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思”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 ,是 3.3.3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它指主体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功力 ,是思与行的统一。“反思”问题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前沿性探索 ,正确引导大学进行“反思”,必然取得提高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如何看透资产阶级物化与物化意识,达到无产阶级的意识自觉,这是青年卢卡奇的理论指向。怎样实现这一点呢?在青年卢卡奇的理论分析中,这是以一种历史认识论完成的。只有实现了对历史的认识,看清了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无产阶级才能在历史中超越资本主义。因此,历史认识论构成了青年卢卡奇的理论基础。怎样才能达到对历史的认识呢?青年卢卡奇区分了历史认识论中的三个层面:直观、反思与总体意识。在他看来,科学的历史认识是通过批判直观与反思认识、以总体性认识为基本特征的认识。直观的认识指的是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3.
人类与自然关系之辨正韩民青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思的一个热点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呢?只有从物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准确审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从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论:模式变革的必然性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运动的反思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批判地考察人类认知运动结果形态的知识体系,而且更要思考和研究导致或产生结果的前提——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构本身。而一旦人们把认知结构用概念方式积淀、把握起来,就形成了认识论的哲学框架本身。因此,作为认识历史和认识活动结构的逻辑再现,认识论的哲学框架总是在人类认识史的运动中不断变更的。  相似文献   

5.
吴宏政  付艳 《江苏社会科学》2023,(2):31-38+242+241
按照康德和黑格尔的说法,认识分为“知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与此相对应,人类对世界历史目的的认识就有两种,即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和“反思目的”。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上述双重目的。基于“历史科学”所发现的人类通往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知性目的”;而基于“历史哲学”所发现的人类共产主义的自由和解放,则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一方面,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的“反思目的”,通过“知性目的”为“反思目的”确立了经验基础,即为世界历史进程找到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探究“类本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思辨关系、“三形态”的辩证逻辑以及知性时间序列的颠倒等,使“反思目的”为“知性目的”提供了价值归宿,并且为世界历史提供了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 反思,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旧哲学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的方法,是从唯心主义角度来说明人的认识活动的。如洛克把对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所说的反思则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考,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反思,认为反思就是对过去的实践活动包括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开阔的视野范围内,从新的角度进行再思索、再认识。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更好地进行现实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反思,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社会得以历史前行的价值坐标。历史表明,人类建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目标据以解释社会生活和引导自己的活动,往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呈现的"负效应"以及对其作进一步的反思时发现:行为不合理的根源在于认识即"理想意图"的不合理。为此,本文从反思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入手,探究了传统社会发展目标设计"误区"的理论渊源及危害,在此基础上着力阐明了全球化背景下合理构建社会发展目标的紧迫性,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于预见和规范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向人类中心主义要回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心灵深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它的产生,有着人类认识史、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人类中心主义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阻碍着人类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在思想史上,科学的几次重大突破曾冲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从而引起了世界观的革命。日心说是这样,人猿同祖说是这样,潜意识学说也是这样。研究人类中心主义的形式及其被突破的历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首先,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其演变的历史,反映着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的变革,是人类对自我的反思和内省。从这个历史中。司以看到人类正确认识自我的漫…  相似文献   

9.
所谓"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它的确切含义应是:大凡人类以往的行为与活动,只有经过思想的理性反省以后,才进入历史的视野。也正是在这种意思上说,历史其实与哲学具有同样的性质与意义。而历史反思不同于哲学反思的地方在于:它表现这种反思不是采取概念思辨以及逻辑推理的形式,而是运用具象的语言。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在形式上总是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而非抽象的议论与逻辑推证的方式。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看,历史其实是认知的科学,具有认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件。法西斯的泛滥和猖獗并由此带来的人类大劫难,以及在战后对这一历史的认识及态度,令我们对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及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明天的意义,作一次深刻的反思,这对理解记忆即历史、记忆即生命的深刻内涵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识论是关于如何认识社会的学问,它以人们的以社会为对象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认识手法、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揭示人类社会自己认识自己的特殊道路。 社会认识论作为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本质上是一门反思的科学。黑格尔曾经说过:“反思以思想和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认识是主体以思想、观念方式接近和掌握客体的自觉活动。认识论的研究以认识着对象的认识、或思考着客体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什么是主体意识?它是人们对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趋向、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人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而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三十多年来,封建道德的幽灵始终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它的流毒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4.
铁省林 《齐鲁学刊》2007,(2):118-122
哈贝马斯认为,认识论是对认识的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批判性研究),这个反思的彻底性在于揭示认识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综合作用的阐发不仅推进了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批判,而且确立了从社会理论出发来构建认识批判的维度。虽然在马克思那里存在着劳动与相互作用双重因素,并且他借此说明了认识批判的社会历史意义,但他将相互作用归结为劳动,从而把批判的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因此,必须重构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区分知识的不同类型,反思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所以,彻底的认识批判只有作为社会理论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坎坷多变、风云动荡的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近在眼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驻足世纪之交,回眸人类伟大事业——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历涉的风雨征程,我们可以从中撷获多少深刻的启示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前瞻,是对事物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反思,涉及七个问题,一是对马克思哲学观念的反思:劳动人道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二是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对马克思的影响;三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反思:历史主体是人,还是生产力;四是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马克思对集权官僚制有所认识,又未在理论上明确规定;五是对政治、文化与经济关系认识的局限;六是<资本论>的目的是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使政治经济学"科学化";七是<资本论>从商品出发,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商品形态的资本关系及由此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白加良  梁晓红 《理论界》2008,(9):101-102
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意识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从不同的哲学家对意识的探讨来看,始终有那么一种精神贯穿于对人的意识的探讨历史中,这种精神便是人的自觉与他觉的精神。人类的认识从方向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自觉与他觉两个角度。本文认为,自觉,即人类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反思,包括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念、心理等的认识。他觉即觉他,即对人类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自觉与他觉发生的前提和能力都来源于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的自觉与他觉的能力不断推进,具体表现为人的怀疑批判与建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人类的任何活动,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的欲望、需求所决定的。认识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重要的社会需求。人类有了解、认识“现在”,即了解现实世界与自身的欲望与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认识既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的生理、心理本能,又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总是渗透到人的各层次、各种类的欲望、需求中去。人类要了解、认识“过去”的需求,是人类要了解、认识“现在”需求的延伸,也是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对于后者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历史欲”或“历史需求”。人类的历史需求是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19.
杨剑龙 《江汉论坛》2007,5(9):82-87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本性不断改变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作为以人为本的文学,正是以形象来反映记载人类不断改变与不断认识的历史,在文学史的记载中蕴涵着人性思想的发展变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从最初的开放到走向封闭、到回归开放的轨迹相似,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性的呼唤与认识也几乎呈现出一种"U"形轨迹.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史研究方法的突出特征是其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首先促使人们对工业文明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进行反思,对当代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历史反思,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业对大自然的掠夺式开发进行批判.环境伦理: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建设手段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王南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