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分析,结合对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的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是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过剩劳动力就业问题初探宋华(安徽省财校合肥市)我国面临着加快工业化步伐的任务,即实现工业、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由于历史及其他原因,我国的传统农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实行结构转换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问题在于,高速的工业增长能否实现充分...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出传统农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与信息为重点,以县域经济工业化为突破点,以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站在国家政策指向的角度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并从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统筹规划;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人户口市民化和农民现代化速度;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发展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传统工业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新型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迫切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研究新旧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与联系,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克服旧工业化道路的种种弊端,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区工业化的一般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化有原生和次生两种发展模式,不管是哪种发展模式,工业化的起点都是农业.采用高度抽象的分析方法,研究在纯农业的基础上工业从农业分离为独立产业以及由传统手工业转变为现代大工业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给出欧洲为什么会发生产业革命而中国没有发生产业革命的综合解释,为研究农区工业化和经济社会转型奠定理论基础,这对工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发展阶段,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期,包括湖南省在内的许多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如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集约化的矛盾,农业资金严重短缺与农村资金不断流入城市的矛盾,农业优质人力资源短缺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矛盾。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纳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体系中来统筹谋划,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下,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现实基础与深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当前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农业基础不牢靠,政府(制度)基础不理性,文化基础日益薄弱.要深化农村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拉动农业变迁、整合乡村工业、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如何在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下继续工业化进程,并通过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关系;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展就业空间;加快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打破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生产经营制度上的创新,是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贫困的障碍因素,揭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并提出民族地区推行农业产业化的五大对策: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重塑市场主体;发挥经济聚集效益,推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既批判继承了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工业化路径的经验,又是对国内外经验发展路径的全面创新。它的本质内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根本特征是循环经济。它有着独特的微观运行机制。文章据此探讨了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论落后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与后发优势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实质是二元经济制约下的“落后的增长”,要打破“落后的增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赶超”能力,发挥自主创新型后发优势;转变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的梯度推移发展思路,选择某些先进产业或优势产业进行突进,实现优势产业的技术区位的反梯度推移发展战略,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赶超。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区工业化的性质属于次生中的次生,不能单纯地用次生工业化来描述,也不能照搬一般性的次生工业化理论.传统农区面临较强的制度性约束,企业家的产生以及发挥作用的土壤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而实证分析也表明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传统农区工业化必须重视企业家的作用,把企业家这一生产要素重新纳入经济分析中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能够鼓励生产性企业家产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农区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城乡关系视角分析,苏南模式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依托,对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进行矫正的改革与发展道路。在苏南模式的演进中,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碰撞,并最终走向融合的过程。苏南模式的演进轨迹揭示了我国城乡关系的整合规律:从二元结构走向一元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我们既不可以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而要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和完成这一伟大的经济社会变迁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重构、现代化创造人类社会新文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将现代化目标由“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时代正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实现了从外在拉动型到自觉内生型、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单一低度发展到全面高度发展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8.
当下,安徽省正在落实“调转促”行动计划,是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升级传统农业的重要战略机遇。首先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分析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成路径以及动因,并提出了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孕育环境,扶持当地龙头企业,调整市场环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唐山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依托传统产业,壮大比较优势;依托京津优势,加强基地建设;依托港口优势,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统筹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两者虽然模式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将适宜在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乡镇和农村,以此为基础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行以城镇就地转移为主、城市异地转移为辅的复合模式,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基于城乡工业化统筹发展起来的中小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