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海明威生前可以说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的风格、小说主人公的型式、他的文体和他的态度都得到了广泛的赏识。不仅在讲英语的地方是这样,而且在只要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是如此。在现代小说的语言使用上,没有一个作家能与他媲美。海明威很出名,人很有趣。三十多年里,报纸和杂志及时地报道了他的历险记。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他还是他的著作都不能很好地被人理解,尽管在最后十年里,对他的作品有所理解,但还是不能说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  相似文献   

2.
论郁达夫的悲剧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郁达夫的悲剧生命意识侯运华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也是最引人争议的作家之一。赞颂者称他是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小说抒情小说先河的作家,批判者称他是“赤裸裸描写色情与性的烦闷”①的作家,还有的干脆把他看成一个心理变态的怪人,提起他时...  相似文献   

3.
言为心声,作家通过自传的形式来向外界抒发内心的志向,以此来与外界进行抗争,希望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中国现代作家进行自传创作的一种动机.了解这种创作动机,有助于还原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理解他们的人生志向,认识一个真实的现代作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三、心理印象小说二十世纪初以来,世界短篇小说结构形式发展,呈现出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所没有过的百流并涌的局面,作家对形式探索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对内容的追求。古典的与现代的,传统的与创新的,此薄彼起,交相辉映。在这一时期,性格小说仍然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曾经一度相形见细的故事小说,他获得了新的生机,如推理小说成了西方国家畅销读物之一。当然,最使人注目的,是在性格  相似文献   

5.
彭丽萍 《兰州学刊》2007,(11):202-204
张承志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尤其是《心灵史》对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人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评论界褒贬不一.文章对评论界的一些看法予以梳理,以期读者更好地理解张承志.  相似文献   

6.
张治国 《江汉论坛》2005,(9):129-13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马原、苏童、余华等青年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显示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先锋(又称"后新潮")小说.他们醉心于文本技术操作实验,用形式构成论置换内容本体论,从而颠覆了传统小说规范,并以此表明其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其形式革命对以后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以崭新的形态,独特的技巧更新读者的耳目,而且以非理性哲学观念所包含的深刻的洞察力、表现力,铸造了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新观念.本文就多元性特征在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中情节和人物两要素的体现进行探究,以期一方面加强我们对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有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冲破传统文学理论的束缚和更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小说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文论中表达的小说史理论,主要观点如下一、昆德拉认为,近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史经历了类似干足球赛的上下半时,上半时的小说以想象力的创造为特征,下半时的小说以真实性的追求为特征;二、以卡夫卡、穆齐尔、布罗赫、贡布罗维茨等20世纪小说家开创的"第三时"小说美学,既对下半时的小说美学产生了反拨,又是对上半时小说美学传统的呼唤、回归和超越;三、昆德拉严格界定了真正的现代主义与形形式式"伪现代主义"的区别,强调前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而且对既成思想有一种批判性的变革欲望;"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由此成为昆德拉小说创作的自觉追求.作者指出昆德拉的小说史论,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浅析扎西达娃后期小说艺术特征产生的诸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西达娃是当代著名的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后期小说的艺术特征显然与其早期小说的艺术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一时期,他更多地在小说中注入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内容,在叙事手法上则大胆借鉴欧美现代派小说的手法,从而使其小说在形式上呈现出神秘、荒诞和魔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所创作的湘西小说,以爱与美的悲剧性冲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以悲剧连环套式的循环结构作为小说的基本形式,以冲淡的小品散文的创作手法作为表现悲剧的基本手段,构成其悲剧艺术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独特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他的小说创作带着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不仅是一个小说家,而且是一个翻译家,他的创作与翻译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创作与翻译也是互为影响的.在对外国现代派文学的翻译中又受到此派文学的影响,进而创作与中国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派小说.但他的创作并非全盘西化,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借鉴的目的不是模仿、照搬,而是创新.  相似文献   

14.
美学转化,即作家如何将生活演绎为艺术形象,以创造客观上显示出形式在内容里、内容在形式里的艺术形式,这是一个可以用来照亮小说现象诸多层面的探测角度。艺术转化是贯穿形式和内容的小说美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作家美学转化的性格的,大致有三个条件:一是作家的主体性格,即他的气  相似文献   

15.
李兴阳  丁帆 《天府新论》2013,(3):150-155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流动农民”叙事,是最引人瞩目的叙事现象.乡土作家作为叙事主体,其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叙述选择,使被表述的“流动农民”及其流动经验和城市体验呈现出斑斓驳杂的文化色彩与复杂多变的精神向度.如何理解和评价现代城市文化与前现代的乡村文化,如何理解和评价“流动农民”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历史意义及其各种悖谬,所有这些现实矛盾与疑问,都给中国作家尤其是乡土作家带来了价值选择的巨大困惑.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是深化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设置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结构形式之一,在其特有的群象塑造、叙述视角、氛围构造、人物场境描写中均有体现,它统一于鲁迅小说内在意蕴的特殊要求,是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一个有力视角。这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情境设置也是鲁迅小说异于其他作家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寻根派小说作为一个有着自觉意识的小说流派,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通过清理寻根小说的创作路径,寻求寻根小说的曲折行程,思索寻根小说的传统因素,分析寻根小说的现代转换,总结寻根小说的得失成败,解读寻根小说的本文结构,对寻根派小说进行综合论析,认为寻根派小说纠结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暧昧的传统特色与模糊的现代特征导致寻根派小说具备着罗杰@福勒所说的"文本间性”的特征;寻找与背离,是寻根派小说的文本品性.  相似文献   

18.
余华是众多先锋派作家中始终保持前卫状态的一个.他曾说过他永远是一个先锋派.作为一个愤怒和冷漠的先锋派作家.余华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非理性、暴力世界.他的创作具有残酷和血腥的倾向.他的作品对恶与暴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叙说体现了他对恶的深刻思索.他的小说向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恶的产生与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9.
左联时期接受党派政治思想的现代左翼小说家,在小说中以独特的经济视角来剖析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经济及其性质,其经济叙事在真实层面与社会经济事实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现代左翼小说中的经济题材作品,不论是以都市动荡为背景还是以农村破败为母题,其经济叙事的偏至特征明显.这一特征与中国共产党所开辟的文化战线性质、意识形态批评、左翼作家群体形成模式以及存在的阐释有效度与倾向性问题等皆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0.
《无名的裘德》中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基于传统形式在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注入了现代意识,作品中的主人公裘德和淑无法逃避地经受了信仰和理性、生存和思想、灵与肉、个体与社会的冲突与分裂,在个体生命意志的驱使下,在回归本然自我的过程中,他们徘徊在进步思想与传统规范之间,经历了现代痛苦的磨难,最终在精神分裂与自我异化感中结束了有意义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