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0年前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三大发现之一,而王懿荣正是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并不是他"因病服食龙骨"而得之的偶然事件,而是他深谙金石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的必然结果;他最早作出甲骨文是"殷商之物"的结论,也是其学术造诣的必然体现。他的发现,对中国学术史特别是历史学、古文字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阳殷虚出土的甲骨文,在一八八九年福山王懿荣见到前,曾经以“龙骨”身份展转于药材掮客之手。王懿荣来不及进行攻究,就辞别人世。于是,甲骨文又作为“骨董”出让丹徒刘鹗。刘鹗从北京把这些“骨董”带到上海。上虞罗振玉一见即惊为“奇宝”。尽力怂恿并协助刘氏拓墨出版。就这样,一九○三年,甲骨文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问世了。 罗振玉自从刘鹗那里得见甲骨文,以后便一面不惜重金,广为搜购;一面多方打听甲骨文出土地,希望能够确定这到底是一些什么文物。等他终于弄清楚了甲骨文为殷代贞卜文字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10)
100多年前,当一位叫王懿荣的金石学家,从药铺里的“龙骨”上辨认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时,这小小甲骨牵出了一个失落了3000多年,又充满传奇、悲壮、神话般色彩的殷商王朝。而中国现代考古的启蒙也是在殷墟的大地上正式开始的,殷墟发掘将我国有据可查的历史提前到3000多年以前,引起了一场史学界的大变革,从而以最高票毫无争议地登上“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榜首。  相似文献   

4.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清末山东福山县古现村人,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王懿荣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王兆琛,字叔玉,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官至山西巡抚。著有《正俗备用字解》、《眄棠书屋文集》等六种。父亲王祖源,字莲塘,道光二十九年拔贡,曾为官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并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王懿荣虽然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但他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而居所曾七遭兵燹,庐舍被焚掠一空。王祖源在为官之前,和儿子王懿荣寓居北京,生活极为清苦,“父子尝易衣而出,然性耽金石古玩,日流连  相似文献   

6.
王懿荣不仅是我国首先认定甲骨刻辞是最早的文字的学者,而且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志士。本文从《黄县团练杂记》的分析入手,详细地论述了王懿荣在甲午战争期间如何积极建议清政府派兵解威海之围,同时主动请缨,要求回山东登州“会同抚臣,办理团练”。他的请求获准后,即赴登州举办团练,准备迎击日军的入侵。王懿荣在甲午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7.
甲骨四堂     
陈明远 《社区》2010,(20):18-18
自从1899年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辨认出甲骨文字,到如今已经一百多年。说起甲骨文,不能不提到“甲骨四堂”。  相似文献   

8.
名人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属于外宣文体,但有着与其他外宣文体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翻译策略也应有所不同。以烟台王懿荣纪念馆翻译展板解说词为例,通过分析该馆汉语解说词的文本语言特点,即通俗化说明、专业术语、渲染性语言混杂,结合例子讨论了应用的主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与意译、增译与减译的结合运用,并着重探讨了名人纪念馆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即术语翻译,展示王懿荣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出现的若干历史术语的翻译过程,讨论了采用的翻译策略,为名人纪念馆展陈解说词之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龙"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文化符号",而"晋地版"的龙故事则是"中华龙"的有机组成部分。晋字号的"龙骨"最正宗的"龙骨"产地在晋。"龙骨"即"龙化石",是古代常用中药材,而晋字号"龙骨"则为历代医药家津津乐道,视为上品。《本草纲目》云:"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黏涩,能收敛  相似文献   

10.
王懿荣(1845——190O),字正孺,一字廉(莲)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占现村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爱国官吏.他于清光绪六年(1880)考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南书房行走,汉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等官职.王懿荣酷爱金石、古文字,潜心研究,第一个辨认出甲骨上的文字,并“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这样把汉字的历史提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殷商时代,开创了我国古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也因此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王懿荣是我国著名的甲骨文学家、金石学家,1881年(光绪七年)他赴四川省亲,沿途寻访古迹,收集古董,结交名士,诗文唱和,并留下了许多墨宝,成为学林一段佳话。在他这次寻访到的古物中有汉代的画像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画像石,对于研究汉画像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尚 《北京纪事》2010,(6):98-99
人生识字字典始。商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没有字典,一般人就跟瞎子一样,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人们都知道甲骨文是在安阳发现的,可关于它的线索却是在北京宣武区冒出来的。110年前,也就是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秋天,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845~1900),地位相当于国家教育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得了疟疾,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于是找了京城一位老中医。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11,(23)
2011年9月24日,在法国坎佩尔,法国巧克力大师乔治·拉尼科自制的巧克力船下水。这种船长3.5米,龙骨全部使用冰糖搭建,除风帆和发动机外,  相似文献   

14.
儿子10岁时个头已蹿过了他,有人逗乐,拿尺子量过,他比儿子矮一寸。儿子从没有在人前叫他爹,代之的言语是:“喂!哎!哎!喂!”他一样欢快地“哎!哎!”连声应着。他生就一副娃娃脸,慈眉善目,几十年干净的连一根胡须都没长,没有胡须也就少了男人的尊严。开裆的小鬼头们都喊他:“小三狗!”“哟!哟!叭叭!小狗狗!”他也照样欢快地“哎!哎!”答应着。  相似文献   

15.
休闲娱乐岛     
笑林 敌 人批斗会正在激烈地进行,批判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你是资产阶级思想!”“你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你是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你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你的一切都是资产阶级的!”“是不是这样,你这个资产阶级分子,说!”  相似文献   

16.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这是一种境界。 当日光与夜阴接触的时候,在茫茫的荒野中间,头向着了混沌宽广的天空,一步一步的走去,既不知道他自家是什么,又不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向什么地方去的,只觉得他的两脚不得不一步一步地放出去……  相似文献   

17.
归来,澳门     
啊!一条濠江水,牵着长江魂。一滴松山雨,凝着南海云。四百年的台风,卷不走思乡的梦;四百年的暴雨,打不动一往情深。啊,澳门!澳门!飘泊流离四百年,洋装不变中国心,红塔登高望故乡,妈阁庙中想母亲!啊!一朵白莲花,含着牡丹心。一片红树林,连着祖国根。四百年的渴望,迎来了九九归期;四百年的期待,盼来了春的喜讯。啊,澳门!澳门!苦尽甜来今胜昔,柳暗花明又一村,祖国与你共举杯,祝你前程美似锦!  相似文献   

18.
米宝刚把钥匙插进锁孔,突然颈上一凉,有人在耳边低喝,别动!来人迅速扳住她的肩膀,用力一带,她整个人几乎都被搂进了来人的臂弯里,成熟男人特有的味道扑进鼻里。男人继续低喝,别出声,不然要你的命!走!跟我走!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11,(34):F0003-F0003
2011年9月24日,在法国坎佩尔,法国巧克力大师乔治·拉尼科自制的巧克力船下水。这种船长3.5米,龙骨全部使用冰糖搭建.除风帆和发动机外.其他部分都是巧克力。  相似文献   

20.
啊!拓荒者!》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WilaCather,1873-1947)于1913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她最为著名的以内布拉斯加作为背景的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小说出版后引起很大的轰动,评论界对它的兴趣至今不衰。历来的评论都把《啊!拓荒者!》看作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