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德培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3)
《潘虎》选自《星火燎原》下册.潘虎是这篇革命回忆录所塑造的主要形象.作者依据亲身所为的革命史实,以朴实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潘虎“自已竖杆子”,举起革命的旗旄.是当时“燎原”烈焰中的一炬,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涛”中的一撮浪花.在斗争中,他表现出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希冀党的领导的亟盼.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羁绊于封建思 相似文献
2.
陆颖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希腊悲剧比荷马史诗要晚差不多三个世纪,但从整个戏剧类作品和叙事类作品来看,其历史是同样悠久的。叙事类作品除荷马史诗及一些民族早期创作的英雄诗篇等叙事诗巨著外,最发达的要数小说。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着无数著名的小说作品,它们成功地塑造了象唐吉诃德、葛朗台、鲁滨逊、奥勃洛摩夫、安娜·卡列尼娜、林黛玉、贾宝玉、阿Q等等超越国界和民族范围的人所共知的典型人物。在这方面,戏剧类作品也是毫不逊色的,它以安提 相似文献
3.
曹学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三国演义》写马谡的篇幅有限,但马谡的知名度却很高,一提及马谡,人们的心里立即会浮现一个“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者的形象。这个看似过场性的角色,在《三国演义》的人物画廊中却有其特定的位置。他的失败的悲剧,很值得我们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4.
梁明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
在文学作品中,要反映时代的特征,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质,当然主要必须写人物生命中最光辉的行动,通过人物的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教育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但是,这其中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刘白羽同志曾经说过:“生活形势、生活细节是很广泛的:一个人物的形象,一句发光的语言,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值得人玩味深思的。”(见《给人民作一个通讯员》中国青年出版社五九年版)事实正是这 相似文献
5.
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罗曼·罗兰则以其亲身体受为这句名言作了注解。他写道:“当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时,被从乡下给带到了巴黎。那时,我孤苦伶仃,,既无朋友又无领路人,被淹没在大都会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贝多芬是我呼吸困难时的空气,是梦寂以求的大自然,是丧失信仰而感到惘然若失时所渴望的宗教,是在黑暗之中朝无限广阔的世界敝开的一个窗户。”其实,歌曲也有这种功能,特别是歌词,经过各种旋律渲染,有不可替代的引人向上、使人燃烧、催人奋进、益人意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烈恒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5)
深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创造血肉饱满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无一不精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探求。实践证明,对人的感情领域的隐微展现得越充分越细腻,它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烈越深刻,越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产阶级文艺是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文艺,它以塑造丰满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为己任,尤其应当发掘蕴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真缔,表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尖锐斗争,用以教育人民。 相似文献
7.
石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4):43-45
马洛礼《亚瑟王之死》中的兰斯洛特,兼具英雄与反英雄的双重性,他的存在导致亚瑟王之死,他与王后的恋情,又是爱情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8.
杨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近几年的一批优秀小说作品,不仅敏锐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急剧变动,形象地展示了社会新旧,真假、善恶、美丑的矛盾和斗争,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关于塑造新人问题,不少同志早已论及。本文拟从如何深刻细腻地表现新人思想、性格的丰富、复杂性入手,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9.
王东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5,(1)
阮章竞的《漳河水》,是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解放区叙事长诗创作的又一丰硕成果。长诗以太行山区劳动妇女在旧社会的悲苦命运和新社会的幸福生活为题材,塑造了荷荷、苓苓、紫金英三个生动的妇女形象,控诉了旧社会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歌颂了解放区党和政府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杨朴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0,(1)
《保卫延安》是一部描写革命英雄的史诗。它的突出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作者在雄伟、广阔的解放战争背景上,为我们塑造了人民解放军各级指战员的光辉形象。他们有正直质朴、坚毅笃诚的彭总,灵活机智、英勇善战的周大勇,纯朴忠厚、威武不屈的王老虎,严肃认真、赤诚干练的李诚,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孙全厚,果敢刚烈、爽朗愉快的陈兴允,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卫 相似文献
11.
王丽丽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一些人之所以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抱有拒斥的态度,大多是因为其在文体上所特有的那种多义的晦涩性、象征性,以及非情节化以至非人物化所导致的“审美经验的陌生化”造成的。事实上,人们容易忽视的恰恰是它的内质——即形式所隐喻或象征的关于人生本身不可理解的非理性意识。正如美国一位著名学者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时所指出的:“我认为,二十世纪的文学在两个方向上表达出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人类的进退维 相似文献
12.
刘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意境说”是古代文论家根据我国文学创作经验和特有的民族审美传统而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 意境这个词本是佛教术语,它原指某种悟道的境地。后来被人们移植到文艺创作和诗歌评论上来,成为品评诗歌优劣高下的一个重要原则。意境的概念比较宽泛,界说也很纷纭。但对这一概念最常见的解释是: 意,偏重于作家的主观;境,则侧重于现实的客观。意境是主客观的统一,即作家的主观 相似文献
13.
张心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4,(1)
千百年来,诸葛亮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尊敬和爱戴,决不是因为他已经成为神化似的人物,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公而忘私的人,一个有科学预见的人,特别是一个勇于面对自己偶然失误的人! 诸葛亮的祟高形象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当然除了他本身毕生的实践所显示的灿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戴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74-75
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巧妙地运用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重视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并做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使作品在艺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齐树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近日拜读了钱钟书先生发表在《文学评论》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诗可以怨》。钱先生的大作旁征博引,议论横生,读后获益不浅。且因受到此文的启发,产生了一些感想,虽不过是一些固陋之见,但愿意说出来,就正于钱先生和其他同志。钱先生的文章,从中外文学史中举出大量事例,论述了“怨”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的确,文学史上表现“怨”的诗歌占了很大的数量,而且其中有很多好的作品。不仅诗歌如 相似文献
17.
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一直是评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消费文化的异化作用、美国梦的虚幻本质以及嘉莉妹妹的阶级身份、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都并非她倍感失落的绝对根源。立足于德莱塞的阶级观、财富观、爱情观、婚姻观、文学艺术观重读《嘉莉妹妹》可以发现,失落的嘉莉形象是德莱塞反思这些问题的文学策略,德莱塞因而成了嘉莉妹妹失落的绝对根源。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与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谈《小镇上的将军》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1)
三年来,我国短篇小说经历了一个从复苏到发展的过程。在文学艺术领域内,突破禁区,解放思想,揭露矛盾,干预生活,短篇小说起了很好的先驱作用,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今日,随着文学艺术的日益繁荣兴盛,人民对于短篇小说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题材范围的开拓和社会矛盾的揭露这种在思想内容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他们还要求作品在艺术方面,在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探索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前进。我省青年作者陈世旭的短篇 相似文献
19.
吴隐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33-36
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的文学现状引起了我们对未来文学的思虑 :未来的文学将会是怎样 ?它会不会消亡 ?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说明 ,文学与人类社会并存 ,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未来的文学是多元化的 ,丰富多彩的文学 ;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文学 ;是娱乐与消闲性的文学。文学正轻松地、自由地、充满魅力地向着未来走去 相似文献
20.
薛德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9,(4)
人是电影的主体。电影的这一本质属性规定了无论在文艺片、探索片还是娱乐片中,都必须把人作为创作的透视中心,必须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内心活动、命运遭遇、性格冲突,来揭示生活的哲理,反映人民的意志,表达作者的体验,愉悦观众的身心。对这一认识,在戏剧电影一统天下的新时期之前和多元发展的新时期中基本一致。但是,在如何写人的问题上,新时期与新时期之前相比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但表现在从人物形象群体来看的主人公类型日益多样化的走向,即一改新时期之前的主人公几乎是清一色的英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