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使命担当、奋斗目标的科学认知而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质。它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之优良政治基因,涵育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思想滋养,赋能于党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起点提出的重大科学命题,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百余年来栉风沐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深层动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学界掀起了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热潮,围绕其研究视角、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弘扬路径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呈现出多方面展开、多视角探究、多方法尝试、多学科跟进的基本特点,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认识。但在研究内容的异质化、研究视角的开阔性、新论题的挖掘和创新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与欠缺,后续应在研究内容上加强溯源研究、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研究方法上加强相关概念之间的比较研究;研究视野上拓宽微观与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在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能动性实践中孕育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其中独立自主、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创新创造是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主要内容。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结构是由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承诺、应对艰难险阻的斗争意志和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构成的,是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等要素的集中体现。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矢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责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赶考新时代,这是新时代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显著标识,也是新时代党历史主动精神得以彰显的现实要求,对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引领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构成新时代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基本问题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价值、弘扬路径及其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要从深化学理研究、加强文本研究、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不断构筑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持续奋进的精神密钥在于始终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孕育于中华文明沃土,激发于社会主义蓬勃态势,实践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历史主动精神肯定了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人民性,体现了党推动理论守正创新的科学性,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性,确证了中国助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性。新时代充分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定人民立场、强化理论武装、保持忧患意识、顺应历史规律,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品质,掌握时势发展的主动权,开创伟大事业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指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蕴涵了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历史主体的自觉尊重、历史挑战的勇敢应对、历史重任的自觉承担等内在特质,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把握其内在结构。新时期,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7.
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离不开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支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历史主动精神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遵循和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精神以及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革命精神。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通过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需求和坚持自我革命来将自身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8.
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是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要义,具体表现为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精准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的实践精神,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精神密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时期,面对世界格局加速演进、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高质量发展正爬坡过坎等新的历史条件,深刻领悟、科学把握和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是确保党和国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进党的建设、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9.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辉煌、成就伟业的成功密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实践积累、实现“抗日救国、民主建国”的时代需要,通过把握历史规律、引领历史方向、厘清历史问题、唤醒历史主体、把握历史机遇,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开创累积了宝贵经验。深刻阐释并充分运用这些理论创造和实践智慧,对于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镜鉴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动精神是同中国共产党的接续奋斗史存在“强链接”的具象精神表征,具有独特的历史方位和育人作用,可遵循“逻辑起点—逻辑切入—逻辑展开—逻辑旨归”的逻辑理路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历史主动精神基本内涵的学理解读形成理路探究的逻辑起点;目标之维、功能之维、实质之维的强耦合性和高度契合形成理路探究的逻辑切入;涵养、传承、融入的精神价值审思形成理路探究的逻辑展开;用好思政课“主渠道”、铸牢网络教学“新场域”、站稳实践教学“重阵地”的实践方略指向理路探究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精神的特殊表达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精华,党的思想路线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贯穿着实践精神,其理论内容体现着、蕴含着实践精神,其贯彻需要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台湾"大河小说"气势雄浑磅礴,将台湾人民半个世纪的生活和斗争涵盖其中,表现爱祖国、爱民族的母题,以其强烈的历史感和鲜明的史诗特质,及对民族向心力的热烈赞誉,充盈着深厚的史志意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摆在自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首位,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反腐倡廉建设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党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成就,但党内外的腐败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强化宣传教育、创新行政体制、扩大社会监督,加大打击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反腐败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要继续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反腐倡廉的经验,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实效奠定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发挥农民首创精神的科学依据与实践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和模仿能力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人人都具有可塑性,其社会基础在于自古及今农民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又缺乏外源性的支持和帮助。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给农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自主选择的余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又为新时期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提供了宽松的制度环境。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既要坚持尊重亿万农民的首创精神,又要强调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总的要求是平等对待农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不断深化的,其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亦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向"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唯物史观不仅没有消解道德批判精神,而且将道德批判建立于科学的经济批判基础之上,并给予资本主义以道义肯定与道义否定的双重评判,赋予唯物史观道德批判辨证性特征,从而实现了道德批判精神的道义性、科学性与辩证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当前文学批评应该自觉地注视弥散在文学创作中的历史精神。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一,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在文学中相互缠绕的规律。二,当代审美文化的形象膨胀和对人挤压、包围的特征。三,小说等叙事类文学样式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四,新时期文学历史意识的自觉和富有探索精神的优秀传统,及现实向作家提出的尖锐问题,文学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文祯中 《南都学坛》2007,27(6):113-115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对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新任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性修养提出了新考验。因此,要加强党性修养教育: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业务能力;其次,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最后,就是要严守党的组织纪律,通过党内生活锻炼加强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精神是以人的活动及参与为基点,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目标,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准则、“形式追随功能”式的设计理念。前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需求,而后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历史印记承载了人的活动与体验,同时也定义了场所的含义。因此,历史印记与以此营造建筑的场所精神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性。文章通过对江南大学文浩馆老馆历史印记的描述、新馆设计理念的确立以及历史印记在新馆设计中的融合,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历史印记营造建筑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是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格物穷理、功崇惟志的精神特质,精忠报国、天下为公的深厚情怀,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无畏气概,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理念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新时代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谱写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