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随着个税法修改,公众的"纳税意识"空前提高,一时间,"可以少缴多少税"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在一片调高起征点的呐喊声中,听证会上,一位马姓代表的声调却与此不同,他强调要下调标准,理由是"可以扩大缴税的人群范围,有利于普及公民的纳税意识."但值得让人思考的是,尽管多年来不断地宣传"纳税光荣",另一方面,厌税心理却成为一种"公共情绪",穷人怕将个税征到自己头上,富人则忙于"合理避税".这说明,公众的纳税意识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还很强,只是这种纳税意识很大程度上与某些人的期望相反.  相似文献   

2.
报载,3月1日,个税起征点正式调整到2000元。个税“起征点”,更专业的说法似乎应该是“减除额”(也有专家称“免征额”)两年之内的两次调整,以致法律修改过于频繁,问题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3.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7月24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税收数据,其中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27.3%,比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0.4%的增速快1倍多。而这样快的增幅是在今年3月1日个税起征点从每月16.0元调至2000元后出现的飙升,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的话说,飙升说明上次调得不到位。个税增长快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是不合理的,“税收应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现在却让很多穷人缴了税”。由此,上调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也再次响起。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学生头上的“黄宗羲怪圈”? 看到近期《中国社会导刊》的《学生上学要交农业税?》后,禁不住想起了我的纳税史——我出生在农村。像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民一样,一出生就要交人头税。先是集体交,后来田地承包到户,这税就由个人交,直到我考上大学,户口迁出了农村,税依旧要交。理由是,当初田地承包到户时分给我的田地依旧在我的名头上,有田地就得交人头税。至于新出生的人口没有田地为什么还交税,他们说那是另一回事。前几天,有人传言今年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条是,工龄达到30年的可以提前退休。我算了一下,如果按纳税的年头算,我的“税龄”绝对够30年——不管怎么说,我自一出生就给国家交税,像我这样,既没有中彩票,又没有得到意外财产的人,没有劳动收入所得怎么纳税?纳了税是不是就应该算一下工龄? 我正在为自己的小算盘得意时,有人指出,你那税没有交给国家,是地方的“农民负担”,不算。是啊,如果我交的那些税,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9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部长助理许宏才就“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楼继伟称,提高个税起征点是不公平的。单纯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是改革方向。中国将转向综合个人所得税体系,新体系下房贷利息、教育和抚养子女费用将可减税。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表示,对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作出修改是必要的、及时的。今后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按照立法程序适时再作调整。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缴税     
美国有句老话:"你有两件事躲不掉,死亡和交税。"在美国,你可以不过春节,可以不过圣诞,但每年4月15日的纳税"节"却是想躲也躲不过去的。每个成年人必须在这天之前把税表填好交上去,否则山姆大叔就要找你的麻烦了。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每年春天学校都组织讲座教大家如何填写税表。主持人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也许没有一分钱收入,但你还是要乖乖地填写税表。  相似文献   

8.
调节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当然是政府征税的一项目的,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目的。但并非税之根本。税之本义.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易.政府向公众提供教育、医疗、安全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众向政府纳税购买。公民纳税以后有权监督政府对税款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老人世界》2013,(11):60-60
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到今年9月,新个税法实施两周年。有财税专家表示,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工薪所得税”,建议改按家庭征税,以降低工薪阶层的税负,同时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管,实现真正的税负公平。有统计显示,65%的个税来自占个税缴纳群体80%的中低收入者,而占个税缴纳群体20%的高收入者,占有银行存款总量80%的比例,其缴纳的个税比例却不到税收收入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正是由于对税义的认识偏差,才导致了在政策制定和具体征收过程中一些说法和做法的不当,也最终使个税申报遭受冷遇。今年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第一年,各地都想方设法让纳税人认识到,诚信纳税是落实公民道德规范有关条款的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的体现,税收既有利于聚财为国,又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在为国家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不少城市还隆重表彰纳税模范户,  相似文献   

11.
个税征缴应该考虑消费负担和社会保障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决定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的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扣除标准听证会,在25位听证陈述人中,超过70%的代表提出应将个税扣除标准提高至1600元、2000元甚至3000元.而立法听证前的包括全国总工会在内的多个调查表明,多数公众希望起征点在2000元以上才比较合适.这反映出民间积累财富的愿望.其实我个人认为,税制政策应该体现这样的藏富于民.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个税改革引起社会大讨论,个税改革与调节收入分配的关系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思考。文中围绕个税起征点提高的作用、缺陷和改革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志强凭借战略性的眼光、科学的领导、有效的公关管理,以及公司全体同仁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聚诚精神”,其发展从星星之火迅速呈现燎原之势。至2009年,公司的资产规模达数亿,为井陉县纳税三千多万,成为当地民营企业第二纳税大户。之后,公司的发展重心迅速转移到石家庄,仿佛在一夜之间,陈志强就跃入了公众关注的视线之中,成为和“财富”、“大亨”、“精英”等创富神话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响亮名字。  相似文献   

14.
挂号排队、床位缺少、药价虚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历经3年激烈讨论和不断修改.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了。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五大重点改革目标.直接对长期困扰民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顽症开出“药方”。  相似文献   

15.
陈美 《职业》2011,(27):123-125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参与纳税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个人所得税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作为征税对象,个人所得分为广义个人所得和狭义个人所得。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26日,随着国家财税制度的整体改革,花都国家税务局开始独立运作。这五年多来,是花都国税人艰苦奋斗的五年,更是花都国税不平凡的五年。五年多来,花都国税共组织各税收入累计超过60亿元,年均递增35%,五年翻了两番。骄人的业绩是谁都可以看得见的,而取得骄人业绩的原因才是最值得深思和回味的。“一窗推开满园春”,花都区国家税务局骄人业绩取得的原因显示出的正是一条不断开展政府公共关系的靓丽轨迹。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08,(24):26-26
据中国政法大学税法专家透露,目前个税起征点修订方案已经进入征求专家学者意见阶段,媒体报道的3000元起征点方案极有可能在近期正式推出。然而,是否可能出现个别经济学家所呼吁的按照地区来分别制定起征点,达到因地制宜呢?中国政法大学税法教授陈玲表示:“一定是走全国一盘棋,分地区的话会滋生个税申报地转移,从而使得部分地区个税征不上来。”  相似文献   

18.
王老爷子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59-59
30年来,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伴随着中国的人才观被普遍引用,精英意识渐渐成为国人的一种人才战略。但在积极向上的反面,另一番浮躁景象已然出现一不仅是人人都“想”当将军,而是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将军。过分的精英意识已成为毒药,正一粒一粒塞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生活,占据了国人八九点钟以外的时空;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世界》2013,(2):61-61
在物价和居民收入“双升”背景之下,个税起征点是否需要调整,近日再次引发争议。有人提出,应将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媒体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友对此建议表示支持,相关人士对此意见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同类意识”最先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引进,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阶级意识”即成为“同类意识”的对立面。东方文化(玄学)派认为,中国未尝存在“阶级意识”,应该日求扩大“同类意识”——内圣(心性)之学,力主走儒家资本主义之路;西化(科学)派倡导走欧美工业化之路,马克思主义者则以造就具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为己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中国革命,但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实践却把重点放在生产方式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方面,对其作为物质内容的生产力则有所忽视,由此而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阶级意识”几成“社会意识”,最终导致十年浩劫。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不应片面强调“阶级意识”,而应广泛运用“同类意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