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两大重要任务。二者相互促进:高校民族文化教育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高校民族文化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在大学校园内,必须把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相结合,努力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少数民族传播者拥有接近性特质。这种接近性特质能使传播者的传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众中产生"自己人效应",从而提升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作为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民族高校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创造了有利的传播环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史""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近现代史"等课程作为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媒介,有助于提升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所有这些构成了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社会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在高校实施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必要性,并在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与途径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什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崭新命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三个基本问题:即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在此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内容、方式和对象论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转变话语权、重视隐性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探索和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因素作用,使得当前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有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广泛性;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的合理性;质疑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正确性;诘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的妥当性;考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恰当性。有鉴于此,唯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正确推进大众化,才可能富有成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大学生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综合发挥作用,决定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行的;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媒介载体主要包括高校校报校刊、出版社、广播、电视、网络、形势政策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讲座、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校友资源;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员共建意识,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措施,培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讲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它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因,也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是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我们应结合红色文化的特性和功能,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全方位、多渠道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理论社团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因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高校在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可采用观念转变“间性化”、师资建设马列化、课型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一体化即“四化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责任和独特优势。在新的起点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好"三个紧密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推进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校园网络的发展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着极大的挑战,也提供着无限机遇。透彻梳理以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缺失,思考针对性强、有效性显著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路与举措,无疑是新形势下拥有海纳百川品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正实现"三贴近"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观引领多元思潮,应对现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共青团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为此,以共青团工作为载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使共青团工作达到了有针对性地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宣传普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不断丰富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让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掌握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重点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的主渠道建设,对于新型舆论场所更要注重监管和引导,营造出高校浓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深入推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妊须寻找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