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集群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载体:官产学研联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共性技术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基础,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创新需要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共性技术合作创新的组织载体。官、产、学、研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利益的交集和优势的互补是形成战略联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了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机制。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模式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合作创新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集群结构和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2.
依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自身特点,可将联盟运行机制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发生在联盟成员内部之间。在内部机制中,信用机制必须以法律、规范作为保障。利益分配机制重点做好事前分析、事中方案、事后评价。在当前联盟运行状态下,项目管理机制是联盟持续运转的一个重要载体。外部机制主要发生在政府和联盟之间。在外部机制中,协调引导机制着重于政府认定联盟时在产业选择上的引导,在联盟政策制定上的协调。开放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准入机制的开放和技术标准的开放。当前联盟运行机制主要存在联盟分布领域不够全面、成员之间产业技术合作层面不够紧密、利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联盟法,从省级层面制定联盟考核办法;加大政府对联盟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的力度;同时提醒政府在认定联盟时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有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进行回顾,综述了其困境、成因及对策,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多元资本网络特征,融合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正式和非正式治理机制,将各方投入与利益分配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医药企业不断实践和积极改进中给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前景。从国内医药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入手,总结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及模式,并从已成形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出发,将医药企业按照不同模式进行划分,为不同规模的医药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开展,我国起步较晚,多是参照日本、美国经验。日本经验表明,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主导联盟构建和发展;美国经验表明,市场作用有利于联盟发展的有序性。近年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明确联盟发展前、中、后期各阶段的不足,通过内部驱动、外部推动、内外部联动等驱动机制实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体制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年计划")思路指引下,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主协同合作体制。协同创新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各组织的内部合作方式与要素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主要遵循知识扩散动机和动力最大化原则、技术转移梯度最小原则、以知识为主的资源互补性最大化原则、个体成本收益率最大化原则和创新能力差距适度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三个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由于各自追求最优目标的差异,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类似竞争"的关系。文章利用生态学理论,从共生的角度探究产学研联盟的最新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本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在逻辑斯蒂方程的延伸L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探析联盟内部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三者之间实现平衡达成实质合作的数学条件。结论表明,尽管联盟各主体存在目标差异性,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依然可以达到利益平衡。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理论研究方向,并为指导联盟建设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全面梳理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论,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和意义。探讨了辽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着联盟数量少、骨干企业参与联盟建设责任感差、联盟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和联盟整体建设层次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促进辽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建议:强化三螺旋结构,优化联盟伙伴关系,加强不同层面技术研发关系,健全成果分享与风险分担机制,协调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关系,优化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关系,确立竞争与合作关系,明确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关系,协调各种联盟模式的关系以及明确联盟的开放性与有限性。  相似文献   

9.
产业创新战略已经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战略选择。机会开发是产业创新战略的第一步。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组织形式和竞争形态具有使企业扩大搜寻范围,在现存或其他产业和技术领域中开发新机会的功能。联盟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形体、吐纳养分和进化演变,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开发新机会,联盟为企业增加财富创造力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建立"潜在机会评估框架"能很好地演示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织形式,但联盟在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失败率较高,究其根源,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国内外联盟合作伙伴选择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是联盟与合作伙伴的一个双向选择,且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也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命题。利用有效问卷数据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功能、合作伙伴加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要求、政府政策3个方面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提出从政策引导、联盟协调、主体和谐3个方面加强和优化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1.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综合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探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期性、稳定性的成立条件。选取生态共生系统视角,创新性地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进行研究。以食物链理论为基础,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本质和联盟运行战略性和稳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基本思路,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释。探析联盟"食物链"模式与共生体系模式,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知识(技术)共生网络,提出了未来联盟运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铁路项目承发包趋势、市场竞争环境来看,中国铁路产业应该整合产业链资源,联合起来走整体国际化道路。构建铁路产业战略联盟是推进铁路产业整体国际化有效且现实的途径。建立中国铁路相关企业战略联盟需要解决企业间联盟意识不强,联盟能力不足,缺乏建立联盟的引导与组织力量等问题。综合解决以上问题,建立中国铁路相关企业战略联盟应确立合理的产业链构成及战略联盟结构,选择合适的战略联盟形式,充分发挥联盟企业间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4.
7月18日,由我校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发起,来自国内大豆产业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十九家单位参加的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华旗饭店隆重召开。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  相似文献   

1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是促进联盟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各阶段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是外部引导因素,知识转移输出方的知识创新能力、转移意愿、转移技能是基础因素,知识转移接受方的学习意愿、消化能力、应用效果是能动因素,政府部门、知识输出方、知识接受方和社会中介方的互动是提升知识转移效能的耦合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产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创新是指特定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主动联手开展的产业内企业际的合作创新。产业创新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产业创新主体是一个多元动态组合结构,其技术开发和市场占有过程体现了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开发——合作和产业内企业际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业创新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创新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特定产业整体竞争力。介于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中间层次,产业创新战略已开始在实践中运行,但其理论分析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最具活力的主体,成为当今时代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越来越多地采取协同创新的方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协同创新具有单个创新主体无可比拟的技术创新优势.由于在中小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容易流失、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权属纷争等法律风险,我们应该引入股权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合理分配创新成果等举措推进中小企业产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技术制约因素的分析,从产业技术联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气污染防治产业技术联盟形成的模式、动力、运行机制等;认为构建大气污染防治产业技术联盟应采取政府引导模式,联盟机制应包括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风险共担和利益分享、开放发展、成果扩散和辐射带动、人才培养五个方面,并且政府对联盟运行应实施引导、激励、保障和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议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联盟是进军新市场 ,获得新技术、技能或产品 ,分担研发成本以及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战略联盟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组织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