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遗民”与“贰臣”交游的情形十分复杂,交游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明末已有交游,“明遗民”难忘故旧,不忍割席;二是“明遗民”生计维艰,处境险恶,遂投奔“贰臣”,寻求资助与庇护;三是“明遗民”伺机而动,向“贰臣”降将请兵抗清,以图恢复故明。“明遗民”与“贰臣”虽有交游,然并未忘却彼此政治立场与道德操守的底线,常常面临“交”与“绝”的两难选择。不能把“明遗民”与“贰臣”的交游作为对其人格评价的唯一标准,更不能因此而怀疑甚至整体否定“明遗民”的人格气节,应抱着“了解之同情”,体恤“明遗民”生存的艰难、依附的无奈与隐忍的苦心。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易代之际,身为南明弘光政权内阁大学士、位居次辅的王铎,因率众归降于清朝而成为后世数百年来人们讥议不已的贰臣。王铎之最终成为贰臣,既与其坦荡简易、不设城府的个性、久耽于文学艺术而注重现实感受、疏于政治理性的思维倾向有着直接关系,更与其在晚明腐败政治环境中日益感到人生追求和政治信仰迷茫有着紧密联系,而清初政治上压制和利用明遗臣的特殊需要则最终将他作为牺牲品而置于贰臣境地。  相似文献   

3.
清初史学史上的贰臣——兼谈贰臣的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贰臣,因违背封建社会标榜的忠义之道而备受清初社会舆论谴责,对该社会群体的文化功能研究往往因其政治行为而被忽略.本文拟探讨贰臣在清初吏学史上的作为,并分析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清初史学发展的进程中所显现出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诗歌经历了由靡弱到性灵的转变,清朝建立后,又重提经世致用向着师古崇雅方向转变.如果说,遗民文学的风貌代表了鼎革之际的创作风貌,那么山左贰臣诗人群及其台阁诗歌的创作则代表了清诗的发展脉络.其既有遗民文学的痛苦呐喊,也有台阁文风的悠游不迫,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两截人是清初贰臣处境与心态的典型写照。他们在明朝的前半截人生,大多具有较为完美的自我人格,持有传统儒家道德观念。改节仕清,对他们固有的道德观念是较大的挑战,他们因此而以改节为分界,形成了完美前半截与失节后半截的双重自我。部分贰臣试图抛弃原有的自我而开始新朝的人生,也有少部分一度失节的贰臣执著于挽留过去的自我。所以,入清以后,他们普遍在双重自我之间挣扎而无所依归,面对着自我评价大幅度降低,人格前后割裂的痛苦处境。  相似文献   

6.
刘丽 《北方论丛》2015,(3):76-79
明清鼎革之后, 相当部分的前明官员没有选择为明朝死节或守节, 而是选择了与新兴政权的合作, 成为所谓的 "贰臣". 对于这部分文人的选择, 后人多以贪生怕死谓之, 这远不能说明这一群体文人选择的真正原因, 对他们心态的解读也流于肤浅. 究其原因, 清初 "贰臣文人" 的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文人用世之心的体现. 这种用世之心, 使他们超越了传统文化中 "忠君" 思想及 "夷夏" 观念, 积极投身于新政权的建设中, 对清初的社会稳定、 制度重建及文化保护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清廷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艺是以“道”为核心的,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屈一指的“文道论”。西方文学艺术也有个类似“道”的东西,称之为“理念”,反映在文艺理论上,就是西方文论中赫赫有名的“理念论”。本文试图将“文道论”与“理念论”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探索中西美学与文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各家“文道论”皆是各道其所道,歧说纷纭,五花八门:有“自然”之道,有“阴阳”之道,有“圣人”之道,有“义理”之道。西方美学与文论中的“理念论”,也是一个歧说纷纭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对清初诗坛贰臣诗人群体的评价多失客观.近年来,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与研究视角的转换,上述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对贰臣诗人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如清初的京师贰臣诗人群体,这是一个在清初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对清初诗歌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诗歌群体.因此,本文力求立足历史与文本,以期还原这个群体在清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时间以来,特别是斯大林所写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第四章二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发表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单线论”。这种“单线论”把人类社会复杂的历史过程看作是: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0.
"童心论"批判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儿童文学界的一场大规模的批判。它使五十年代以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非学术性的政治批判现象达到了新的狂热程度。在对"童心论"的批判中儿童文学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儿童文学观是被批判的中心,其中儿童文学观即"童心论"被称为资产阶级的"儿童本位论"。批判在此基础上将陈伯吹的文章和作品上纲上线,是一场非正常的文化批判。仔细审度这场批判就会发现,批判的出现既有时代背景因素,也有无法辩证看待艺术创作中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关系的因素,更是一场文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对儿童中心主义、儿童本位论理论和思想的肃清和批判。正确认识这场批判,挖掘"童心论"的实质和价值是对儿童文学发展规律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1.
边缘,一般是指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接部位。它既是系统与外界相互区别的分界线,又是系统与外界相互联系的纽带。边缘效应即指这种交接部位所特有的不同于系统内部的各种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由于系统与环境的普遍存在,因而边缘效应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诸多领域。人们对系统曾进行过并仍在进行着深入而广泛的系统性研究,但对边缘——这个与系统相关的特殊部位——却尚未给予普遍关注。本文对此作些不成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正当”     
“正当”一直是伦理学家致力探讨的核心范畴.在评价(尤其是道德评价)判断中,最为常见的评价术语就是“正当”.对“正当”的内涵、性质、意义、用法及功能等方面的分析,是科学、正确地使用“正当”这一术语,作出合理的评价判断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寂静”论     
“寂静”是佛教哲学概念,指达到涅槃状态的解脱境界,是一种宗教修行实践的终极体验.作为源于佛教哲学的诗学范畴,寂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首先,寂静是一种终极性的审美体验;其次,寂静意味着对现实社会和世俗功利的超越;第三,寂静体验伴随着审美愉悦;第四,寂静诗学关于动静关系的理解体现出辩证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两手抓”刘景泉“要坚持两手抓”,“这两只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积数十年的丰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遵循这种方针去办事,按照这样的思维方法去构想,就会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惨重的失败。一、全面地、准确地...  相似文献   

15.
“官本位”在人们思想意识领域里的日益强化已成为导致多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之一。官僚主义、家长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皆由于人们对“官”的地位的看重和吸引。本文拟就“官本位”的有关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先验”     
很长时间以来,肯定先验在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的观点,一直被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罪名在哲学的殿堂上受到严厉的审判。我国哲学界的这一传统观点正受到新的社会科学研究实践的挑战。本文试图打破传统认识论的范围,从社会生物学、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考察人类经验的形成和传递机制,从而确定“先验”的性质和意义,阐明其在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自身在哲学中的应有地位。一先验与经验相对,有先于经验、先在经验或超经验等等含义。因此,要想理解先验,首先必须认识经验。在关于人的众多定义中,我们注意到下述两种:人是能够利用经验的动物;人是创造文  相似文献   

17.
论“史论”     
(一) “论”,是一种文体,历来是作为一种议论、说理性文字出现的。刘勰称“论”为“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是较早地对“论”的笺释。“论”的品流很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条分(?)析,日益增加它的种类。现在常见的“论”,有政论,有时论,有经论,有文论,有史论,等等。明人徐师曾根据《文心雕龙》“论说”篇中提出的陈政、释经、辨史、铨文等目,参考《昭明文选》的分类方法,把它列为八品:一曰理论,二曰政论,三曰经  相似文献   

18.
论“孝”     
<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领域,在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上,如何正确对待“孝”,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概括当前对“孝”的认识和做法,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不加分析的沿用。它表现在,有的出版物把鲁迅和其它革命家批判过的,宣扬吃人礼教的“二十四孝图”,重新搬出,要青年学习。有的报刊在宣传尊敬老人的美德时,使用“孝男孝女”,  相似文献   

19.
论“祁连”     
<正> 祁连山名属于何种语言,学者意见颇多分歧。唐代颜师古以祁连为匈奴语。《史记》卷一一一《索隐》引小颜云:“即天山也。匈奴谓天为祁连。”法国劳菲尔以祁连为鲜卑语,认为“与含有同样意义(天)之满洲语Kulun,似有关系”。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最初以祁连同突厥语“天”kuk之复数形式Kukler对音,尔后认为来自鲜卑语,“满洲语谓天曰kulun,故匈奴语同义之祁连(kilen)或其原语耶”。日本另一学者藤田丰八以为是突厥语,“惟祁连山之祁连,岂非对此Sθrin(Sirin)耶”。岑仲勉先生则认为祁连与撑犁同一语源,都来自突厥语“天”tangri。笔者以为祁连与天字同源,出于上古汉语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以下简称“一国两制”)。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经过谈判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