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为人生"文论话语的理论行程中,王国维通过阅读桑木严翼《哲学概论》、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对席勒思想的介绍,选择性地接受了席勒的"审美人本主义"。在王国维的理解中,"描写人生"是席勒审美人本主义观念的具体表达,"人性完整"的理想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受此影响,王国维标举"诗歌者,描写人生也",在中国最早确立"艺术表现人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3.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形象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体现着社会人生的本质,他是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透过项羽的文本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饱含着作家的深情,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观照,项羽是戴有“人格面具”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一、典型社会概括性的多层次结构典型形象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个体,它的产生是作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审美艺术创造的结果.在创造典型形象时,审美创造的主体,总是自觉地从一定社会群体中,提取许多有共同联系的东西,加以集中提炼,然后凝聚成为有某种社会概括性的独立的艺术形象.因此,典型形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它的特点在于它是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艺术形象.此中的社会本质概括性,主要表现为,典型人物与其所从出的社会群体,在行为的社会代表性上相通,在意识的思想倾向性上相联,它对典型形象的作为和心理,具有内在的制约性,在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融合中西古今,构筑了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基石。他为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提供的奠基思想主要内容是: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只能凭借"美"得到暂时解脱;"美"存在于超功利的事物形式和主体心境中;对象形式的不同特点引起不同的快感反应,产生"优美"与"壮美"的分别;"美"的形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间嗜好",其中"文学美术"是"最高尚之嗜好",这"美术"以诗歌、戏曲、小说为顶点;文学的审美特征是"情感"与"想象";词曲的最高审美成就是"意境";古典小说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典型塑造描写人生悲剧的解脱之道;"美"不涉利害的"无用"之用正是它在社会中的"价值","美"因而拥有不依附于政治道德功利的、天下最神圣最尊贵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美学的百年历程中,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审美理论一直是一代代学者孜孜以求的事业。从20世纪初开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或受西方审美理论的启示,或以西方审美理论为参照,反思、梳理并重新阐释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开启了建设具有现代形态的中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分析了小说《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王国维的人格美育观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认为,以“完全之人物”为核心的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主张通过学习知识、强化意志、升华情感、强健身体等方面来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小说《镜花缘》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与王国维人格美育理想下的人物在客观上是一致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说,将《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的语境下分析,是对小说审美意蕴无限生成可能性的合理解读,具有学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喝五四奶水长大"的姚一苇是当代台湾剧坛的旗帜性人物。其戏剧"为人生"的创作理念及其与生命同构的创作真诚,注重民族特质与人类共同性的题材主题描写,在人生困境中思索人与人性的形象刻画,以及为了表达人生思考而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执著探求等,都与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文学精神有着深切关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台湾戏剧在政治压抑下趋向衰微时,是姚一苇如同"暗夜中的掌灯者",以其深刻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精神,引领台湾剧坛艰难地走出那片荒原地带,走向具有思想内涵和审美探索的现代戏剧艺术。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关注审美与人生解脱的问题,提倡悲剧与重释意境是他美学思想中具有现代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传统的理解是,典型形象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有生命艺术整体,它通过人物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个性)来显示出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共性)。这一理解的错误就在于对于典型的个性与共性内涵的解释刚好发生了错位。典型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在将典型个性、共性内涵阐释对调的前提下,增强典型概念的现代适应性,并恢复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研究中,多数学者只注重对诗文理论的整理、归纳和探索,而对小说的审美理论研究却重视不够,其原因就在于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理论比较零散,缺乏具体的审美标准,其实不然。中国古代许多小说评点家的理论批评形成了古代小说的具体审美标准:传统诗文美学理论多表现作者的主观精神、自我的生活情感体验,侧重主体自身。而小说则以生活本身为主要描写对象,其审美倾向偏重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诗文理论注重精神的思辨性和情感的抽象性,而小说则注重人物性格的审美刻划,及其情节的发展过程,并以此为依托来再现对生活的审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缔造者之一 ,是中国最早提出比较完善的美学本体论来的学者。王国维的美学本体论基本上援自叔本华的生命哲学 ,但王国维融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他自己的人生感受 ,又有重要的创造 ,是典型的中西合一式。他认为 ,美是超功利性的 ,是直观的对象 ,是物我两忘的状态。王国维的美学本体论反映了他思想的内在矛盾 ,亦折射出时代的某些风貌  相似文献   

13.
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不仅以文学创作闻名于世,而且是继王国维之后,建构了较为系统的美学思想体系的早期美学家。早在"五四"前后,他就发表了一系列美学论文,对于美育、美的本质、美感、审美形态,审美心理以及其它文艺美学问题都阐发过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为人生,为改造社会而美育的思想,是一种实践性的美育理论;显示出马克思的美学基本原理对其影响的印迹;而对于审美心理的描述所阐发的"心理距离"说,融合着个人创作的审美体验。他对"真、善、美"审美原则的论述,见解独到、引人深思。本文从三个方面论析了王统照在中国现代美学初创期,在理论建设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引起美学研究界对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典型形象塑造二题马会超,吴云"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①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惹人喜爱,流传不朽,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在典型形象塑造上有着划时代的新贡献.多角度地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从描写单...  相似文献   

15.
所谓"忧生诗学",乃是基于王国维将人生问题的探问与学术活动相贯通的诗学追求而言的。其内在动力为"忧生情怀";"形上之思"使王国维发现人生苦痛之因及解脱的审美途径;文学的审美解脱功能得之于"境界"的创造,"境界"的创造则来自于"有境界"的创作主体;通过提升创作主体之境界,创造出"有境界"的文艺作品,从而提升读者之境界,最终实现人生痛苦之解脱,寄托了王国维遥深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典型思想主要包括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形象、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典型化手法等四方面的内容,其发展以1917年的欧洲游历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阶段(1896—1917),其立足于救亡图存的民族视野,注重向西方学习,以培养新国民为宗旨;后期阶段(1918—1928),其立足于文明比较的世界视野,重评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与意义,以培育美术人为目标。梁启超前后两个阶段的典型思想虽具体内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启蒙理想、人格培养始终是其核心要素,发展脉络具有内在连续性,呈现出“变而非变”的演进特征。其典型思想奠定了20世纪中国现代典型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小说作家中,写知识分子的题材是极为普遍的,不少作家像巴金这样执着于这一题材,这样广泛地描写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这样忠实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对人生的探索和理想的追求。他真是描写知识分子出色的有特殊才能的作家。正如巴金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是我最熟悉的世界”,①因而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不朽的典型形象,这是巴金给中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巴金塑造了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出色地描写了“五四”以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不同时期的痛苦挣扎和愤怒的反抗。从二十年代末期的杜大心,到四十年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出发,要求文学反映“全般”的社会生活。他通过“缩影式”的描写,把广泛的社会人生熔铸在长短篇小说的艺术建构之中,并且以多种艺术手法对社会人生进行理性评价。在实现再现社会人生和评价社会的过程中,茅盾极其注意小说本身的文学因素,着意突出它的审美个性。他的小说,精心结构故事,潜心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此外,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手法的多种追求,又使其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学生典型宣传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开展学生典型宣传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典型的树培和选择,利用现代宣传媒介,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发挥各方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学生典型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