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抗金名将牛皋的形象,长期以来主要是借助话本评书等民间俗文学而深入人心。本文认为,俗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爱说慌、吹牛、勇武粗莽、屡立战功的“福将”形象与历史上的牛皋有较大出入。牛皋骁勇善战,勇猛正直、忠义,有胆识、有器量,虽在重大问题上缺乏政治谋略,且嗜酒,但其一生从事抗金事业,志在保家为国,具有强烈爱国精神,为南宋重要的抗金将领。  相似文献   

2.
郭澄清是善于叙述“新国民性”的小说家。在17年文学的格局中,他的文学叙述是对山西作家群与陕西作家群的综合。在叙述内容上他几乎与陕西作家群完全一致,即着重于新时代、新人物的叙述,对于旧的因素和“中间人物”他基本上保持沉默。但在叙述形式上却兼有陕西作家群与山西作家群的特征。一方面不乏横断面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同样善于以民间的传统的故事风格进行叙述,乃至两者的巧妙结合。这显示了郭澄清作为那个时代的作家,对主流叙述规范的遵守。  相似文献   

3.
马守应(?——1644年)陕西绥德人,回族农民起义将领,别号老回回,《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马守应条称其为“明末农民军将领”;顾诚先生在其《明末农民战争史》里说:马守应“就是陕西清涧县最早投身农民革命的一位著名领袖”。马守应的起事时间,《明史》、《明通  相似文献   

4.
马福禄是近代史上一个回族历史人物,他的大半身一直效忠于清王,但在后期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是一个爱国将领。他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有些历史人物:如抗击沙俄,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左宗棠、董福祥;死守平壤抵抗日军侵略的左宝贵等一样,有其反动的一面,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特别是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陷入危亡  相似文献   

5.
诸葛壳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他27年的政治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误,他是兼功过于一身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代统治者的一再褒奖,由于一些史学家的溢美,由于罗贯中的精心虚构与夸张,由于民间艺人的辗转粉饰和渲染,逐渐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完美无缺、一贯正确的神圣人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简直成为智慧与正义的象征了。这个经过美化并神化了的艺术形象,虽然颇合“高大全”的创作标准,但却有失历史真实,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依据真实的史料,对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近年来,史学界同仁写了不少重评诸葛亮的文章,笔者也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6.
略论余阙     
对于余阙,无论元史,新元史和蒙古史所载,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有古良将风烈”。在元朝后期,他是“文章政事烨然为时所宗.而名声遂闻于天下。”“稽之史册,自古忠烈烜赫者,惟唐巡(张巡)远(许远)宋文天祥而已。若我余廷心,……尤人之所不及。”显然是把他作为一名显赫的民族英雄看待的。象他这样一位“文武双全”影响颇大的人物,《元史》虽然给他立传,但却非常简略,而且,主要是叙述余阙的死节情况。史家囿于封建君臣正统观念的偏爱,不可能作出历史的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袁崇焕之死     
孙景 《社区》2009,(17):46-47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位大将死得特别冤。如西汉的韩信,汉家天下十之八九都是他打下来的.但最后却落了个被缢死的悲惨结局。再如南宋的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金,保卫大宋,最后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风波亭。但是,死得最冤的还要数明末大将袁崇焕。  相似文献   

8.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适意生活,“小世界”未必契合正史叙述,却不违历史逻辑,并在“情理”维度丰富了“大历史”。“三言二拍”借“小世界”展开的宋史书写既有对市民趣味的迎合,也有文人趣味的表达,折射出明人对宋史的多元认知和历史观,尤其小说家对“靖康之变”的诸多关注,折射着明人的危机认识与社会焦虑以及对宋代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历史?一般人认为只有正史才算历史,毛泽东同志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正史,如《二十四史》固然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资治通鉴》固然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稗官野史以及历史小说也要读,如《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虽然有虚假部分,但它基于史实,把人物、情节形象化,不失为正史的一种补充。至于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他也把它当历史看待,他说  相似文献   

10.
文达 《淮海文汇》2004,(4):44-45
在人类空前惨烈的历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军事将领的涌现如雨后春笋。在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小乔治·巴顿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对于他,军界和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历史评价。许多人认为:“巴顿将军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他是美国的首席坦克专家”;“巴顿是20世纪的拿破仑”。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当年,在他与杨虎城的领导下,发动了有名的“西安事变”,之后,虽然促成了国共第二次统一战线的形成,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他自己却终生身陷囹固。人们常常怀念先生的爱国功业,但却很少重视他对国民教育的贡献。本文主要通过东北大学的西迁和兴衰历史,回顾张学良将军文武并重,为振兴东北而发展东北教育;为“复我河山”而将东北大学西迁,从一个新的角度肯定了张学良在教育方面的功绩和赤诚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三国的历史,许许多多有为的文臣武将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其中有这样一位集书生和大将于一身的人物,他就是东吴的陆逊。提到陆逊,人们并不陌生,尤其谈到吴蜀著名的夷陵之战,更会自然想到这位年轻的军事将领。他谋略高深、忠诚恳至,他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孙权最信任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为巩固东吴政权立下了重大功勋。然而,多少年来,人们专门论及他的很少,一般地都只是在夷陵之战中代而论之。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人物,史学界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给他以一定的历史地位。 (一)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今苏州市人),陆逊本名议,世代为江东大族。祖父做过城  相似文献   

13.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在山东西部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宋景诗是起义队伍中一支比较强劲的黑旗军的首领。他参加起义后不久又投降了清军,并随同清军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安徽捻军以及陕西回民起义军。但过去的某些历史著作却以“一时的策略”、“暂时的妥协”等理由为其辩护;并进而对宋景诗备加赞誉,给他戴上“农民革命英雄”、“坚强的农民领袖”等桂冠,似乎他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宋景诗的实际历史表现,给他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在1950—1970年代文学中,对反面人物予以他者化处理是为叙述“成规”,但以真实人事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红日》却不循常例,拒绝可以用于“他性”建构的本事材料,以“把他们当作活人”为追求,比较忠实地呈现了“国军”将领张灵甫的忠报之道及其军“魂”,使之成为不多见的“看得见的敌人”,但同时亦坚守“人民”边界,而少有当前一些“去政治化”战争叙述之弊。此种正剧化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经验,值得重新辨识并有效鉴取。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采用人物统领事件的纪传体形式来叙述历史 ,将人物置于异常显著的位置。他不仅从历史的角度传叙历史人物 ,而且以思想家的睿智思考着历史人物之所以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原因。他的人才思想总体上具有开放性与进步性的特征 ,他考察历史人物注意到“势”的影响作用 ,他强调以“隐忍”和“发愤”应对人生苦难屈辱。他有关成材的真知灼见如吉光片羽般散见于《史记》 ,迄今仍有认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玉珍(公元1330——1366年)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的将领之一,也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共有十六个年头,即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二十六年(1366年),其中有九年时间活动于四川,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革命政权。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昇还继续维持了五年多,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为明朝灭掉。解放以来,史学界对明玉珍的评价还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明玉珍是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但大都语焉不详,约略提及;有的认为明玉珍所属部队是一支“与地主阶级完全妥协”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是割据势力。本文拟就明玉珍的活动作些介绍和评价,并对一些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大动荡大变茧的时期,总有一些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扮演着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太史公笔下的汉朝开国丞相肖何,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从小人物到政治家,中间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却需要许多主客观条件;而最重要的条件,是他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质和才干。司马迁就是抓住肖何这一点来写《肖相国世家》的。肖何在秦朝时,虽然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刀笔吏,但他却颇具才干,远见卓识。《肖相国世家》一开头就用“以文无害”对他作  相似文献   

18.
晋武帝司马炎在史学界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历史人物。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多对他在统一中国后的所作所为持贬斥态度,所贬的内容也有分歧;而对他为天下统一所作出的贡献却褒之过少。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9.
张闻天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有多方面值得研究的典型意义:张闻天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史人物,他虽然不是创党一代的英杰,却是在一个从内战转向抗战伟大战略转变时期党内负过总责,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又是一位真正的理论家、思想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老革命家,他坚持真理、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可以称得上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又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学术成果的学者,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略论陈独秀     
陈独秀是个情况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过去,在历史学界,作为学术问题,对他的评价问题曾展开过讨论。那时的讨论,认识虽未统一,但多数人认为:陈独秀曾经是个“拉车前进的好身手,”后来却堕落成为托派。但是,林彪、“四人帮”及其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垄霸史坛,任意褒贬历史人物,硬把陈独秀说成是一个“一生皆坏”的典型。多年来,谁要是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就会被戴上为叛徒“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大帽子。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从此就成了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