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国荣  杜萍 《社科纵横》2006,21(3):76-77
本文以腐败的内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香港、新加坡廉政建设的经验,指出遏制腐败一方面要重视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实行对领导干部有效管理监督是必由之路。在思想上,要通过廉政文化自觉,使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治信仰和法律意识;在管理上,要建立具有"实用主义"思想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与制度执行者的激励相容;在监督上,要根据权力制衡原则,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领导干部"不敢腐败"、"不愿腐败"及"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3.
论腐败及其法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损公肥私或假公济私的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任何朝代、任何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反社会并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发展下去往往可能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如廉政与反腐败国际理事会主席彼得·艾根所言:“在大规模商业活动中,涉及到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正破坏着千百万人的生活,使数十个国家局势不稳。腐败作风是当今贫困的重要起因,是遏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①因此,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法制理论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范照明 《探求》2005,(Z1):96
腐败是党执政能力的大敌,甚至是可怕的癌症.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清除腐败的根源,构建反腐败的牢固长城,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就必须实现改革--教育--监督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5.
史浩林 《探求》2007,(6):55-58
本文以广州的一个真实个案为样本,对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分析,探察了导致职务犯罪的一般路径,考量了构成职务犯罪的基本要件,透视了防范职务犯罪的制度缺失,认为路径设防是遏制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方面,严格依法执法和司法是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环节,严密制度是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范松青 《探求》2000,(1):13-15
在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理论中,依靠法律和制度遏制腐败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内容中,抓好法制建设至关重要。 一、依法治腐是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和 根本途径 (一)反腐败靠“人治”是靠不住的 当今社会,腐败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腐败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甚至是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腐…  相似文献   

7.
关于腐败问题的思考侯国林,关凯,侯军驿党中央号召开展反腐败斗争,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但有人认为中国腐败越来越严重,已无法遏制等等。纵观世界,腐败是不亚于癌症的顽症。从有阶级开始,腐败已伴随人类社会走过数千年。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还没一个不...  相似文献   

8.
郭世杰 《创新》2018,(4):68-74
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取舍,是腐败规制的重要手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文化会严重腐蚀正确思想意识和主流价值观,制度的缺陷和缺位导致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行软弱无力,支撑的缺失和匮乏使廉政文化建设的运转步履维艰.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行和实践,应当重视夯实其道德基础,筑牢其制度防线和强化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观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更为严重的,是政府在一再采取一些反腐败措施后,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客观情形不能不在人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人们对以权谋私者的嫉羡心理,就是在这一条件下形成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心理。 一、何谓“对以权谋私者的嫉羡心理”? 对我国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如:挪用、挥霍公款、索贿受贿、贪污、利用差价倒买倒卖、多占住房、照顾亲属、截留税收等等,按腐败的行为主体,我们可以作出两种基本的分类:一是个人腐败,三是组织或集体腐败,从这两类主体的行为具有主动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的腐败已经不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几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不但有非阳光政治的不合法腐败,更有阳光下的腐败,最令人担忧的还在于老百姓对待腐败既憎恨又艳羡的的矛盾心态.这种中国特色的腐败,表面看是由社会转型期经济的无序、政治的不规范、法律的不健全所导致,表象背后实则是文化的困境使然.从文化视角来解读腐败,旨在透过“腐败越反越多”的表象,找到反腐败的政治法律制度供给不足背后的深层因由以及廉政制度实施的文化障碍,从而使我们认清公民文化和公民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每一个公民对于腐败能有一个基于权利和自由层面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觉悟,使全社会对待腐败的抵制和惩罚能有一个深刻的文化自觉,这样,我们的反腐败才能通过走出文化的困境为制度反腐奠定牢固的社会根基,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廉政制度供给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反腐败制度、文化构建与现代学习(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中国就极为关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和文化构建。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上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反腐败罪名体系,动态的预防、监督和惩戒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监察体系和增薪养廉的配套体系。在文化构建上,宣扬“民本主义”思想,使之成为从权力源头遏制腐败的非制度性力量;推动“清廉”从政治道德向日常道德转变,使之成为传统中国反腐败的核心;重视行政的道德化,使之与传统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重视清官文化和职业氛围的培育,将传统政治的理想和追求加以社会化。传统中国的反腐败经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大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全球视野中的反腐败斗争不应忽视传统中国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3):95-100
腐败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毒瘤,是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顽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治理刻不容缓。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持续推进"打老虎",一些贪腐的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声落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有效遏制了高层腐败蔓延的趋势。在肯定党政机关高层正风反腐成效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治理的艰巨性、严峻性、复杂性,客观分析领导干部腐败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从思想认知、法规建设与制度执行、决策机制、立体监督体系、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家风家规建设等角度入手,推进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治理,有效钳制寻租机会与腐败空间,大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举国上下、朝野官民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 ,惩治腐败的呼声不绝于耳 ,清除腐败的浪潮一浪接一浪 ,但是效果令人失望 ,为什么腐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 ,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 ,不好的制度使好人变坏。那么腐败的蔓延是现存制度中哪些纰漏所至呢 ?政治学常识告诉我们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走向腐败。现阶段 ,我国对权力的监督体制已具雏型 ,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上级的监督、内部的监督、司法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这些监督形式构成了上下结合、内外协调、纵横交错的多…  相似文献   

14.
当前 ,村级财务管理 ,在审计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易忽视的问题。比如 ,有的村“白条”还在继续打 ;有的村在发放救灾款物时 ,仍然出现“优亲厚友”的情况 ;有的村由于没有专业会计人员 ,财务管理仍然实行“包包帐” ;还有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村帐乡管”的奇怪现象等等 ,使财务公开成为一句空活。这些问题如不及时遏制 ,将会酝酿腐败 ,挫伤村干部的积极性 ,加重群众负担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如何加强和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笔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制度 ,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理经费的开支。村级财政的开支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体特征,提出了“群体腐败”的概念,并从政治、法律和社会学的角度分别剖析其实质,阐明这种腐败现象的特征及危害性。通过对群体腐败与一般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共性分析以及产生群体腐败的具体原因的进一步探析,作者提出了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紧迫性及原则性措施的思路,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证司法公正,防治法官滥权,中国历代都高度重视对司法官员不法行为的惩治,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重视对法官惩戒的立法,立法内容丰富详尽;二是重典治吏,对法官采用严刑峻法。从法官惩戒制度入手,分析古代法官惩戒制度、措施、程序,以期完善一个使法官不能腐败的制度、不敢腐败的惩戒体系、不愿腐败的有尊严的氛围,这对完善现行的法官惩戒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2):66-70
腐败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前者包括人的私利本性、职业价值扭曲和针对具体公共事务的腐败动机;后者涉及权力、制度、文化等因素。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腐败形成的决策机理是行为者进行利弊权衡或成本-收益分析。如果腐败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零,就有产生腐败的动机。腐败形成的动因决定了制度控腐的机理。一般机理主要有弱势阻转、减利增弊、减小期望值;衍生机理有情感激励、维持公平、双向强化、临界控制等。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控制腐败的策略,即满足公职人员的基本物质需要、改造公共文化环境、加强廉洁教育、奖廉与惩腐并重、完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关键控制、建立附加控制、建立外部反腐机制、完善反腐信息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反腐败的罪名体系走过了一条逐步精致化、细腻化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多次细化和全面转型,形成了严密的反腐败刑事法网和二元制罪名体系。二元制的反腐败罪名体系在过去30年间贡献卓著,它不仅是法律逻辑自然演进的结果,背后也承载着复杂的社会变革因素,更体现了立法者试图在制度层面遏制腐败的主观期待。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和范围的加大,中国反腐败罪名体系的未来走向,必然是坚决废弃二元制罪名体系和彻底恢复一元制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彰显了现有金融监管模式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失败。次贷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金融信息披露严重失范滋生的金融腐败。作为一种规制金融信息披露、通过透明度约束降低腐败的需求与供给的监管方式,信息监管对于遏制金融腐败具有重要作用。比较美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立足中国实践,重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以信息监管为中心,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努力构建一个统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金融反腐防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腐败问题,人们一般从制度层面分析原因,从加强法制、完善监督等角度寻找反腐路径,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腐败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中国廉政文化的稀缺是腐败的深层诱因,并通过分析和谐社会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指出和谐社会视野下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