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搜集整理乡土教材,研究和编写苏州地方史,提高教学质量,经上级批准,江苏师院历史系亍八○年九月成立苏州地方史研究室。苏州地方史研究室近期研究重点为:叫国古代史方面,侧重于明清时代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课题,如苏州地区的农业经济、苏州地区手工业部门中会馆和公所、苏州地区的市民斗争的明末东林党、复社等;中国近代史方面,侧  相似文献   

2.
2010新年伊始,王国平教授主编的<苏州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出版面世了,全书凡60余万言,插图400余幅.共有800多页,堪称图文并茂,上品力作.这是苏州历史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并为江苏地方史研究增添了新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河鳍源治先生、中田吉信先生在日本著名杂志《近代中国》上,先后发表长篇文章,介绍、评论我校历史系董蔡时教授所著《太平天国在苏州》、《左宗棠评传》。玆将两学者文章的分别择要节译如下: 河鳍源治:《董蔡时著太平天国在苏州》近几年,中国方面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往往收集与区域性有关的文献、文物,加以整理、编集、刊行,并用以开度细致的地方史研究。太平天国从1860年开始的三年半中,由忠王李秀成及其部下占领了苏州。多年来,苏州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组的学者们,开展了挖掘、收集史  相似文献   

4.
由段本洛、张圻福同志所著的《苏州手工业史》,即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对苏州手工业的发展作了系统的历史考察,开辟了我国区域性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苏州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丝织手工业和棉纺织手工业在全国享有盛名,而且城镇手工业和(?)艺美术手工业,如刺绣业、雕刻业,花边业等均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为对苏州手工业作深入研究,为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的辽宁地方史研究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辽宁地方史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辽宁地方史的研究证明了辽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辽宁地方史研究始终体现民族特点;辽宁地方史研究始终凸显地域特点;辽宁的地方史研究始终与东北地区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辽宁地方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辽宁地方史研究凸显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是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城市功能的演变、商业中心的转移、租界、建筑与住宅、城市规划与建设和公共空间等问题。这些研究使我们对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的物质改造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但城市物质空间变迁与城市居民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仍有待继续阐明。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开展近现代苏州城市社会生活史和大众文化史研究,是深化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研究的一个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苏州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得天独厚不完全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还在于它的文化积淀的深厚;地理的优势是得于天,文化的优势是得于人,天人合一形成了苏州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历史与文化,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轨迹,文化是人类精神的产品,产品有多有少,有高有低,从一个地区的总体上来看,人们拥有精神产品的多少与高低与人的素质是密不可分的。我不敢说苏州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不敢说苏州的伟人和名家就比其它的地区多,但是有一点要感谢我们的祖先和时代的先驱,是他们全方位地发展了苏州的文化,使得苏州文化的综合实力在全国…  相似文献   

8.
苏州观前街是国内著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它以浓郁的苏州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奠定了其在苏州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浙商大批进入观前商圈,观前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地方政府应积极寻找对策,如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经营特色商业街、大力提升文化品位等.以保持观前商圈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代建炎年间,苏州地区经历了金人的屠戮抢掠以及从破败中重建的过程.苏州在建炎兵燹中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反映了全国局势对地方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地方秩序恢复的过程中,苏州官府主导的重建官衙工程、实施经界法、推行教育和维持科举等活动,说明了地方官员在地方建设中的个人作用;同时,社会势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苏州人口迁入趋势和宗教场所重建过程,使得地方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但限于民间资源不足、政府经济剥削等多种因素,重建过程也遇到不少阻力.从南宋初年的全国形势来看,苏州地区战后建设可以作为地方稳定性的典型反映,并为此后苏州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州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乡,在2500多年苏州历史上出现过不胜计数、名闻古今的名人。他们或是在苏州生长的,或是寓居和游宦的。这些历史人物都给苏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史篇华章。《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出版“苏州历史名人”专辑,发表文章40篇,在众多的在苏州生活过的历史人物中择要介绍了泰伯、仲雍、伍子胥、孙武、范蠡、西施、春申君、项羽、庄  相似文献   

11.
拓宽加深六朝史的研究──“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胡嘏,陈中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主办的“庆祝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26日至28日在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和苏州铁道师院政治系联合举办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4日在苏州铁道师院召开。苏州铁道师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正民,副院长钟元凯,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叔鹰,政治系主任许振出席开幕式,表示祝贺。 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洲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南开大学、湘潭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历史学会和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江苏地方史学术讨论会,于四月七日至十一日在扬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一百三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六篇。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江苏地方史和中国史的关系,认识到研究江苏地方史的重要性。大家认为江苏地方史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古代的吴越文化、六朝建都金陵以及近现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民党民国政府等历史事实中,可见江苏地方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今日历史》的介绍说,目前成千上万的学者正从事于发现地方史,因为这些地方史研究他们的家庭系谱、邻居、教会或乡村。《英国地方史》新版本现在被确认为介绍这一学科的名著。该书有详尽的注释,并附有许多实例,每一实例能帮助读者阐明这一引人注目的学科的每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等加以研究,分析结果是苏州各级政府在多年经济发展的积累基础上有较强的财政实力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集体经济在工业化、城市化中焕发了青春,进行了许多增进农民权益的制度创新.但是农民发展的主体地位还有待加强.苏州各地区、各层次的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差异很大,远离工业化、城市化中心的农民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地方政府和工业部门在追逐GDP增长中如何重视农民利益,让农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地位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收益,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实际上是程度差异,因此它的经验和问题富有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教师们合力编写多年的《六朝史》新著,终于顺利完稿,並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付梓问世。我是江苏武进人,又是苏大历史系兼职教授,喜讯传来,倍感欣慰,为之称庆。有关此书写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论旨,张承宗和田泽滨同志曾和我商议过多次,最近又谈到书稿,使我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兹就本书中有关六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问题的探讨,随笔写点感受和想法,算作序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期间的卓越政绩 ,作了阐述 :其一是兴修水利。他从太湖下游水网地区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浚河、置闸、修围”相结合的治水主张 ,从而使苏州大片沼泽之地 ,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 ,一跃而成为我国的重要粮仓 ;其二是创办学校。他捐地助学 ,延聘著名教育家胡瑗为师 ,创立“安定学法”。从此 ,开创了苏州教育史之先河 ,首开地方学校实学之风 ,促使地方学校与科举制接轨。  相似文献   

18.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历史上苏州曾是富豪商贾享受玩乐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已由以消费为主的城市转化为生产、科技、信息、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原来的苏州古城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交往等等需要了。因此,苏州古城必须向外发展,并进行合理布局才有出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里,苏州地区代表了一种"双重态度",这种双重性赋予其特殊的地方特色。一方面,苏州以自成格局的园林著称,被艺术家塑造为宁静悠远的梦幻境界;但另一方面,苏州在世人心目中还代表了一种以诗证史的强烈抒情声音,即以诗歌见证人间苦难和当代重大历史事件。该文集中探讨苏州诗史传统的杰出代表金天翮(1873~1947)。金积极投身于各种革命活动,其作品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感时伤国的民族主义话语合流。金是宫崎滔天(1870~1922)的著名自传《三十三年の梦》的中译者。他还心慕手追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的名作《妇女的从属地位》,创作出鼓吹女权的先驱作品《女界钟》(初版于1903年),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国自救自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乡土文化研究”专号今天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本校和扬州师院两家学报编辑部为发扬地方特色,推动乡土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研究苏州、扬州两个著名历史名城的文化硕果,并使之发扬光大,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而共同商定分别编辑出版的“专号”。1986年是苏州建城2500周年,苏州大学学报专号亦是配合纪念活动的一份献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