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交所利率期限结构的三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上交所债券价格隐含的利率期限结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首先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需要两个至三个状态变量,利率模型才可能反映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同时在以前的研究里,发现利率期限结构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因此本文选择三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描述上交所的利率期限结构。利用卡尔曼滤波法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了连续时间的三因子广义高斯仿射模型,模型可以描述上交所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风险溢酬的宏观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从1997年8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债券市场利率和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与货币政策变量、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市场利率综合反映了官方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消费的增长率.根据金融理论,它们的不确定性变化可能影响到债券的预期超额回报率.实证分析发现它们可以显著解释债券的超额回报率.市场短期利率或官方利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大;通货膨胀率越高,债券的超额回报率也越大;实际消费增长率越大,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货币供给量增加越快,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越小.由于各个债券超额回报率的样本区间不同,还基于MCMC方法提出一种合适的参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仿射模型、广义仿射模型与上交所利率期限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上交所利率期限结构从1996年6月至2003年2月的周样本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发现样本期内利率期限结构的平均形状是上斜的,而短期利率的基本趋势是下降的,说明长期债券具有较高的风险金。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法,实证分析了连续时间的两因子仿射、广义高斯仿射利率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下的利率期限结构与实际观测到的利率期限结构形状基本相同,说明模型能够反映利率期限结构的横截面特征。但两个模型对1,2,3,5,7年期利率的预测误差表现出一定序列相关性,说明模型还不能够很好地描述利率期限结构的时间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基于样条函数模型推导出无违约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有效性检验;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债券推导出违约利率期限结构,并与无违约利率期限结构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效果进行比较;针对目前国内可转换债券定价均假设利率恒定、没有考虑利率变化的现状,将无违约利率期限结构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可转债定价的一般模型,并用此模型对歌华转债进行定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对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5.
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被认为是中国利率体系的基准利率,可将其作为影响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状态变量.市场利率不同于官方利率,它们还受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这些其他经济变量对市场利率的影响用1年期市场利率与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差别来反映,把它作为影响市场利率的另外一个状态变量.分别用跳跃过程和均值回复过程描述这两个状态变量的变化.在仿射模型的框架下,它们决定了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本文给出了该模型下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分析表达式,并利用MCMC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样本观测值的统计特征.实证分析还发现,债券的超额回报率显著受官方利率调整风险和市场利率随机波动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宝臣  张涵 《管理科学》2016,29(6):2-16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在全球债券市场排行中紧跟美国和日本债券市场,已跃居世界第三。与此同时,中国债券市场亟需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2005年之前,中国债券市场被认为符合预期假说,即长短期债券间不存在风险溢价。 由于预期假说假设投资者偏好为风险中性,而实际市场中的投资者偏好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债券市场风险溢价应长期存在。为研究该问题,直接关注零息债券持有期超额收益,力求捕捉风险溢价的时变特性。在Fama-Bliss和Cochrane-Piazzesi溢价预测模型的研究框架下,利用中国远期利率特性,构建远期利率差和远期利率组合两种预测因子。采用两种因子分别对中国债券市场风险溢价进行预测,探讨中国债券风险溢价的时变性。选取2006年至2015年中国零息国债即期利率数据,该区间能够完整覆盖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期,并涵盖金融危机时期或货币政策松、紧期。在此基础上,将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引入预测模型,与远期利率组合进行多元预测对比,揭示远期利率所暗含的经济信息。此外,为充分验证预测结果的鲁棒性,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和样本外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预期假说在中国债券市场不成立,即中国债券市场存在明显的时变风险溢价,并且风险溢价随着期限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还发现远期利率组合的预测能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自身蕴含了大量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信息,能够反映出经济状况对风险溢价的影响;另一方面,该组合属于水平型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风险溢价中占比最高的成分,因此占优于远期利率差这种斜率型因子,更好地刻画风险溢价中的系统性部分。        准确刻画时变风险溢价不仅可以辅助投资者进行交易决策,而且有利于更精确地构建中国债券理论期限结构。一个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能够指导中国政府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7.
幸元源 《经营管理者》2009,(18):168-168
本文选取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质押式债券回购利率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以2005~2006年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情况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以验证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债券利率风险。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给银行间债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利率风险;同时针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8.
以1996年1月至2010年3月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月度加权平均利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协整检验方法和线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预期理论调整作用下的利率期限结构非线性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预期理论在中国利率期限结构中是成立的;利率期限结构具有两区制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可以按预期理论的调整强度将两种区制分别描述为强调整区制和弱调整区制;不同期限利率的平均变动幅度和平均风险溢价水平随区制状态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区制相依性,区制间的转移具有非对称性。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利率期限结构中经济信息的识别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利率期限结构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丹  谢赤 《管理学报》2005,2(5):536-541
分析和概括了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并运用回归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这两种方法对中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预期理论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对于短期利率期限结构还是中长期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都无法被拒绝.  相似文献   

10.
企业债券利差的零波动率计算方法有三个步骤,即先构建一条无风险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利用该曲线求远期利率,再计算某债券零率利益.通过该方法对中国上交所交易的企业12只债券的利差进行估计,并提出短期无风险利率基准采用国债回购利率,长期无风险利率基准采用互换收益率,以降低估计中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尔科夫切换模型的上证指数周收益率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对上证指数收益率时间序列做非线性检测,再对时间序列进行结构性变化检测,发现上证指数收益序列既是非线性时间序列又有结构性变化;通过构建一个3状态,3阶滞后的异方差马尔可夫切换模型对1990年12月21日至2008年8月22日上证指数周收益率时间序列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识别出股市波动的三种主要的状态:慢涨、慢跌和快涨;实证结果表明马尔可夫切换模型能够比较有效的刻画股市波动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2007年11月16日至2009年4月10日上证综指收益率和新浪网股票论坛上证综指吧的发帖量数据,通过构建收益率与异常发帖量的多元BEKK-GARCH模型,对收益率与异常发帖量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此考察交易市场和股票论坛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收益率和异常发帖量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关系,收益率对异常发帖量方向存在正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异常发帖量向收益率方向存在负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故交易市场与股票论坛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关系;收益率和异常发帖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市场下跌提高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股票论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稳定金融市场、提高投资理性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义息票剥离法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估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般息票剥离法(bootstrap method)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可以对任意的国债报价数据进行即期收益率曲线估计。同时对插值方程和收益率曲线节点的非线性联立方程进行求解。为分析央行下调利率对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选取2002年1月21日和2002年3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当日收盘价,根据扩展的息票剥离法分别估计出此两日国债收益率曲线,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O'Hara理性预期模型假设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信息存在完全学习行为,从而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效应。本文放松这一假设,引入非知情交易者学习程度,在理性预期模型框架下,以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对理性预期模型进行了拓展,模型结论表明: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的学习行为影响了知情交易者概率与资产期望收益的关系;当市场非知情交易者存在学习行为时,随着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程度加深,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影响。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羊群效应验证了市场上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以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中小板上市的278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结论。本研究对已有实证研究中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收益产生正或负效应这一矛盾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并基于此对询价制度改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结论对知情交易者概率在资产定价中的适用性具有一定启示性,同时对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提出了一种实证检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上成功的动态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存在不能排除无套利机会的理论缺陷,而符合金融理论的无套利仿射模型却在实证绩效上表现不足。通过对两个模型的估计和比较,本文旨在检验动态Nelson-Siegel模型能否在中国国债市场产生与无套利约束相容的收益率曲线。采用中债即期收益率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的时变性风险价格,确认了期限溢价的存在,但无套利约束并未明显地改善预测绩效。此外,利用模拟收益率数据的检验发现,无套利模型下的载荷参数估计量,在统计上显著不同于来自于动态Nelson-Siegel模型的载荷,即无证据表明中国国债市场的动态Nelson-Siegel收益率曲线与无套利性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6.
基金管理者报酬的线性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四种跟踪组合回报率与目标回报率间偏差的线性模型 ,线性偏差比传统的二次型偏差更能准确描述投资者的风险态度 ,用线性规划给出了明确的优化方案 ,并对上海证券 A股各分类资产组合作出了实证分析和比较 ,得出为达不同的投资目标投资者确定投资组合及基金管理者报酬的各种优化模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