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1月25日是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上海市作家协会此前请我为巴金塑像。我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殊的创作任务,把自己对巴金的崇敬之情融入紫砂陶塑之中。 我从事雕塑创作近50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我做过不少头像,在接受塑巴老像任务时自感有把握,以为巴老年纪大有特征,但见到上海市作家协会提供的资料后,心里有点发急:仅有巴老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而且不同姿态,不同表情;《巴金对你说》画册上的照片更是从小到老无一定相,我又没见过巴老本人,担心做不好。 但巴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看过《家》、《春》、《秋》的书与电影,今天进  相似文献   

2.
吴梅先生是南社著名的作家。本文阐述了吴梅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历程和相关事迹,肯定了其作品中的进步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生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且称其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余光中先生在翻译中就翻译与创作关系、译者译德、诗歌翻译、翻译对中文影响等方面着重阐述了翻译的重要性,翻译是一种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先生的观点多属随感而发,且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国内尚无人作文对其予以总结描述,故而对其作一基本梳理,以彰显其要。  相似文献   

4.
剑钧  刘绍颖 《中华魂》2013,(20):18-19
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那位讲故事的老人在七年前就已经仙逝了,他就是我敬重的著名作家柯蓝先生。柯蓝先生是延安时期的老作家,原名唐一正,生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同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等职。当年我的散文诗创作曾深受柯老的影响和厚爱,  相似文献   

5.
7年前,我接到了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戴宏海先生的电话,说为弘扬浙江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步伐,创作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鲜明时代特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美术作品,决定实施浙江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我是工程组委会选定的创作人员之一,并于月底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选题宣讲学习会。5月31日在中国美院学术报告厅里,我认真听完了题材组历史专家们关于各个选题的报告,最后我结合自己的创作擅长和温州的地域优势选报了《海岛女民兵》、《创建红十三军》、《劳动模范群像》这三个选题,但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组委会将我和张兆鑫老师整合在了一起,共同创作张兆鑫老师的第二个选题《胡耀邦与大陈  相似文献   

6.
八十八岁高龄的叶圣陶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已经整整七十年。叶圣陶,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他的创作思想、创作道路以及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早就为新文学史家们所注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尽管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开拓,但毕竟起步早,著述多,成绩也显著。而作为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出版家,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学界巨擘,他所进行的苦心探索,却至今还很少有人去作比较系统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7.
常进 《山西老年》2010,(10):11-11
华君武先生是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人。1933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中上高中时,就在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1938年到延安鲁艺工作,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45年调《东北日报》从事漫画创作。1949年调回《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组长。"文革"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退休后仍坚持漫画创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曲艺、各族民歌以及古典歌曲、民族风格浓郁的创作歌曲等的演唱方法。自50年代初开始,我一直在各级各类学校,主要是各级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在声乐教学方面,主要是以教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为  相似文献   

9.
燕平论     
《抗币风云录》是上海大学编审施燕平先生的近作。施燕平先生原是本刊常务副主编,现已离休。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新四军,从事革命文艺创作活动。半个世纪来,他创作了许多小说和散文,发表了不少学术论著,是一位集战士、作家、学者于一身的文化工作者。发表这组评论文章,意在祝贺他参加革命文化活动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万里一得     
"是大自然教会我创作",当我把这句话讲给给恩师罗尔纯先生听,并问他,能这样说吗?他说:"行"。然而我深知,老师对我的绘画和创作乃至人生都起到何其重要的作用。一九八二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时,把课堂人体速写拿给罗老师看,他说:"你学成了,回去搞创作吧"。可这一回去就沉寂了三年,创作也不见起色。当我致力于美术编辑...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与民间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蔡元培一生从事民主革命,从事教育、科学事业。1940年当他在香港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唁电中说:“先生为革命奋斗四十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培植无数革命青年,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会上,周恩来同志在挽联中对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同志更在唁电中给蔡元培先生以崇高的评价,尊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作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作为旧中国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领导人,蔡元培先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这个角度作一个历史的回顾。我以为这对我们今天的民间文学工作(包括学术领导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可能有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上,郁达夫是可以同郭沫若相提并论的文学巨匠。郭老对他评价极高:“鲁迅先生的韧,一多先生的刚,达夫先生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三绝。”(郭沫若《再谈郁达夫》)确实,郁达夫  相似文献   

13.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过“匆匆赶出,无一是处”(《我怎样写<牛天赐传>》)的缘故,研究与评论者寥寥。但它毕竟是老舍先生整个小说创作中的一部作品,并有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因此对这部作品作微观分析,分析作品的意蕴,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得失成败,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宏观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14.
《淮海文汇》2013,(4):39-40
<正>洛阳、徐州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同是中国考古重地。能有机会在洛阳或徐州从事考古工作是幸运的。王恺先生把一生奉献给洛阳、徐州两地考古事业,更是幸运的。我认识王恺先生为时较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只知道他是洛阳考古人员,从未谋面。大约是在90年代的某一个学术会议上,我与王恺先生初次见面,知道他在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工作,热心于徐州汉墓的  相似文献   

15.
当苏州画院院长、著名画家沈威峰先生寄来了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画作照片时,我反复观赏,画中透出来的浓浓的江南水乡情趣和清新的意境,忍不住提笔写下对沈威峰先生及其画作的感想。我认识沈威峰先生是在大前年的北京中央党校,当时我在那里进修,沈威峰先生应中央党校之邀作画,他的画室正好在我们进修班楼内。开始我没太在意,如今的画家太多,但课馀没地方可去,便去沈威峰的临时画室看他作画。不料,看过一次後,他的作品就紧紧地吸引了我,紧接着又去第二次,再後来,有空就蹩进去看他,看他画墨竹,画荷花,看到的全是江南景物,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陈士部先生由其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学术新著《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以下简称《历史演进》),我有幸得以通读新著,受益匪浅。陈士部先生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  相似文献   

17.
探寻与选择     
多年以来我一直十分庆幸自己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绘画创作与教学。我始终认为,人生是在不停顿的选择与定位之中度过的,能潜心于油画艺术创作,对我而言真可以说是如愿以偿。然而一旦步入艰辛的绘画创作之旅,则又会不断面临种种新的选择。显而易见的是,能否在创作上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题材与风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诗研究者,我最感兴趣的是林庚先生立足于现代新诗创作,把古典文学纳入新诗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对待的独特思路。他多次强调自己的兴趣始终是新诗创作,研究古典文学的目的是为新诗创作服务,而不是为了过去而研究过去。林庚先生之所以把中国视为诗的国度,以诗歌为中心来写中国文学史,在研究中强调总结中国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强调重视艺术上的创造性,而不太重视社会历史背景等外部因素,都与他这种在研究唐诗的时候想着新诗的问题意识和文学史眼光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穆木天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活动家和教育家。穆先生的一生是迎着时代革命风暴前进、呐喊、奉献的一生,他在创作、翻译和学术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我国进步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是穆木天先生的学生。1952年他在北京师大中文系任教授,我在北京师大中文系进修,有幸亲聆穆先生的教海。1954年,穆先生受高教部的委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儿童文学进修生,我又成为他的四个进修生之一,同时在他领导的儿童文学教研组工作,从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为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伟人,在他身上兼有诗人、学者和战士的三种品格,他在新诗创作、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为新中国诞生的战斗中,都做出了他独特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但令人痛心的是,闻一多先生竟以四十八岁的盛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弹下,他没有亲眼看到为之献身的新中国的诞生,也没有完成他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所拟定的宏大的蓝图。一九四七年。当《闻一多全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说:“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个人站起来!在革命工作上我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工作上我也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的时候,作为一个热爱闻一多先生品格和学问的后学,我愿意把自己学习闻一多先生有关《诗经》研究的心得写出来,以响应已故的郭老在二十多年前,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所发出的这一切实的提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