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给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的中太旅游外交研究既可推动旅游外交研究领域的拓展,又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太旅游外交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加强中国与建交岛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服务中国整体外交是疫情下推进中太旅游外交的现实动力。新形势下的中太旅游外交应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深化多边和双边旅游外交机制,拓宽旅游外交维度;贡献中国智慧,开展中国旅游发展先进技术、经验与太平洋岛国对接,深化旅游外交内容;培育疫后太平洋岛国旅游增长极,提高旅游外交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是一种民心相通工程,不仅可以为一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社会和民意基础,也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太平洋岛国是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线的重要区域,因此也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目标国。中国的太平洋岛国文化外交目标在于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打造岛国民意基础,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在岛国地区的影响力。目前,中国文化外交通过文艺展演、文化教育交流、侨务外交、孔子学院等路径,增进了岛国对中国的了解,也增强了中国在岛国的软实力。不过,受异质文化因素及中国传统文化外交路径缺陷的影响,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文化外交的成效还比较有限。今后,中国文化外交需要增强双向度交流平台、交流方式、智库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陈德正 《太平洋学报》2014,(11):105-105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是国内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旨在通过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人民与太平洋岛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友好合作和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美国例外”“有限干预”和“战略拒止”为特征的战略文化。基于“美国例外”,美国提出需保持对“自由联系国”的“绝对权威”;基于“有限干预”,美国寻求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基于“战略拒止”,美国对域外国家介入太平洋岛国事务保持高度警惕。在战略文化的驱动下,美国积极改善与南太平洋区域组织的政治外交关系,加强顶层设计,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统筹对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事务,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树立美国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并将太平洋岛国纳入伙伴关系网络,在太平洋岛国及周边地区扩大军事部署。即便如此,由于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发展问题缺乏认知,忽视双方历史、文化差异并与太平洋岛国存在现实利益分歧,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文化辐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5.
南太平洋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延伸路线。加强与太平洋岛国深海采矿合作应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项。论文首先分析了加强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深海采矿合作的原因;其次,探讨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深海采矿合作可能存在的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加强高层交往、构建合作伙伴、深化科研合作、参与环境治理、遵循商业原则和善用国际法律等有效合作方法和策略,为推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深海采矿合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19日,"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在山东省聊城大学隆重召开,论坛由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的领导嘉宾、各岛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以"太平洋岛国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合作"为主题,共同开展探讨。论坛开幕式由聊城大学党委书记李喆主持。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向论坛发来了贺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以及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建设表示祝贺和高度赞赏。他指出,中国人民和太平洋岛国人民一直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界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初创及缓慢发展时期、较快发展时期。本文从历史及发展的视角对中国百余年来关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历史背景与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研究、提升水平、形成特色,为中国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关系服务。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岛国由于自身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长期以来依靠外来援助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岛国对外来援助的渴求以及区域内外大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诉求共同塑造了"竞争性援助"的现状。"竞争性援助"使援助国更加关注自身的影响和利益,却忽视了岛国人民的真实需要。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加强与传统援助国的多边合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现战略对接和制度融合并保持对岛国人民的尊重,中国有能力也有条件和太平洋岛国共同走出一条超越"竞争性援助"的创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台湾当局"外交"博弈的需要,中国亟须获得南太平洋岛国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通过文化外交、华侨华人外交、援助外交等公共外交项目的开展,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有所增强。本文认为,由于大国竞争性公共外交的影响,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仍显不足,应秉承"和平、合作、和谐"的外交理念,继续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太平洋学报》一直以来持续关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小岛屿国家作为一个长期位于世界体系边缘区的发展群体,其发展关切和利益诉求长期未获国际社会足够重视与回应。随着新时期中国外交"主动作为",中国同小岛屿国家发展并深化基于海洋合作的"蓝色伙伴关系"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海岛供水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政治延伸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太平洋岛国的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旅游合作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七项旅游合作的对策措施。本文认为,应尽早完善旅游合作的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南太平洋旅游组织的协调作用,推进旅游合作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建设岛国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推出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岛国旅游营销力度,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太平洋岛国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气侯援助在中国气候政策中具有多维定位,包括缓和双方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分歧,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对《巴黎协定》的严格履约,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规划,以及将中国国内发展外溢为国际公共产品,体现中国的大国责任。南太平洋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需求也存在提升生存能力、产业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三个维度。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气候援助应该具有"精准援助"的思维,即将援助内容与对方需求精准对接,以自身发展带动南太平洋岛国发展,实现中国整体气候政策与南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正>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是国内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旨在通过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服务同家战略和K域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网人民与太平洋岛网人民之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时代"是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概念。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太平洋时代"进行了宏观描绘。马克思关于"太平洋时代"的论述,是他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循着马克思的思路,我们能勾勒出"太平洋时代"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太平洋时代"对于中国而言是"天时地利"。"太平洋时代"和"中国梦"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在"太平洋时代",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嵌入式援助是指一国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利用本国的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优势把本国的治理理念、规范制度、治理模式嵌入到受援国的治理架构中,重构受援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深度影响受援国治理议程和政策偏好为目标的援助形态。近年来,出于制衡中国崛起、利用太平洋岛国的独特地缘战略价值、护持太平洋霸权和扩展软实力影响的战略需要,美国将太平洋岛国纳入其“印太战略”框架,着力实施嵌入式援助,推动太平洋岛国与美国实现战略耦合,呈现出多主体参与、全政府协同、注重治理经验输出、依赖联盟网络、采用项目外包和嵌入领域广泛的特点。美国的嵌入式援助在本质上就是以柔性、隐蔽和伪善的方式,试图在大国竞争中以治理软实力塑造太平洋岛国的美国认知、治理结构与对外关系,维护其在太平洋岛国的话语影响力和战略控制力,稳定由其主导的“印太秩序”。由于受到自身霸权相对衰落、部分太平洋岛国与美国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太平洋岛国的自主性增强等多重因素限制,未来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嵌入式援助成效将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企业文化裴毅强日本是一个孤悬在北太平洋上的岛国,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其又处于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台风、潮汐灾害甚多。贫乏艰险、孤立无援的地理环境使日本民族心理上产生了生存的危机感。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二战后日本与南太平洋岛国外交发生演变,有必要探讨日本从环境外交向海洋外交转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外交定位。二战结束后,日本势力一度彻底退出了南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南太平洋岛国纷纷独立整合组建"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重新开始加强对该地区的外交攻势。此后,通过举办八届"日本—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日本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逻辑实现了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的转变,在历史惯性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力求在南太平洋地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与偏好的外交模式。目前,日本已将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提升到与中东地区、非洲的"西翼"并重的高度,成为其海洋战略的"东翼"。中国今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将不得不直面日本的海洋战略,并与之展开博弈。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学报》2010,18(8):106-106
<正>《太平洋学报》创刊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主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长期担任主编,是我国海洋领域唯一一份社科类期刊,先后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政法类核心期刊,出刊近二十年来,一直秉承"立足中国海,探索太平洋,关注国家发展,理论世界大局"的办刊宗旨,凝聚了一大批学术思路活跃,潜心研究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问题的专家学者,刊发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成为热心思考太平洋区域学术问题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自2010年起,《太平洋学报》改由海洋出版社承办,我们将以专业出版人的工作姿态和敬业精神,继续秉承办刊宗旨,统领《太平洋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使《太平洋学报》更好地发挥关注海洋、理论世界的作用,更显学报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本刊常设栏目:政治与法律、国际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战略、历史与文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我们诚挚邀请国内潜心研究太平洋区域国际问题的专家学者,踊跃在本刊这个权威平台上发表文章、交流观点。现将征稿简则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发刊词     
发刊词《太平洋学报》是中国太平洋学会的会刊。太平洋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太平洋及其周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促进中国人民对太平洋地区的了解,也促进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并进而促进太平洋国家与人民相互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最终达到太平洋地区的逐步整合。...  相似文献   

20.
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的知识特征,其实是在与传统文学理论研究有别的另一种知识语境中、用另一种知识话语来理解和解释文学的。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却忽略了文化批评与传统文学理论在知识构成上的这种差异,忽略了文化批评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研究的知识状况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阐释,往往因为偏重"方法"或"模式"而忽略了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忽略了理论研究的演变与知识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批评对文学研究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知识状况的质疑,文学理论知识结构的更新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不必也不会都在文化的领域中研究文学,但却不能不思考文化批评的知识结构对拓展文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