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强的文化语境。基于文化语境视角,从句型结构、语言措辞和文本内容三个纬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大学校训的翻译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大学校训翻译的三原则:结构对等、措辞典雅和内容凝练。最后,总结了基于文化语境的中国大学校训翻译模式,即以文化语境为视角,以校训文本的句型结构、语言措辞和文本内容为纬度,以结构对等、措辞典雅和内容凝练为原则,对中国大学校训文本进行翻译,从而得出较为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中西方大学校训之间存在很多思想以及形式方面的差异。儒家思想、基督教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在中西方校训中都有所体现,并造成了中西方校训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以及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属于特定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语言现象所体现出的不同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社交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将会更好地促进中西方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的价值诉求都具有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在中西方大学校训中亦如此。中西方大学校训既有共同性的价值诉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揭示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对于推进跨文化交际研究和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校训的优点,以加强我国的校训文化建设,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文化语境观,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文化语境的研究理论,分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探讨翻译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语境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与美国、韩国女子高校的校训相比,我国女子高校校训在句式、内容、内含等方面与之存在差异,并暴露出特色不够鲜明、内含不够明晰、贯彻不够深入等弊端。在校训内容上,我国女子高校要寻求大学文化与女性(或性别)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平衡。在校训机制上,我国女子高校要坚持深入提炼与科学解读相结合,增进共识与认真贯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化语境:广告语言的栖息地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语境下的产物,它所采用的独特的表意方式,“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的压力下创造出来的,其目的是回头在这种文化语境中造成实际的符号感染效果”。当文化“成为围绕话语、影响话语又受话语影响的语言性环境时”,文化环境就形成了。广告语言也是在特定语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它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反过头来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感染受众,尽量作到使自己的蕴涵一览无余,以求最为有效地传递商品信息。广告语言的文化语境主要涉及隐性层次上的价值观念、“文化压力”、“审美惯例”、“文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从李安电影人物语言看高语境话语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安电影可分为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和以东方高语境话语模式打造的美国电影,显然后者得到更多的肯定。在华语片试图走入全球化现实语境的过程中,不能忽略高低语境话语模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高语境可以包容低语境,但反之不行。将李安电影人物语言单独滤出,从“隐晦、跳跃”和“景象、语空”两个方面解析高语境话语模式,可以诠释李安电影在西方价值评测体系的阶段性总结中得到肯定的一个语境方面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语境下,委婉语的使用与理解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西方的未来取向与中国的过去取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相同的事物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以及迥异的委婉表达;相应时代与社会的规约促使交际者在即时语境中选择不同的委婉语;由于基督教的影响,英语中有多达百余种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而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则受到道教与佛教的影响;封建制度所导致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西方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在名讳、疾病与死亡、职业委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应正确理解并恰当适时使用委婉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在外语教学中,语境的文化功能不容忽视,因为语言的语言结构、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该语言上层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笔者将在介绍语境的文化功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语境的文化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反射,并探讨语境的文化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建构,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和文化互为表里。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而不同的社会语境,也决定了人们选用不同的委婉语。对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失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跨文化广告交流给广告语境的判断和区别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与个体语境相比而言,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在传播语境的影响和塑造上,对于广告活动的开展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因为广告总是针对一个社会文化群体而非个人发布信息,因而在广告研究中注意到文化的语境差别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广告语言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广告创作,更有利于实现广告信息的准确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一、英语阅读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两种语境下的阅读都需要了解内容、形式以及语言认知体系。那么教师应该深谙中国文化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语言层次、非语言交际、思维方式和叙述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等四个层面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骂詈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骂詈语。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外,又因为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特点。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来探讨英汉骂詈语的异同使得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能够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骂詈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由于骂詈语的错用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情况的重要显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而作为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承载方式,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英汉两种语言来讲,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习惯的影响下,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习惯以及语言句法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征,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哲学与语言之间更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不同的哲学传统使得中西方语言哲学观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感性语言观与理性语言观,价值观取向以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语言哲学观的差异,并以英汉语言中的委婉语为例来阐述这些差异在语言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对其极深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创作及理念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许多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视作“知音”,这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道歉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它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语用规律。本文结合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探讨道歉策略在中西方不同商务语境中运用的异同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语境与社会文化语境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文化语境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初步确定其构成要素。文章还分析了社会文化语境各要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提出学习时兼顾语篇内语境、学习者的认知语境,设计和评价时充分结合语篇的情境语境和交际的生态语境,将学习者置身与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特定的语言学习语境中。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产生于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作为舶来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影响着德国。德国的知识分子结合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市民社会"以文化的意蕴,使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单纯的经济意蕴,而使"市民社会"具有了"德国特色"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马克思更进一步发展了德语语境的"市民社会",使市民社会含义既有文明意识,又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