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教育发展与学习化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是面向社会所有成人的一种学习、教育形式,在学习化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学习化社会建设发展的主渠道;但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习化社会建设的大环境的支撑;学习化社会的政策环境、法规环境、财政环境,是成人教育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环境;成人教育发展与学习化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48-25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终身学习理论的兴起,信息化技术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远程教育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必将使虚拟化学习的模式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手段,有效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本文介绍虚拟化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概念,分析虚拟化学习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提出加强虚拟学习社区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学习化社会理论的日益认同 ,构建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体系的学习化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本文从分析学习化社会的特征出发 ,紧密结合我国国情 ,探讨了构建我国特色学习化社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等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社会发展有极大危害。应该对学习倦怠引起重视,探讨预防和克服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学习与创新中实现发展,“学习”、“创新”、“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创新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领导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力量源泉;而在学习与创新中推进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源于学习,基于创新,旨在发展,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学习化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开展 ,创建学习化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 ,我国明确提出创建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 ,而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创建学习化社会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教育政策 ,无论是重视程度 ,还是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及措施的完备程度 ,都为我国创建学习化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策学习:理解政策变迁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学习作为解释政策变迁的一个较新的视角,在理论建构和经验研究上尚有很大空间。政策学习源自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随着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被重视,政策学习概念也不断变迁。政策学习理论应用于社会政策研究中,将为丰富社会政策理论、分析政策的形成和变迁过程、增加决策合理性和政策效率作出贡献。社会学习理论对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政策过程和政策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并且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社会政策从被动适应向主动调适变迁。  相似文献   

8.
学习动力是指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调节和强化作用的一种有效系统。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建立在经济转型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时代,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发生深刻嬗变。总体而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充足且积极向上的,但还有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不足,与其所处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严重不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应对对策,以推动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是未来教育的两块基石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以终身教育来整合。本文提出了“实施终身教育 ,建立学习化社会”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目标 ,并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多样化、开放化等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生产发展史,又是一部认识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学习发展史。我们要从学习的整体上来研究学习现象,揭示学习的本质、作用、方法,以及学习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建立“学习学”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建立“学习学”的意义,是与学习的重要性分不开的。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告诫全党:“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学习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学自知,不问  相似文献   

11.
张全新 《东岳论丛》2003,24(6):17-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科教文化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面对知识社会的变革,基于客观主义认识论的科层型大学场域和常规性学习惯习,导致了大学生的制度化学习与主体性发展的分离.对此,大学不得不借助变化和改革,来重塑一种在本体论上与知识社会结构相对应的、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型大学场域和反思性学习惯习,并最终生成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13.
范中杰 《学术研究》2003,(1):105-108
一、广东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含义 学习化社会是广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发展状态,是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建立全方位的学习网络,通过满足全体公民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养成人人愿意学习、人人有机会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的社会风尚,使提高全体公民素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推动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在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明确提出了中国要致力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党中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为我们创建学习型海关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或称终身教育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其核心是指人的一生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或教育应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继承学习的优良传统、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对于组织成员个体的发展,对于组织的发展,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芳 《兰州学刊》2010,(Z1):50-54
社会性别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开展了几百年,而对于新疆社科院来说,在社科研究中使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这一内容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是全新的,它的活动形式——团队学习也是新疆社科院开展活动形式的首例。因此,团队学习对新疆社科院在社会性别研究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在团队学习过程中传播社会性别意识方面所做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着重介绍了团队学习是如何开展的,并概况了团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而总结了在团队学习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当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思潮、被认为是教育的生命的延续和扩展时,应该提出终身学习这种个人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伴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倡终生学习是为了打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让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并行,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同在.学习是伴随着人生而具有终身性的,而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说,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是促进人正确、持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习型城市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城市就城市发展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是近年来在学习化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从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的界定来分析 ,构建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  “学习化社会”这一理念是由美国学者罗勃特·哈钦斯 (R .M .Hutchins)于 1 96 8年首次提出的 ,此后 ,学习化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 ,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重视。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 ,也是一种国家行为。许多国家确立了相应的国家战略 ,并积极致力于学习化社会的构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我国现有的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本文试从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角度对构建学习化社会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