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熙恩 《学术交流》2005,42(11):9-13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社会存在和发展就是这个对象化的成果.但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对象化理论指出,对象化自身存在着一个现实的、客观性的内在悖论,即在人类史前史的各类形态的社会中,也就是在人的全部历史活动中,对象化的结果总是表现出"异化"的形式,从而剥夺了"人在对象中直观自身"的部分能力.这样,劳动,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既是人类审美生存的来源,同时又是剥夺人类审美权利的障碍.对这一潜在悖论的研究,不仅会引发我们关于马克思"人化自然"、"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以及"美是什么"等思想的重新思考,而且在工业社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今天,也具有发人深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化了人的解放的思想,人的解放有两个理论维度:一个是对象化活动的解放;另一个是人对对象感性关系的解放。这两个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着现实中的两种解放:一种是工人解放,即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另一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即从私有财产中解放。人的解放的思想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解放的两个理论维度和现实的两种解放构成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思想的理论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贺来  田帅帅 《学习与探索》2023,(12):1-8+177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超越了仅仅停留于总结近代市民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与从抽象出发批判近代市民社会的德国哲学传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一“双重视域批判”的积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奴役制本质和人的自由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根源。同时,立足于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马克思给出了扬弃近代市民社会、实现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方案,即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存在着两大争议:“异化消亡论”与“异化转换论”。“异化贯彻论”认为,异化问题通过经济批判的路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即《44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雇佣劳动”,其本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都是对资本社会的生产本质的提炼,只是后者对前者进行现实的论证与理论的推进,体现出异化研究的“贯彻性”。  相似文献   

5.
陈国友 《社科纵横》2008,23(4):128-130
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对象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人实现了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随着私有财产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分工的日渐深化,人与自然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全面异化;异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却是暂时的,随着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制度的积极扬弃以及对"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克服,人类会在新的更高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从异化劳动到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存在着政治转变与理论转变的不同步性,导致《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思想在研究范式及内容上的局限性,使异化劳动的批判功能与分析功能、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生活劳动与生存劳动未实现统一。但其人的劳动本质论、对异化劳动分析与批判、历史必然性思想是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以人为本、社会规律思想的必要理论准备。当代的将《手稿》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以及否认其当代的理论价值和意义的思潮,作为两种不同的解释框架,不仅误读了《手稿》,而且割裂了唯物史观内在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结合经济学批判展开了双重哲学批判:就马克思破解"人本身"的生存奥秘而言,他侧重阐发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本然性内涵,即"感性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与对象"人化"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从而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话语模式;就马克思剖析"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来说,他注重阐释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实然性历史境况,揭示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异化境况,并预见性地指出人类共产主义的解放趋向,从而超越了唯心主义的历史理论。通过深刻理解人的"感性实践"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实现了哲学观革命,创立了"感性实践"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列宁说,马克思是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在这个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集中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崭新的异化劳动理论,他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在异化劳动范畴内展开的。本文就《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发展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一方面,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成果的指引,《手稿》的理论探索转向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以劳动异化来表征人类的现代性生存状况;另一方面,《手稿》以异化劳动范畴为纽带,批判性地贯穿了相互分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思潮,初步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阈。这意味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基本意义不是各个学科领域内部的思想革命,而是以现代性批判为母题的全新思想视阈的本质性开启。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哲学的理论视野中,马克思的社会学说不仅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质地要求积极扬弃私有财产,而且在哲学的意义上决定性地诉诸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间的内在关联发生于对私有财产之本质的追问.当马克思把私有财产的本质界定为"劳动"("异化劳动")时,作为马克思之"社会"主张的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必然进而表达为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即表达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异化关系的扬弃,表达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自然主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人道主义")的呈现与重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的社会学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本质内涵乃是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哲学视角的和谐状态的诉求.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乃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意义上的社会概念的当代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公式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就是把对马克思的人学公式费尔巴哈化,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一系列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极为有害的后果,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否认了1844年以后异化劳动理论存在的客观事实,造成了马克思思想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11):82-85
马克思在早期思想发展中不断亮出"消灭哲学"的利剑。从历史语境来看马克思首次提出的"消灭哲学"具有五层意蕴,其实质上意指人们只有用现实的物质力量(而非纯粹的理论批判)来变革现实的社会制度,才能扬弃源自这种现实制度的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前后两个阶段的"消灭哲学"是在唯物史观批判和超越旧世界观中不断深化和提升的哲学批判,唯物史观的形成成为马克思推进"消灭哲学"的逻辑主线。在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从意识形态维度、物质经济维度、历史主体维度、革命实践维度来推进"消灭哲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预设了人性的原初状态和价值,并引入了“异化”概念,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非人性。但这种批判主要偏重伦理层面,结果只能是得出反剥削、反异化的人道主义的逻辑结论。但是手稿也初步显露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端倪,这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由费尔巴哈崇拜转向费尔巴哈批判经历了四个阶段: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主宾原则"和人本主义方法的深刻影响;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应用;马克思由抽象人的观点向现实人的观点转变;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发生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在研究中逐步确立了实践劳动的观点,受施蒂纳与受赫斯思想影响等。这一转向是马克思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了断与青年黑格尔派复杂思想关系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实现两次变革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制定"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历史"的唯物主义出发点的理论土壤。  相似文献   

15.
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异化思想应用于生态哲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引发的全面异化带来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的生态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作者着重阐释了异化消费批判,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到舍勒:反现代性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盾 《浙江学刊》2003,(5):37-43
马克思主义与保守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反资本主义理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舍勒学说的比较研究 ,探讨这两种反现代性学说的异同。两人都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集中于“异化”问题 ,但马克思侧重于人的现实生存方式 ,特别是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 ;舍勒则主要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文化价值的颠倒  相似文献   

17.
斯托扬诺维奇把马克思的学说理解为一种社会批判思想,并对马克思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实现了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之间的链接。其社会批判哲学以人的异化为理论切入点,以对社会的整体性批判为理论立场,揭示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8.
试析马尔库塞的“劳动异化”说张和平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的第二个方面,即劳动的异化与经过他的改造后的弗洛伊德的“性欲冲动论”相结合,建立了他的“劳动异化”说...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3):31-36
鲍德里亚揭示了消费社会中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解、人与物主客关系的颠倒以及符号差异性对整个社会的奴役与控制,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无疑,其消费异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然而,鲍德里亚却把自己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改造"——这个"改造"既包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外在补充,也涵盖对马克思劳动异化内涵的误读以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批——看作是自己对马克思的空前超越。殊不知,他已在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悖离中落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因此,鲍德里亚最终只能退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在象征性交换的虚无之中来寻求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斯特充分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观。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通过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来阐述自己的生态观,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初步地指明了道路。福斯特认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与持续性发展关系的论证,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逻辑前提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