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文章通过对农民现有各种增收渠道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人类成功驯化植物通常被认为是农业的发端,但驯化实际上是双向的过程,人类在驯化植物的同时,也在接受植物的驯化。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将驯化置于文化范畴,通过宁夏中宁枸杞的生产叙事,呈现枸杞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生产者即茨农与枸杞的双向驯化关系。茨农对枸杞的驯化体现在他们通过生产实践改变了枸杞的生长环境和表面性状,使其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的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得到彰显。与此同时,在枸杞生产实践中,与枸杞有关的生产技艺、文化遗产、社会文化型塑了茨农的文化身份,枸杞与茨农的纠缠关系也规训着茨农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打工经济”效应解读与农民“和谐增收”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打工经济"的经济、文化及社会效应,发现其效应是多元的、非兼容的、正反面并存的,从而提出现阶段应该树立农民"和谐增收"的理念,这一理念既要体现和谐的基本内涵,又要使农民增收的策略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还要关注增收策略的综合效应。为此,要致力打造农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和比较优势,要努力开创新型的非农收入格局,要尽力改进农村生活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与发达地区最大差距在农村,人口增加过快、文化教育相对落后、非农产业收入不高是主要原因.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差距,必须治贫先治愚,进一步更新观念,增加支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滨海县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02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1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4%,实现农民人均劳务收入804元,占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4.2%。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和激活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带动农民增收的可行性 ,探讨了激活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1998年以来,宁夏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年回落,2000年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为-2.6%,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过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扩大,不仅超过改革初期水平,而且成为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程度扩大的主要诱因,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主要问题。回顾过去20年农民增收的历程,体制创新、农产品提价和增加产量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总量的扩张已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民增收越来越依靠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入WTO后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增收的压力更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闽东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 ,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困难 ,既有全国农产品供求变化、价格下降的因素 ,又有农业、农村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滞后等自身因素。解决农民增收应走农业、农村结构调整为主 ,逐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在结构调整中突出发展特色经济与农产品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996年江苏省滨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998元,从98年开始,增长幅度明显放缓,99年、2000年、2001年与98年的增幅相比,分别下降了:59%、62%、76%。农民增收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如何在我国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便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0.
《源流》2006,(2)
近年来,阳春市注重发挥地域优势,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农业工程,初步实现了特色农副产业规模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年全市“一乡一品”实现总产值35.7亿元,比上年增加2.8亿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3247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6%。目前,全市形成优质水果、特色蔬菜、蚕桑、甜玉米、南药、花卉等六大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8—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测度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存在低水平聚集的现象。控制工业化率、资本劳动比以及人均农业总产值等变量,邻接权重和经济权重下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在区域内部、区域间及总溢出效应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需谨防工业化虹吸效应的不利影响,中西部地区需保障区域内部合理的经济结构比例、降低技术外溢的区域间距离。  相似文献   

12.
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近10年间吉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及横向对比分析透视出农民增收的潜力所在,即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才能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 ,福建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且具有较大的潜力。从城乡统筹的角度 ,立足于省情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发展农村的劳务经济 ,是福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利用数字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是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设计/方法】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基于2011~2020年240个地级市的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结论/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但存在“边际递减”的增收效应,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宜政策。东部和东北部的增收效应大于中部和西部,并且会受到是否为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因而需因地制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效力。市场化水平是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数字经济能通过推动市场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总之,要利用好数字经济,搭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进而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文章认为 ,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 ,让农民在付出积累工和义务工 (简称“两工”)的同时获得报酬 ,实现农民增收。因此对属于公益性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纳入公共财政范围 ,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 ;属于经营性的项目 ,则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行 ;同时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 ,加快资金循环 ,以此让农民有更多的增收机会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已经成了一个政治话题。事实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靠政策的小调整已经很难奏效,必须有根本思路的转变和根本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枸杞产品是宁夏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宁夏枸杞产品逐渐进入更多国家的市场。产品名称的译名对出口产品至关重要,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目前宁夏枸杞产品名称的不同译名进行分析说明,指出goji一词不仅能准确表明枸杞名称,具有清晰的指示功能,更具有良好的诉求功能,是枸杞商品的理想译名。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和国家财税政策调整等都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甘肃省农民增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甘肃省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一,与工业强省地位并列。甘肃省农民增加收入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素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河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对全省10个县100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增收潜力(一)农业生产方面。农业生产经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民对此十分关注,认为增收潜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看到广大农民已普遍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当问及增加收入你认为有哪些潜力可挖时,有753%的农户认为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土地,提高耕地亩产。其中有317%的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农民增收问题极为重视,并重点对农民增收的价值定位和路径选择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民增收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维护全国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可靠保证,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环节.欲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人为本是首要前提,繁荣农村经济是基本依托,提升农民素质是治本之策,统筹城乡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