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啟仁  铁瑛 《管理世界》2020,(3):1-22,M0004
近年来,尽管中国企业雇佣大学生的比例在增长,但出口产品质量却没有发生显著提升,形成了所谓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本文将企业异质"雇佣结构"引入质量异质性理论框架,探讨劳动投入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结合企业劳动技能投入和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互补性对"质量变动之谜"进行解释。利用经济普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企业雇佣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2)雇佣结构与企业中间品投入质量具有互补性,中间品质量越高,雇佣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越强;(3)现实所观察到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部分源于进口中间品占比的大量下降所导致的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下降,雇佣结构升级对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了中间品质量下降的拖累,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质量升级效应。总之,在"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攻坚期,虽然高学历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有助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但这一过程亟须匹配相应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投入。因此,进一步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国内中间品供给能力是破解质量升级难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质量(quality)视角入手分析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放弃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质量的假设,采用2485个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广告效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缓解、市场竞争均会提升产品质量;但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出口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反作用于产品质量;外资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影响不利,但提升了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从政策层面看,提升企业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均有益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外资作用应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增强。这样一来,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同类产品形成激烈的竞争格局,国外竞争者自感压力很大。因此,他们利用WTO这一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肆无忌惮的反倾销指控,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本文就反倾销的危害及应对反倾销的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便通过分析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好的预防和减轻反倾销带来的损失,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正式建交以来,双方的贸易发展很快。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双方贸易额达261亿美元,比建交初期增长了近十倍。其中中国出口117亿美元,进口144亿美元,双方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3.3%。进入1994年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实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年初的汇率并轨,强化出口退税管理,强调商会在外贸中的作用并协调出口商品的管理。从而使我国外贸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0%,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今年我出口产品受外国反倾销指控也创历史最新纪录,仅欧共体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已达五十五个,成为主要的打击对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发展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经历了较大程度的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间品进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还发现,这一负面冲击对国内各个行业的不良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国内上游产能可以迅速提升的行业,所受影响较小。通过产品层面的动态分析,我们还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下降,还会通过高质量产品的进入减少、退出增加,而影响到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动。我们的研究丰富了有关文献,而且,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欲对我国实施高科技中间品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进程中,我们的研究也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经济中国更大的目标是欧盟自7月1日起,瑞士不再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征收关税。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削减对瑞士产品的贸易限制。瑞士企业家拍手欢呼。对中国来说,更大的目标是,要与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相关谈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盟委员会希望在签署自贸协定之前先签署拟议中的投资保护协议。与英国或德国不同,一些欧盟国家担心,跟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口贸易在国际舞台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本文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传统因素和现代贸易理论中多种因素相结合,并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法来找出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并以此来发现我国出口增长方式的特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制订具有前瞻性的贸易发展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和服装产品是我国与东盟的传统出口产品,作为双方均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后.如何发挥经济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和贸易集团化的整体优势.是双方在双边贸易和对外贸易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我国入世以来农产品贸易、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产品总体和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竞争力较弱;食用蔬菜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谷物类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文博伟 《经营管理者》2009,(20):125-125
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外贸出口发展很快,企业出口产品涉及贸易纠纷案件也逐年增多。反倾销给温州许多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到国外市场,若不作相应调整,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力度定会随之加强。如何防止我国产品频繁遭受反倾销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国出口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发现出口产品的要素特征及主要出口行业的要素特征均实现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这表明入世十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贸三强省贸易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 ,分析比较广东、江苏和浙江的不同贸易模式特点及相应的区域经济效应。实证分析表明 ,广东、江苏和浙江尽管采用的贸易模式不同 ,但外贸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我们认为 ,各地应高度重视发展外贸的动力、能力和市场需求3个关键因素 ,因地制宜 ,积极推进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改革 ,发展适合本地区比较优势发挥的外贸模式 ,适度扩大进口贸易 ,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使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起更大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外贸经历了一个快速成…  相似文献   

13.
通常我们认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可以有效避免贸易争端。然而近年来,高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争端时常发生,且有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本文利用囚徒困境解释了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根源,并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分析其过程及结果,得出高技术产品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且具有常态化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一直是经济学研究关注的核心课题。本文基于多产品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构建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范围的内生决定因素的分析框架,研究多产品企业选择产品范围时的资源配置问题。基于2000~2005年的海关和企业数据,本研究采用泊松估计、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与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呈倒U型关系;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市场份额的增加;进而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与企业的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本文利用理论和实证验证了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范围与市场份额和生产率的关系,试图给政府宏观层面的贸易政策设计和企业的贸易行为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1995~2016年出口数据描述了中国产品空间变化和产业升级演化过程,勾画了中国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方向。研究发现:(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逐渐从产品空间的外围向中心扩张;(2)新兴产品的出现符合产品空间理论中的临近原则,距离已有优势产品越近,边际产品转化为新兴产品的概率越高;(3)通过把出口产品空间对应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空间的演变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和中国经济增长;(4)伴随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从发展前景看,中国近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机械和汽车等产业,长期有待发展的产业是飞机制造等。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首次对148种纺织品开征出口关税,除了缓解纺织品贸易摩擦,此举同时有望帮助中国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把握时机,提升产业结构,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律以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1月11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抵达北京,开始其任期内最后一次对中国的访问,一直被称作是中美关系"黄灯地带"的纺织品问题是他此行的热点议题之一。 美国内利益博弈"临时禁令" 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市场迎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国际贸易重回自由体系。一直受制于贸易壁垒、被指"威胁全球"的中国纺织产业意外地获得了休整之机。但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首先提出了汇率变动与企业出口行为的3个理论假说。文章进一步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导致企业出口价格下降,出口数量减少,且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和产品在多产品企业中地位的提高而显著增强;生存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有助于延长核心产品的出口持续期,但却缩短了非核心产品的出口持续期;此外,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缩小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且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集中度,即人民币升值使企业更集中出口核心产品,加速了企业出口产品之间的优胜劣汰,长远来讲有益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一般贸易措施。发达国家凭借其严格完善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及较高的科技水平,对我国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商品进口,以实现保护环境等合法目标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我国产品出口构筑了实质性的技术壁垒。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农产品、食品、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屡屡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据商务部的统计,技术壁垒最严重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它们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占到了总损失95%。显然,在国外技术…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的全球垂直分工和大量中间产品贸易的存在,夸大了一些出口国的出口规模和真实贸易差额,掩盖了贸易差额背后的真实比较优势。一国的真实贸易差额,应是出口减去出口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进口中间产品,再减去进口,即本国贸易差额。这种新的贸易差额统计具有可操作性、包容性,能较好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基础和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与环境这两个本来平行的问题近年来常常纠缠在一起。由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各国出于维护本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由通过各种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施加压力。绿色贸易壁垒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而当前我国已成为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最多的国家之一。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壁垒,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指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