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对此做了深刻的结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不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转变时期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计划与市场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目标模式,是深入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的关键环节。现结合对党的十四大报告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摆脱了传统观念,并形成新的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后四中全会后,又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当我们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之后,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市场重新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在环节──—关于市场与计划关系的唯物史观思考江丹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地把握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顺利建立起来的重大课题。回顾历史,我们曾一度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潮流。回顾14年的改革历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再到十三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及十三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市场的关系及其价值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并科学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本体论、本质论、价值论和发展观上 ,多角度分析道德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揭示道德与市场的相互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这项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既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今后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的总趋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对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下计划与市场的共性和区别,尚认识不大清楚,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谈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冲破认识上的误区、贯彻好十四大精神,加快建设发达的市场机制,无疑是有重要帮助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探索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经济领域,我们一直认为,以公有制为  相似文献   

11.
<正>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之一。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对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缺一不可。江泽民同志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的前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发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形势下,计划部门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新理解计划内涵,在计划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场经济这个中心,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和高速发展。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重新理解计划内涵、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观念必须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3.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计划市场的关系,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在研究探索,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研讨之中。但尽管如此,却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在我国是计划与市场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经济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的基本点在于计划与市场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究竟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报告作了明确的结论,这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结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更加坚定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世界性和世纪性难题的探索和研究。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谈话对多年来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争论作了科学总结,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党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正确地把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体化,在建立和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报告更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面对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会作出怎样的抉择呢?换句话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发展市场经济新机遇下能否会开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一论断,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模式进一步明确和具体了。然而,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这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关键却在于如何认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基础。计划与市场“谁统一于谁”或“谁内在于谁”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更无益于改革实践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一年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从理论上方针政策上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有效地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本文就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问题谈点个人的认识.一、正确认识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一系列市场调节机制来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而宏观调控则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调整和控制.通过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协调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理顺国民经济运行秩序,保护公平正当的竟争,消除或防止经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实现市场经济的初衷——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我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带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教导,在实践中作了一定的调查和思考,提出了若干看法。文章认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现实需要以及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状况等方面来看,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帮助人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观念转变、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市场内外构建起新的理想和道德体系、普及与市场经济运行和调整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加强纪律教育,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的迫切问题;要处理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中抓住精神义明建设不放,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