何从血婚制时代逐步走进一夫一妻制婚姻时代的史实,堪称壮族的创世史诗、婚姻的教本,本文从人类学、文艺学的角度对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