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存在无标记转指现象,有些转指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些转指则产生了新的名词。从转指和名词化的关系看,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可以分为临时转指、彻底转指两类。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无标记转指现象的考察,可以深化我们对名词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鲁迅《书信集》中所有的"谓 于"(谓词性成分 于)用例。从其结构类型、"于"的功能及使用频率方面来说明谓词性成分后的"于"在《书信集》中的运用情况及其对语言口语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诗中“转”字用例 70见。然而人们多将其理解作动词而不知其有用作副词的情况。本文通过诗文中的大量语料证明 ,杜诗中许多“转”字从其语法功能来看 ,经常置于谓词性词语前作修饰、限定成分 ,可训副词“更加”。  相似文献   

4.
介词短语语法功能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特征从组合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与谓词或以谓词为中心的短语组合,其中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最为常见,有时也与助词"的"组合,偶尔可以用连词"而"来连接,组合时一般出现在前边,很少位于后面;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介词短语主要充当状语,其次是句首修饰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充当主语(表示处所,且为判断对象)、宾语(表示目的,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或补语(书面语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5.
论元一般指的是谓词联系的实体 (名物性成分 ) ,论元位置体现在句法结构上只有三个 ,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事实上 ,谓词的语义决定了论元的数目、论元的语义角色和分布位置 ,进而在句子结构中体现出来。在句子中 ,有些状语和补语位置也可以看作论元位置 ,只要该位置上的成分是谓词语义的强制性成分 ,那么 ,该成分也就是谓词的论元 ,它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就是论元位置。论元位置由原先的三个增容为现在的五个。  相似文献   

6.
朝鲜语的状语词尾"■"与汉语的结构助词"地"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典型的状语标志。在很多情况下,朝鲜语的状语词尾"■"在汉语中经常对应于结构助词"地"。"■"与"地"的主要功能是,与前面的成分结合以后成状语,并修饰其后的谓词性成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不同点是"■"只能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后,而"地"则可以用在谓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之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把"字句和"使"字句的置换问题.本质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各有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把"字句是强致使句,"使"字句致使性相对弱些."把"字和"使"字不能无条件地互相置换."把"字句和"使"字句各有对句中动词的要求,有些动词既能用于"把"字句,也能用于"使"字句.能跟"使"字句置换的"把"字句"把"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那么"把"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感事或主事性成分,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能跟"把"字句置换的"使"字句其句中动词必须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指称和陈述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 ,指出 :一、指称和陈述与体词和谓词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 :体词和谓词属于语法层面 ,指称和陈述兼属于语义和语用平面。二、指称是典型体词的主要功能 ,陈述是典型谓词的主要功能 ,但二者中间有个较长的过渡带 ,体词或谓词因其表现出的指称性或陈述性的强弱而分布在这个过渡带当中。三、指称和陈述可以互相转化。陈述转化为指称有自指和转指两种情况。四、指称与陈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兼容性。五、从表达的角度说 ,指称和陈述一般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但“有指称 ,不一定有陈述 ;有陈述 ,必有指称。”六、鉴定句法结构中某一个词是指称还是陈述 ,可以用“什么”和“怎么样”来确认。也可以通过辨认词语显现的是外延还是内涵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论先秦汉语的“有(无)+VP”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无)+VP”结构是指“有”“无”后带谓词性成分的结构。大量的先秦汉语语言事实表明,“有”“无”是动词,VP部分是宾语。“有(无)+VP”结构是动宾结构。虽然“VP”部分具有谓词性词组,尤其是动词性词组的各种结构关系,“VP”部分本身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等,但出现在“有”“无”后,这些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已经事物化了,成为可指称的对象,可以用代词“之”替代。  相似文献   

10.
谓词性词语修饰动词时的位置是有规律的在时间顺序相似性原则的制约下,表示后现情状的谓词性词语后置;在"参照物在目的物之前"原则的制约下,谓词性词语为"参照物"时前置,为"目的物"时后置.  相似文献   

11.
道德基本概念的“善”是一个二元谓词 ,即当且仅当X满足了Y的道德需要或者X履行了Y制定的道德规范时 ,X才是善的。由于道德关系的客体X、主体Y自身也是含有空位的命题函项 (谓词 ) ,这表明“善”同时还是一个二阶或高阶谓词 ,当X、Y取不同值时 ,“善”也具有不同的值 ,这就导致了“善”“恶”不确定性的困惑。运用现代逻辑的谓词理论 ,找到消解“善”的困惑的方法并得出“善”的困惑不可消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黄冈方言用在“叫”后的“莫”可分为二式。“叫+主语+莫”式,“莫”可指代谓语或谓语和宾语或复句;“叫+莫”式,“莫”可指代主语、谓语和宾语。“莫”如不与“叫”连用,则失去指代作用。“莫”后如补出所指代对象的一部分,则“莫”指代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如补出指代对象的全部,则“莫”变为语气助词,起强调作用。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是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论的“语句观”与“谓词观”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对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的方法。“语句观”把一个理论看成是一个语句系统,而“谓词观”通常是指定义一个集合式谓词来对理论公理化。本文就此提出一个论点,即理论的逻辑性质与谓词的逻辑性质相似,并据此重新考查了理论与经验证据的关系,进而表明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一综合范畴对于科学理论的逻辑性质的分析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14.
宾语是谓语最重要的关联成分,也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我国日语学界,作为重要的句子成分的宾语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通过将日语宾语和汉语宾语的比较对照,结合日语宾语的特点,提出了日语的"を宾语"、"が宾语"和"に宾语"的概念,同时也考察了日语宾语标志、双宾语、形容词宾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与正文中的句子相比,一般都会显得更简短精练。新闻标题中最容易采用简约形式的成分依次是述语、状语、定语、主语、补语和宾语。其中,谓语部分采用简约形式的标题占大多数,其简约形式的类型主要有:采用词或短语的缩写形式、文言或方言替换、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指称性词语陈述化、词类转指、不及物动词直接带宾语、隐去介词、隐去趋向动词以及隐去宾语中心语等9种。标题成分采用简约形式会对汉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推动汉语的"返祖"、促进新词的产生、使某些不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宾语等。  相似文献   

16.
“上+N/NP”是动词性结构,其句法功能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但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动词“上”的语义源于其方位词语义“从低处到高处”,并且通过认知隐喻方式泛化引申,使“N/NP”语义类型多样化;“上+N/NP”结构既符合语用的经济性原则,又适应人们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S +V +R +O”句式中 ,由于述语中心动词V价的不同、宾语的不同 ,补语R语义指向的不同 ,主语S、述语V、补语R、宾语O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弄清楚其中的语义网络 ,就可以着手建立“S +V +R +O”双核谓词格框架了。建立双核谓词格框架 ,可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促进现代汉语格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拉祜语的述宾结构,从语序上看是OV型。可以分为粘合式、组合式、标记式三类。从述语与宾语的不同语义关系上分析,可看到许多特点。在拉祜语中句子成分的序列通常表现为:主→宾→述结构,即"SVO"句式。述宾位置与汉语相反。这种宾语前置的表达方式可以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而引起听者对宾语所表述的人和事充分重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讨论汉语中“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性质、历时来源,以及在西安话中的特殊表现,通过变换、插入和考察分布的方法,确定现代汉语普通话中“X人”的性质和特点,检索历史文献,采用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些“X人”的历时来源和发展过程;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西安话中的“人”读阳平和轻声时“X人”的不同用法。研究认为,普通话中的“X人”形式表示“使人感到X”,属于词法词、复合词、形容词;这种“X人”来源于汉语史上的述宾结构,该述宾结构最初表示一种具体动作,随后其语义发生“从动作到性状”的变化,表示一种抽象的性状;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部分方言中,有一部分“人”产生了轻声读法,成为派生词缀,这种“X人”的语义也就从“使人感到X”转变为“主语自身感到X”。研究还认为,汉语的“X人”形式经历了“述宾结构 复合词 派生词”的发展过程:汉语史上的述宾结构“X人”,发展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中都有的复合词“X人”,此时“人”读本调,表达一种“使感”的语义;这种复合词“X人”在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部分方言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人”读轻声的派生词,表达一种“自感”的语义。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