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指出:“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捐税,是中国历史上饥饿的老百姓贫困的根源。老百姓对饥饿和死亡倒能处之泰然,而对赋税负担往往非常惊惶失措,宋人有诗云:“饿死填沟自不辞,只愁逋负官家税”(范浚《香溪集》卷三《叹旱》)。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固然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但它的实现,不仅必须借助于其它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依靠一系列经济杠杆的作用。在这一系列经济杠杆中,税收就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谈到税收的作用时,经常引用马克思的“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的名言,并且把为政府筹措经费、组织国家收入的作用放在首位。其实,在我国,虽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但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形式的存在,特别是随着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调节原则的实行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税收在调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方面,所起的杠杆作用比以前就更为  相似文献   

3.
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来筹集建设资金,调节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手段。国家通过税收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来说,交税、交利一个样,反正都进财政  相似文献   

4.
一、税制改革在资金分配及流向上带来的变化 1、从今年1月起,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在全国铺开。实行分税制是财政改革的重大步骤,其宗旨在于增强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力基础,解决财力过于分散,财政资金“诸侯割据”的局面,从而加强财政的公共保障功能,增强财政公共建设投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保证社会经济长期、稳定中应有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改革仍不彻底,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本文从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提出了合理界定政府财权和事权,增强地方财政持续发展能力;控“费”强“税”,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地方财政收入机制,彻底解决非预算问题;建立富有弹性的财政调控职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开征社保税;深化税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7.
财政是国家行使经济职能的重要工具。财政工作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根据主客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审计是一种经济、财政的司法监督,是国家按照宪法实行的经济监督和财政监督,是由审计人员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国家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经济效益实行的一种监督审查。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审计,达到加强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这就是审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财政的本质、职能和作用是财政理论的基本问题。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对财政理论建设、财政改革以及当前治理整顿中的财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说财政的本质。从现象看,财政是管“钱”的,管国家的“钱”,为国家管钱。很显然,财政分配关系区别于其它经济分配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和国家存在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在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国家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充分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所谓“经济多元化”理论。其核心是在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来代替公有制经济。各国社会党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制订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其主要内容是:(1)保证相对稳定和高效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实行以自由经济为基础、国有化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3)建立福利制度体系,扩大公民的经济自由和权利;(4)利用财政税收手段和立法措施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5)实现充分就业;(6)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实行“共同参与”、“共同决定”制度。《法兰克福宣言》宣称:“社会主义政策所立即要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要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服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途择一种能够适应和推动新经济机制运转的财政政策,便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一、前期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财政体制和管理经济的调控手段发生了根大变化:一是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二是改革了预算管理体制,对地方财政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调动了地方理财的积极性;三是改革了工商税制度,加强了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四是改革了资金拨转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行了“拨改贷”和基金制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  相似文献   

12.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对外国,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加强研究。这些国家多数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它们都在总结本国和别国经济教训的基础上探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一九八六年工作的回顾一九八六年是我国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国家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经济体制改革采取“巩固、消化、补充、完善”的方针,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任务,邓小平同志对此多次发表过重要的意见;九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把崔敬伯在二三十年代撰写的重点探讨财政税收问题的12篇论文汇集成册,定名《财税存稿选》出版发行,其中有3篇文章即《所得税实施问题》、《中国财政的新阶段》和《舆论与财政公开》是以所得税为中心,针对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分析了当时实行的一些财税措施,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覃敏健 《江淮论坛》2009,(5):68-73,154
“预算国家”构建是现代国家构建之核心议题,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的现代国家成长理路,集中体现了现代国家理财重心以及治理重心的转移:从以收入领域为中心转移到以支出领域为中心。这一转型不仅从根本上重构了国家财政的收支管理,而且从整体上重塑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模式,标志着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变化和施政理念的发展,而“政府再造”则是这一转型之逻辑起点与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广而深地展开,加之以往的历史教训,促使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越加重视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问题。结合经济改革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方面的探讨正由浅及深,现将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起初仅把国家看成政权一般,一般地探讨国家的经济职能,把国家经济职能表述为国家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指挥和调节。认为,在社会主义还需要国家的条件下,政府机构在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发挥经济职能作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有强制性,基本上还是对人的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作用的深广又是历史上任何类型的国家无可比拟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国家管不了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共财政运行现状尽管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已进入了运作实施阶段,然而在财政理论界对公共财政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按照公共财政目标模式框架.并借鉴西方公共财政实践。来分析我国现行财政运行状况。主要是财政职能范围定位不清,相对于市场经济“公共性”的要求而言,缺位与越位并存。所谓财政的“越位”问题,是指财政的职能和作用超越了一定的界限。就是财政管了不该管的事;所谓“缺位”就是财政该管的事没有管或没有管好。但这种越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放到一定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计划体制下的集权财政。无所谓“缺位”与“越位”。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转轨,与此相适应,财政职能转换也处在其中.于是产生“缺位”与“越位”问题了。从发展的观点看,它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政府的职能而言的.经济体制决定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能决定财政职能,财政的职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在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职能转换的情况下.过去的原有的财政职能如果不加以调整。就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则会出现“越位”和“缺位”的问题。由此可见。产生财政“越位”问题并不是财政自身所致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对外开放正进入一个以全方位、可预见、相互开放、“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我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 ,应当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 ,规划和实行关税经济职能改革 ,形成关税的财政职能、保护职能和调节职能统筹兼顾、相互配合的机制 ,注意加强关税的调节职能 ,并以整体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规划和实行我国关税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环境保护职能的总体协调改革和优化调整 ,全面地发挥关税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决定》还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谈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说,决定中的十条都很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九条,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概括起来就是这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发现人才、提拔人才。邓小平同志把人才问题作为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迫切的战略问题提到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