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少年来,写作教学是学生写文章,教师改文章,从文章到文章。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时代的飞速前进、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文章写作的要求愈来愈高,文章学、写作学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写作教学改革也出现了生机蓬勃的景象,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式。文章与写作、文章学与写作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学研究写作的文章,写作学研究文章的写作。文章是写作的产品,写作是生产文章的行为;文章产品是静态,写作行为是动态。有动态的写作行为,才有静态的文章产品。由于这一理论问题的解决,给写作教学、写作训练带来了新的思考。过去的各种写作基础知识之类的写作教材以静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学     
文章学是研究文章的内部规律和读写文章的规律的科学。文章学以文章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文章的本质、产生、发展、分类、要素、写作、阅读、分析、鉴赏,文风、风格等。文章学总结前人的写作实践和阅读经验,概括人们的科研成果,上升为文章理论,并用以指导各类文章—的阅读、写作和教学。  相似文献   

3.
从明代后期开始,文人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其所熟悉的文章理念和写法融进小说,使通俗小说尤其是文人小说在理论建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上都呈现浓厚的文章色彩,通俗小说出现文章化的发展态势。文章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文章体"小说的形成,具体而言,小说理论建构的文章化奠定了"文章体"小说的理论基础,小说创作方法的文章化塑造了"文章体"小说的样式,小说鉴赏方式的文章化促进了"文章体"小说的传播。"文章体"小说的形成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必然结果,代表了雅化小说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作为客观事物的折光反射,作为人主观改造的物质,它也是伴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文章观。 怎么,具体看文章的运动呢?人们知道,文章一定稿,印在书刊上,就再也不能动了。这些定型的东西,人们一般都看得清楚。我们要通过文章的表层的静态,去看它深层的动态。文章不动不成文。千古文章唯有一个“动”字,才能叫文章。我们看文章的产生便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可有可无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写也可以、不写也行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不疼不痒、味同嚼蜡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文章; 可有可无的文章,就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探讨编辑人员修改文章与撰写文章的关系,认为写文章可以提高改文章的能力,编辑在改文章的同时亦要多写文章。  相似文献   

7.
结构是文章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章的结构美,又是文章形式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和各个形式要素的排列组合。它的审美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总体价值的大小。认识作品结构的美学特征,按照美的规律去组织结构,是提高文章审美价值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与本世纪以来中国政治舞台上别的风云人物的文章相比,或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别的思想巨人的文章相比,毛泽东的文章都有独特之处。我所研究的毛泽东早期文章,是指1920年以前所写的,现已公开或内部发表的文章,有政论、时评、新闻、书信、广告和听课读书的笔记,据我所知,共81篇。我指望通过研究,说明毛泽东早期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色,为今后对毛泽东中期和晚期文章写作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宋元以来文章批评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南宋的文章批评多是零散的、语录式的,绝大多数保存在散文的选本、诗话或个人的文章以及序跋当中,大多采用选文加评选的方式,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元代批评家则在南宋文章评选的基础上,逐步开始重视文章批评系统的建设,虽然还延续了南宋以来选文加评选等模式,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章学体系,直接影响到了明、清两朝文章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系统”一词表示自成体系的组织,由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表现在文章的主客体关系上为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表现在文章的构成上。为主旨和材料、结构和语言的统一;表现在文章的审美呈现上为意境、典型、原则、观点和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统一:从文章的缘起到文章的构思、表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下图)文章的缘起文章的构思1 文章的构思2  相似文献   

11.
1 文章编号 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YYYY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数据由本部填写。 2 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献标识码为A、B、C三类的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中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文章批评视域中,奇崛的风格和新奇的笔法,是文章奇美的主要表现。文章尚奇有助于破除庸腐气,形成文章异彩,从而打破读者的审美惯性,取得振聋发聩的效果,使文章传播久远。文章奇美与诡晦不同,前者是作者独特境遇、心境的外在表现,具有丰厚的审美意蕴;后者不过是文字诡变,缺乏情感底蕴,毫无美感可言。文章奇美的审美特性表现为:奇而稳、奇而正、奇而法、奇而理、奇而易。这种辩证的认识,固然透露出儒家中庸思想的痕迹,但亦为文章奇美的存在奠定了基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的文章观是对文章的一个总看法,它包括什么是文章,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文章的内容如何能写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研究、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章观,对我们的写作理论、写作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源于现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什么是文章,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看法。《礼记·乐记》说:“诗,言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就是把诗歌、舞蹈看做本源于“心”。有人认为文章“都是意象的客观化,都是世界观之外臆造的世界。”这是唯心主义的看法。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试图从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法和文学形象,以及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诸方面,谈谈文章分析问题,这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既是系统方法在文章分析中的应用,又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阅读与分析的第一步:先居高临下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为进入文章的深层之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千古文章意为先。"意"即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主题的深刻、新颖、独到直接影响文章成败。中考作文"立意自定"意在减少束缚,给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提供舞台,  相似文献   

16.
章法技巧是文章的内部技巧,属于文章的大修辞、潜修辞。文章的章法是对文章结构认识,文章的章法技巧是对章法的高级认识。章法技巧有传统技巧、现代技巧,但特点是一致的,即独特性,互渗性、稳定性,作家的独创性,语言依附性。当代语文教学忽视大纲的要求,忽视美育,这一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与道德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中国文化向来把立言作为人生之大事 ,文章背后不免也有稻粮谋 ,但写作文章却绝不可敷衍塞责 ,蒙混了事 ,更不可弄虚作假 ,抄袭剽窃 ,文章自有其撰写的操行与规范。所以 ,道德文章与人品境界是互为表里的。然而再看今天数字印刷与复制时代 ,写文章成了谋取职称和待遇之事 ,而且还要讲文章的产量 ,于是敷衍塞责、抄袭剽窃层出不穷。蒙混者可以挂名搭车 ,作假者可以雇佣抢手。许多似曾相识 ,无关痛痒甚至不知所云的文章满天飞 ;又有多少这样的文章成为印刷垃圾化作了纸浆 .......何以文章会如此贬值 ,仔细想来 ,当…  相似文献   

18.
都说老促会要在促字上做文章,在进字上见成效。但老促会怎样做好促字文章,才能见进的成效,也大有文章。实践证明,老促会的促,既有促什么的文章,又有怎样促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文章古国和文章大国,不仅有大量的文章作品,而且有完整、系统的文章理论。有人说,中国古代没有文章学,这如果是指中国古代尚缺乏一种以系统观念对文章的起源、原理、运思、体载、作者、读者、语言、技巧、风格等作完备论述的教科书式的专门著作(象《文心雕龙》也不具备这种完备性),尚有一定根据;但若是指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中缺乏文章学的研究,则此论不当。缺乏涵盖文章学一切内涵的专门著作(颇有点象现在的  相似文献   

20.
陶诗小议     
拜读了高文、王宽行等四位先生关于陶渊明政治倾向的大怍,感到很受启发。这里,就想到的问题,也谈谈个人的看法。 鲁迅说过:“晋末文章更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我以为这里讲的“和平”,是就文章的作风和形式而言的,并不涉及文章的内容。陶渊明的文章作风看来和平,实际上,在这和平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刚正不阿的精神和夭矫不平之气。他的文章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