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时期,努力发展女子高等教育,不断提高中国妇女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开发妇女的社会参与能力,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中华女子学院应当积极参与这项历史使命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女性人才的需求,培养跨世纪的优秀女性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特制定本规划.一、任务、目标和指导思想任务:办好学院,培养女性人才,提高妇女素质.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女性人才,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妇女解放服务.总目标:到2000年,把中华女子学院建成一所教学质量优良、独具特色的女子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2.
试论妇女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确保妇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全面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妇女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保障妇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妇女教育的政策和制度逐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中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妇女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女子院校和女性学蓬勃发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政策的执行力度,将男女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决策主流。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妇女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女性人才支持。要发挥高校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学者和当事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报告,为女性人才成长发展带来曙光。所以,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群体的基本现状、人才成长条件与发展境遇的分析,期望有助于国家和地方将社会性别理念渗透于政府决策,积极引进选举"配额制",为知识女性提供从政和参政议政的良机。  相似文献   

4.
金融系介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F0003-F0003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成立于2004年。设立金融系体现了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妇女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积极建设和发展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学科”以及“培养应用型女性人才”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女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是国家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女性成长规律和思维特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创新素质,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培养女性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作为汇集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从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改革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从人才的聘用、职责设定、培训开发以及科技运用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9日上午,中华女子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这次庆祝大会的主题是:与共和国同龄,与新世纪同行,大力发展妇女高等教育,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华女子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为培养妇女干部和女性人才、发展妇女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她指出,现在和未来都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妇女干部和女性人才,发展妇女教育事业的崇高任务,光荣而艰巨.当前,中华女子学院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教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妇女干部与女性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下大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把中华女子学院办成一所新型的、现代化的、独具特色和质量优良的女子高等学府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指用教育的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予积极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广大教  相似文献   

9.
在以创造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创造力日益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个性是创造的基础,人才的创造性往往来自于其独特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培养创造性就是培养人才的个性.审美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活动,对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中西科技、经济等发展的差异与中西美育中对个性关注程度有关.西方社会的发达得益于其美育传统中对个性发展的重视.而中国传统美育只重道德品性的共性强化,轻视人的个性培育,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美育,积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今后几年中,妇女发展的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妇女素质,依法维护妇女权益,进一步提高妇女地位。 到本世纪末,我国妇女发展的总目标是:妇女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使法律赋予妇女在政治、政府、文化、社会及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妇女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一)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的程度。 ——积极实现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都有女性,政府部门负责人中女性比例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不断上升,为提高全民族妇女素质、促进妇女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专门的人才。德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又对人才的培养起保证作用。因此,研究德育培养目标,对于明确高等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端正办学方向,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各类专门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及宗教习俗;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家庭角色;妇女素质相对偏低是甘肃女性参政的主要影响因素。发展甘肃经济;加大宣传力度,为甘肃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完善妇女参政的政策环境;加强妇女素质教育,提高妇女竞争力;拓宽选拔渠道,发掘妇女人才是提高甘肃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而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心任务是为培养这种“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学校提供师资。师范专科学校则应根据自已的特点,面向本地的经济建设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探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等。而调整专业结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计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挖掘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是每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一所大学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56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论述,阐述了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和落地型”人才。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特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东北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想,为东北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应该抢抓机遇,积极发挥人才优势,树立新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的调整与改造,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人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念及宗教习俗;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家庭角色;妇女素质相对偏低是甘肃女性参政的主要影响因素。发展甘肃经济;加大宣传力度,为甘肃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完善妇女参政的政策环境;加强妇女素质教育,提高妇女竞争力;拓宽选拔渠道,发掘妇女人才是提高甘肃妇女参政议政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对回族妇女地位、生活、教育、时代意识及现实问题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和反思,无形中引发了社会对回族妇女问题的空前重视,加速了回族妇女群体的思想觉醒,强化了其国族意识与团结意识,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女性,从而对回族妇女的长远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国家教委[1991]3号文件指明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了高工专培养的是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在3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各类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各个方面为办出专科特色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协同培养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突破自身资源局限,变革主体单一、过程封闭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协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构建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新机制,突破内部和外部壁垒,整合多元主体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