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天牧 《现代交际》2011,(3):133-133
当今时代是信息高速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新闻信息,所以大众看中的已不仅仅是新闻事实本身,而主要是新闻中的亮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基础上,要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技巧。例如:采访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采访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观察等。  相似文献   

2.
在融媒体稳步发展新常态下,新媒体技术及资源得以丰富,客观上为新闻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新媒体面向新闻采访领域进行渗透,可丰富新时代新闻采访方式,节约新闻采访成本,提高新闻采访效率,新媒体与新闻采访的融合价值随之凸显。基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背景,分析新闻采访创作要点和创新阻力,探析新闻采访创新技巧,以期推动新闻采访工作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访能力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是关系到节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时期背景下,媒体的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主持人的全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论是节目录制现场还是外出采访的时候,主持人的采访能力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主持人采访的方法多样,技巧各异,本文就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应掌握的素养与技巧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萨疆 《现代妇女》2014,(4):262-262
新闻媒体采访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一次高水平的采访过程,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水准,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同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闻媒体采访中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是做好新闻媒体采访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要做好本职工作应不断探讨提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以采访信息为依据,而采访信息主要来源于采访书目,因此采访书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水平。针对现阶段我国图书馆采访书目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笔者从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使用检索词"采访、征订、预订"分别与  相似文献   

6.
一对日本《东京新闻》的中国总局局长清水美和先生来说,能够亲眼看一看中国乡村的民主选举是一件期待已久的事。离京前,清水先生坦言采访中国农村有二难:一是中国外交部新闻司批准的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且下去以后当地外办人员陪同,采访受到局限;二是农村人说话很难懂。清水先生的困惑也许涵盖了36名外国记者共同的困惑,也因此对于任何一家外国通讯社、电视台、电台、报纸的记者来说,对此次吉林  相似文献   

7.
作者深入基层赴西藏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采访活动。文中以记者视角展现了近年西藏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有针对性地盘点了18年来北京市的援藏成果。并从实际出发,对异地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探讨,作者认为只有深入基层,带有使命感的采访,并致力于将异地新闻本地化,才能完成更具贴近性、更为生动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他们经常为了获取新闻材料而四处奔波,深入一线进行采访,挖掘事件真相,取得报道依据,将最真实的新闻报道呈现在群众面前。同时,由于新闻记者的特殊性,也一并承担起了社会监督和舆论导向的职责。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本文对新闻记者采访素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曹影 《现代交际》2011,(3):131-131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就是记者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金钥匙"。提问得当不仅会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有时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社会不同层次的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中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逐步解答问题。总之,成功的采访是写好新闻、拍好新闻、打造新闻精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对新闻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从采到编到播出,新闻主持都要融入其中,深入一线采访,接触到第一手新闻素材,可以收到言由心生的效果。这样以来采访技巧就成了主持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报纸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人心目中最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但在进入21世纪后,以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为动力的网络蓬勃发展,对报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5年以来,国内报纸成长乏力,广告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读者市场也逐渐萎缩。为应对这一媒介变局,2006年中国报业开始探寻创新和走出困境的出路,报网互动成为报纸战略转型的应对方案。报纸纷纷"触网",在创新中逐渐走出低潮,数字报业与网络媒介融合成为其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杨春霞  李丛 《职业时空》2005,(22):27-29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合法的职业行为。 由于其采访方式及采访内容、目的的特殊性, 使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严密审视。本文试从 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对隐性采访的利与弊进 行探讨和分析,以利规范新闻记者在进行隐 性采访时的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他被评上服务标兵,就因为一个动作—温柔地一伸手。雨天泥泞,雪天路滑,他都会习惯性地扶住那些莽撞调皮的孩子、搀扶行动不便的盲人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他是市中心繁华路段的交警,也是这座城市市民的楷模。记者采访他时,他在电视镜头前拘谨地笑着说:“是因为那床厚厚的报纸被子吧。”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整个报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我们获取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比如一个学生,要取得好的成绩,上课专心听讲非常必要;同样对于一个记者,做好采访也同样非常重要。当然,采访可以分为前期采访和现场采访。前期采访是现场采访的基础,而现场采访又是整个专题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世界级名人,常常神情严肃、沉默寡言。不知为什么,他总是回避记者的采访,即使不可避免地与记者遭遇,也很少回答记者的提问。一句话,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回避或拒绝记者的采访。许多记者都试图采访他,但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记者的圈子内,大家戏称他是个“不开口  相似文献   

16.
杨洪学 《职业》2008,(32):111-111
<正>采访的具体选题确定之后,首要的工作是准备和计划,这一步可以视为采访的战略部署。通常,采访战略部署的具体着眼点是:确定重点、研究背景、设计问题、拟定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媒体崛起后网络与报纸进行报网融合的背景,对中国报网互动的历史进行梳理,分为复制时代、独立建立网站以及互动模式时代;从媒介实践层面认识中国报网融合现存的不足;并且以国外重要报纸报网融合为例,从感性认知层面进一步说明报网融合所欠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所有新闻活动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获取信息的常规手段,占据着新闻活动的七成,是新闻活动出色完成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时代发展的新阶段,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产生与流通,与新闻采访有内在的关联性,影响着新闻采访中信息的产生、新闻材料的分析以及新闻记者的数据素养。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国家如果是航行在大洋上的船舶,那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作为瞭望者的记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本文从独特的新闻视角、最佳的采访状态及广泛的知识储备三个方面对提升记者新闻敏感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量 《现代交际》2005,(8):35-35
“在我的翻译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次,就是为邓小平接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担任翻译。”前中国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驻卢森堡大使施燕华20多年后提起这次翻译任务,仍是无限感慨。1980年8月21和2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意大利著名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一个是睿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