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 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 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面对“狂飙”的房价,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助推了房价节节高涨?  相似文献   

2.
陈芳  徐寿松 《科学咨询》2005,(11):44-45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  相似文献   

3.
惠铭生 《决策探索》2011,(19):11-11
随着商品房成交量下滑,价格停涨趋势扩大,部分城市楼市买卖双方进入焦灼的博弈阶段。有消费者认为,房价虽然停涨,但是感觉并不明显,暂时不打算买房。部分地产商则称,既然调控政策是长期的,因为资金链紧张,可能会降价。  相似文献   

4.
问题     
《领导文萃》2007,(9):7-8
两级GDP统计差额再次扩大;国内富人和国外投机者共同抬高中国资产价格;房价走不出越调越涨怪圈;著名翻译家的译作竟成遗作。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建立了信贷驱动的房价泡沫骑乘模型,探讨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房价泡沫骑乘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相关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基于22国1975年~2017年季度面板数据,运用GSADF技术估计房价泡沫并使用Ⅳ-Probit两步法和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信贷-房价正反馈、异质信念、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对房价泡沫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主要结论有:1)信贷-房价正反馈、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转移动机、投资者异质信念、低利率环境和宏观审慎信贷监管放松是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骑乘房价泡沫的主要因素;2)信贷和房价的正反馈会显著增加房价泡沫的发生概率且这一效应在经济繁荣时期尤为明显;3)投资者信念异质性越强,房价泡沫发生的概率越大;4)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可分别通过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调节家庭部门信贷扩张进而抑制房价泡沫."双支柱"政策对房价泡沫的调控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要好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开始中央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但时至今日,北京房价依然逆势而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Smith模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诠释理论。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的新国八条近日在广州落地,备受关注的限购令也开始实施.广州楼市经过了去年连续两次调控房价依然在上升,在新一轮调控政策下,一个话题自然产生:广州房价会不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一周声音     
将“房价收入比”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作为调控房价的一种“政治手段”.其实值得尝试——针对温州市首次将“房价收入比”作为一项指标列入政府绩效重点考核项目,1月23日的《新京报》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9.
就在政策面层层加压之后,房价终于暂时性跳出了“越调越涨”的怪圈,市场陷入普遍观望,二手房成交量率先步入萎靡。因租赁市场的短期繁荣远远无法弥补交易市场的过度冷清,2010年房地产中介行业正迎来一轮整合大潮。  相似文献   

10.
林映峰 《经营管理者》2013,(7X):252-252
为何房市出现房价越调控越高企的怪相?"国几条"为何不起作用?众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但鲜有人从法社会学视角作出过分析,特别是法律对人的行为方式及影响的社会学角度分析。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国几条"们不起作用是因为他们没有能解决好个体需求和社会目的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房价的过快、过猛上涨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土地供应、税费、房地产交易制度和交易方式以及房地产供应结构等多个关键环节采取调控措施,“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从而实现对房地产价格过快、过猛上涨的调控,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三方面的最佳抉择。同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的调控,不是促使房价大幅度地下跌,而是把房价控制在一个温和价区,控制在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控制在一个合理的上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一、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1.房市供不应求--推动房价上涨.一是改革激发了市场需求.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房由计划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完全市场化.银行按揭贷款的实行激活了80%的潜在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二是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促使住房的需求急剧膨胀,而商品房的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三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房需求的升级,对住房条件的要求愈来愈高.四是市场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房价涨得越快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就越旺.市场需求急剧扩大,而市场供给的有限扩大,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房价过快上涨.在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之下,又使居民产生房价仍将过快上涨的心理预期,从而被迫作出提前购房决策.同时,助长了市场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  相似文献   

13.
郭林涛 《决策探索》2014,(11):19-19
近年来,楼市越调控,房价越上涨;医疗改革越改革,看病难的问题越突出,医患矛盾也更尖锐。究其原因就是决策失效。 在市场经济中,导致公共决策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偏离公共利益、公共决策的高成本低效率、公共决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寻租活动等。仅就楼市调控而言,从2003到2013年,十年间,仅国字头的调控政策就有7次,其中有关部门的调控达30多次。这么多次的调控,却效果甚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当然,调控肯定是出于好意,是为了让“房奴”们“解套”。但这种不理性出台政策的结果却是极大地伤害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城区合理房价收入比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收入比是指一套商品住宅房价总额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是衡量居民购买力的综合性指标。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房价收入比也因地而异。本文旨在探究成都市城区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值。本文依据统计数据计算了成都市2000年-2008年的房价收入比;另一方面,通过实地抽样调查,测算出当地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房价收入比,结合两种方式,使得探究的结果更合理、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08,(28):10-11
中国政务信息网媒体关注度测评深圳楼市"断供"风波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就出台各种调控措施,希望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但不少地方并没贯彻调控要求,近两年里房价越冲越高,直至今天泡沫开始破灭,推荐度指数★★★★★★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1):10-10
今年初.国务院下发房地产调控的“新国八条”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于2011年一季度末向社会公布当年度的房价控涨任务指标。尽管房价控涨指标尚未公布.但北京政府已开始对新增商品住宅的预售价格.直接进行行政干预。据《中国经营报》3月14日报道.北京市住建委在审批新楼盘的预售许可证时.会以周边在售项目形成的均价.对开发企业报送的开盘价格予以比对.一旦明显超出区域在售楼盘的均价.便不予办理预售许可.直至开发商调整价格至与周边在售楼盘均价接近的水平方才放行。  相似文献   

17.
热钱,热得发烫。自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后,地处华南一隅的海南岛一夜之间成为房地产投资、投机的头号宠儿。房价一天涨3000元是普遍现象,几天翻一倍也不罕见,最贵的已涨至七八万元一平方米。时隔20年,海南这个美丽的绿岛再次成为商界和舆论的关注焦点。1993年,严重背离市场规律的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其虚假繁荣如浮云般迅速飘散,让海南久久未能恢复元气。此情此景,历史是否正在重演?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05,(4):46-46
祖籍上海的李女士,去年初与丈夫一起回到上海,本想用在深圳多年工作积蓄的30万元,在上海购套住房,没想到,与几年前相比,看中地段的房价涨了一倍以上,心想等一等再说,一年过去了,没想到,房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涨了一倍以上,每平方米售价超过了1万元,李女士对人说,看来这辈子在上海购房没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9.
于泽远 《决策探索》2010,(13):76-77
这些年,无论房价是涨是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都因口无遮拦而经常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俨然一副房地产开发商“头号发言人”的派头。  相似文献   

20.
房产税是否对房价有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缘起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再次掀起了各界对房地产调控的热议。其实,房产税并非一个新的税种,我国从1986年就开始征收房产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有关房产税改革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房价高企,在最近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被市场视为房价调控利器的房产税自然最引人注目。那么,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房产税对房价会造成多大影响、能否抑制高房价?让我们来听一下有关专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