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执政理念,迎合了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群体的世界观和利益诉求。"美国优先"的逻辑出发点是振兴作为民族国家的美国。对内,通过鼓励制造业回流、加强边控修复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的各项国家职能;对外,通过调整国际经济、同盟制度,打压"修正主义大国"、"流氓国家"和"跨境威胁团体",为重振美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朗普政府也因此对美韩同盟进行了一次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调整。制度层面,特朗普政府要求重修《美韩自由贸易协定》、重新分配防卫义务;国际行为体层面,特朗普政府希望韩国加入"印太战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同时要求韩国配合"极限施压"政策迫使朝鲜弃核。特朗普政府在大部分议题领域都实现了既定政策目标,并以美韩同盟再调整为筹码,向其他谈判对手施压。但是,上述调整也加剧了同盟内部的不平衡性,削弱了同盟的道义基础,暴露了两国在同盟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孙承 《日本学刊》2012,(5):95-108,159
进入新世纪,日本对外经济战略几经波折,东亚共同体构想被搁置,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也因为国内存在不同意见而进展缓慢,目前又启动了日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这反映出日本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调整过程中进行战略选择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其试图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东亚政治、经济现实,使日本搁置了东亚共同体构想,但其加强东亚经济合作的思想并未改变。日本对美国"重返亚洲"主导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向。出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综合考虑,推进对两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参与,将是日本今后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尽管印度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众多且对象国多元化程度较高,但从货物贸易的关税减免率、服务贸易所涵盖的部门和领域、"新加坡议题"涉及范围等指标而言,其协议的水平普遍较低。这与印度在自由贸易战略上雄心勃勃的国家身份设定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大国情结"、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特殊利益集团牵制、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的"弱势地位"和"负面形象"是这一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印度的案例也为其他国家制定名实相副的自由贸易战略身份提供了诸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下,国内规制差异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国内规制壁垒的解决具有局限性,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困境。在发达国家推动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CP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JEEPA)、《美墨加协定》(USMCA)等大型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先后达成或取得进展。这些代表性的新近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引入了规制合作机制,注重多元目标的平衡,以"良好规制实践"为核心规则,采取实验主义治理,形成了规制合作的新范式。在实现规制合作的路径上,这些协定分别采用了引导式路径、协调式路径和强制式路径。中国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应灵活选择合适的规制合作路径: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规制合作谈判应慎用强制式路径,可以接受引导式路径,优先选择协调式路径,并设计合适的规制合作规则;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制合作谈判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软法形式倡导"良好规制实践"。  相似文献   

5.
孙永 《学习与探索》2007,(4):172-174
韩国积极推进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把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扩大贸易、扩大市场,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战略中,与美国缔结自贸协定是韩国的重点对象,通过艰难谈判,在两国政府的授权下已达成协定。与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难以达成共识。与印度、欧盟等国将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协议。韩国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韩国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但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和中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WTO协议中,《农业协定》对农业支持与保护问题有着严格的约束。主要反映在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上,包括协定中免于削减的“绿箱政策”和削减范围内的“黄箱政策”,我国必须按照该协定的规则合理调整对农业领域的支持政策。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省更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以适应国际要求,从而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黑龙江省应着重进行对农民从价格支持向直接固定补贴转变并扩大补贴范围,合理减少食物安全储备支出,加强农村发展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单边主义与美国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小布什政府上台后 ,单边主义越来越厉害。美国对单边主义的辩解可以分成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种 ,自由主义认为只要政策的实质是“善”的 ,单边主义就是合理的 ;而现实主义认为 ,单边主义在涉及国家关键的利益的时候 ,也是应该允许的。本文指出 ,这两种辩解都不能成立 ,它们都掩盖不了其为美国谋求单极霸权的真实意图。单边主义问题的突出反映了美国冷战后的战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矛盾 ,反映了冷战后国际体系演变中的结构性冲突 ,今后这种斗争会继续存在 ,甚至可能激化。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自由贸易协定投资条款的深化发展不仅改善了经贸合作双方的投资环境,而且在推动多边和双边的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投资章节为研究对象,对哥伦比亚与美国、韩国及墨西哥三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投资章节进行文本内容的定性比较分析和投资自由化水平的定量评价。分析发现,哥伦比亚与发达国家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自由化水平较高,其次为韩国,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投资自由化水平最低。通过对行业层面的投资开放度分析发现,金融与保险、教育、艺术、娱乐和文娱以及健康和社会工作是哥伦比亚对外资开放的敏感领域。文章关于哥伦比亚现有自由贸易协定投资领域承诺水平、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资敏感行业的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自贸区谈判投资自由化评价分析体系,同时特别地为中哥自由贸易协定投资领域的谈判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上台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造成了重大打击。历史上,美国的气候政策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特朗普的上台更是扭转了奥巴马政府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政策,从废止清洁能源计划、退出《巴黎协定》和回归传统能源政策三个方面导致美国气候政策的全面倒退,再一次反映出美国气候政策的"周期性"和"易变性"。我们有必要对特朗普政府退出决定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系统性解读。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三个不同层面和发展趋势综合考量特朗普政府气候决策调整的动因。同时从国内气候治理、《巴黎协定》走向和全球气候格局等几个方面来理顺其政策影响的延展逻辑。本文提出在现有的美国政策环境下,中方可以加强同美在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能源市场和全球天然气市场、绿色金融、气候融资等方面的合作,维护中美气候合作,积极寻求全球气候制度性权力,维护和提升中国在气候领域的利益和诉求。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是中日关系重归正轨、巩固稳定及持续走稳的重要一年。在"政治引领、经济搭台"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反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单边主义、推动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上同频共振。日本之所以急于改变对华战略,发展对华合作关系,主要是因其迫于美国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压力,担忧其自身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同时,其也希望借推动对华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落实自身的多个战略部署。需要注意的是,因日本对外政策缺乏独立性且存在严重的"亲美"倾向,美国因素仍是影响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外部变量。  相似文献   

11.
美国"301条款"在日本的运用是广泛的,既有对单项产品的各种"301条款"调查,也有为了规避"301条款"调查而开启的日美结构协议。日美间长期的产品贸易摩擦形成了典型模式,即美国一旦发起"301条款"调查或启动制裁程序,两国最终都会达成某种协议,或者要求日本实施单项产品的自愿出口限制,或者要求日本在多个领域开放国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301条款"调查对于日本先进制造业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在两国制度摩擦层面,表面上看是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日本的经济结构,日本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无奈地推进国内结构改革,但实际上日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满足美国的诉求,而是基于自身需求,借助美国压力,有选择地顺利推动了国内最重要和最紧迫的经济结构改革。日美两国在双边经贸谈判中的策略值得研究,日本在长期被动应对后的政策转向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是我国迄今签署的高水准双边FTA之一。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结构相似,2015年12月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生效,使2008年就签署实施的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面临巨大升级压力。为深入了解中新FTA和中澳FTA的开放差距,本文基于两个FTA协定的具体条款,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提出未来升级中新FTA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欧盟决定发起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日本与欧盟酝酿自由贸易协定是日本欧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带动下、在各自实施对外贸易战略指引下,各自发展自身经济需要的产物。日本和欧盟互为对方重要的经贸伙伴,但近几年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等因素,日本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有所下降。为了提升双方的经贸关系,日本与欧盟希望借助自由贸易协定解决双方之间的经贸障碍,这对双方的经贸关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提升日本实施FTA战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菅直人内阁成立后改善日美关系,在钓鱼岛事件后加快调整对外政策,重视日美同盟,完成防卫大纲修订,加强对华防范和构筑制约中国的国际联盟,同时在经济等领域开展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协定。菅直人内阁对外政策依美防华的特点,反映了日本在中国国力上升形势下重建对华关系的新思考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进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以及"10 3"和10 1"等形式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因高等教育服务兼具公共服务属性和商业属性,也因GATS不成熟,GATS项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一些国家正转而谋求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项下解决该问题.晚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虽在具体承诺义务、相互承认对方的学历和专业资格义务方面有所突破,但在自由化范围和国内规章等方面,却远比GATS谨慎、明确,体现出侧重为政府保留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空间的趋势.我国虽已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等双边框架下开始寻求对政府的此类政策空间予以保障,但却考虑不周,当前不但应妥当限定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范围,将公立大学所提供的服务排除在相关协定的调整范围之外,还应根据缔约对象的不同而为我国保留不同的国内管制权.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赫鲁政府认为,1954年与中国达成的《中印协定》已全盘解决了中国与印度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该协定及其谈判均未涉及边界问题,因此中印间不存在边界问题。尼赫鲁政府对协定的这一解读是其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施展外交谋略蓄意制造的,其目的在于将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单方面主张强加于中国,将其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争议地区的侵占合法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新保守主义成了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指导思想.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以及相应的军控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军控政策开始从以前的着力推动多边主义制度建设向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演变.美国单边主义的军控政策和事件给国际军控体系和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未来美国军控政策的演变只有回归多边主义的轨道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美洲自由贸易区加快筹建的动因特征及与APEC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未来欧洲经济圈相比,促使美洲自由贸易区,即美洲经济圈加快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中,美国经济实力逐步下降是其主要原因,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则处于次要位置;21世纪初美洲经济圈的形成有着一系列特点,其中,NAFTA将循序渐进地向中南美洲推广和NAFTA将最终促使美圈与亚洲圈合为环太平洋经济圈两点明显有别于拟议形成的欧洲经济圈;由于拟议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AMFTA)是扩大了的NAF-TA,因此,NAFTA与APEC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平行关系,也不是一般的主从关系,而是一种伞状关系;顶端为APEC,中轴为NAFTA,下端分别为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澳新自由贸易协定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利益是日本在东南亚追求的主要目标,即获得资源和确保市场。然而,政治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在日本对东南亚政策中也是不容忽视的。日本对东南亚的政治"切入"是从冷战时期开始的,通过福田主义、东盟地区论坛和自由贸易协定等政治主张和平台进行加强和充实,又通过与印度支那国家的联系扩展其影响力,最后,通过"东盟+6"特别是"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试图进一步掌握政治主导权,并形成与中国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