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万历会计录》是明万历十年户部纂成的国家财政册籍。万明和徐英凯合著《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对这一珍贵史料做了全面整理,并且以白银为统一计量标准,通过折算对万历初年户部掌握的财政规模、结构及其货币化程度做了估计和统计分析。这一成果将会成为明代财政史研究的一块里程碑。围绕着这一成果,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对《会计录》的性质提出一些补充意见,进一步解释了《会计录》所载数字反映的是户部会计职责范围内的财政收支情况,指出《会计录》虽不是预算,但具有提供财政计划成例的意义。其次,针对数据整理,特别是财政规模、结构与白银货币化程度的估算,分析了推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方向。最后,在梳理万明从讨论白银货币化到白银财政的学术理路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需要注意考察市场机制与贡赋体系的关联,探索中国式市场经济的脱嵌机制。  相似文献   

2.
版本学经历了唐的发展和宋元的兴盛以后,在明代前进的步伐开始放慢。但是它在这一历史时期仍然取得了为后人所称道的成果。本文试从版本学的社会基础、学术理论两个方面对明代版本学的发展加以阐述,以期对明代版本学的发展脉络有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明代淮河的水患及治理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淮河的水患及治理得失梅兴柱有明一代,淮河流域水患频繁,为害严重。虽然明政府曾大力加以整治,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彻底根治,致使水患长期延续下来,给淮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拟对明代淮河水患的发生、发展及治理陈述管见。淮河...  相似文献   

4.
明代考据学者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具有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并且他们在求实考据之学术研究中强调博学与博证;以通经明理为目标,大都极重小学的研究与考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明代考据学不是明代学术思潮的主流.但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明代考据学在学术史上承前启后,推动了传统考据学的发展.成为传统考据学走向鼎盛的枢纽.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重成果发表的载体,轻内容本身、重成果境外发表,轻国内首发、重成果数量,轻研究质量、重理论研究,轻资政对策成果等倾向。解决学术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难题,需站在系统和战略高度,加强评价治理体系建设。治理体系呈现主体多元性、信息共享性、方法科学性、结果反馈性等特点。治理体系的建设应由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并建立包括评价组织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机制,才能实现评价治理体系的良性运行,进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明代经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代。清人对明代经学的认识以负面评价为主,其程度也由清初的有针对性的批判、清中期的全面否定、晚清的蔑视而不断加深。第二个阶段为近现代。近现代学者对明代经学的认识既受清人负面评价的深刻影响,也逐渐转向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明代经学。无论是将明代经学视作宋学的余波加以否定,还是将其视作清学的滥觞而加以肯定,都不是全面、客观的态度。绵延近三百年的明代经学,有其独立的学术特点和学术价值,今后的明代经学研究应该就明代经学自身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当代政治家、文学家关注明代历史、继承或改写明代文学遗产的成果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政治与传统文化、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深刻而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明代太仓库额定岁人的类项呈逐步增长的主流发展态势.这与内库、地方财政、民运、盐法、田赋征收等财政方面的重要制度变革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太仓库岁人类项的发展历史表明,从初期到末期,明代财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9.
明代民壮经历了从军事力量到地方财政补充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以民壮作为补卫所之不足的特殊军事力量为开始,暂时满足了帝国边疆防御征剿和地方治安的需求,而成为了明代政府危机应对的手段。随着制度化建设带来的民壮队伍的充足和泛滥,以及明代中后期地方财政紧张的现实,民壮趋于法定徭役而成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途径之一。通过私役民壮与扣追工食等方式,地方政府对于该种徭役的性质与用途进行了工具化的改革。这一方面反映出明代地方政府在财政规模定额的框架下,以缩小财政支出规模从而行使行政职能所做的努力;也反映出明人巧于用短的折衷主义与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10.
《格古要论》和明代的文物鉴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昭的《格古要论》,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文物鉴定学著作,曾在当时和后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四库馆臣对其有很高的评价,然而现代学术界却尚未有人对其作过深入研究,揭示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此外,传统的古器物学,何以在明代出现了由金石铭文研究向器物鉴定、辨伪研究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何种学术倾向和社会风尚,这些本应在中国学术史上受到重视的问题,也罕有论及。本文对曹昭及《格古要论》的学术地位与价值作了比较深入而全面的分析、论述,揭示了文物鉴定学在明代长足发展的原因及其在后世文物博物馆学界的影响,并藉以指出了明代学术史以及明代文人心态中某些较少为人注意的方面,希望人们对明代文化总体面貌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非"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是建立在通俗小说都得到妥善保存的“假设”之上的 ,它完全没有考虑通俗小说大量湮没的事实 ,因而是完全不合事理的。如若没有郑振铎、马隅卿、傅惜华、孙楷第等老一辈学者的抢救“引进” ,可能今天面对的“空白”就会是整个明代。从遗存文献史料的字里行间 ,仍透露出明代前期小说的种种信息 ,不仅能够证明稗官小说的大量存在 ,有些作品的内容亦可窥知一二。而现存多数的历史小说 ,都有它更早的“原本”。“明代前期空白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吴漫 《南都学坛》2012,32(5):30-37
明代的宋史研究成果众多,凡123种,两千多卷,较多地彰显了时代和学术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并与宋代《春秋》学、清代元史学等一起构成中国史学史上特殊的史学现象。明人宋史著述在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思想,以及考察历史的视野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学术史、史学史以及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明代叙事诗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古典叙事诗诗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乐府诗的批评与对"诗史"的认识。在复古主义思潮下的乐府诗创作的批评,其以复古求创新,使对乐府诗创作的理念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杜甫"诗史"称谓的审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深化和拓宽了"诗史"这一观念,客观上推进了古典叙事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明代政治史究竟怎样进行综合研究,是近年史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以明代社会、明代政治史分期和明代政治走势作为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就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结构分析要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人确立了杜甫诗"诗史"的地位,但这种说法到明代中叶遇到责难。名儒杨慎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引起明代文人的争论。杨慎反"诗史"之说,其论固偏,然其阐释意向却值得重视,他并非质疑"诗史"说本身,他的真实目的在于突破宋人诗学的限制。它造成了明代诗学的两大突破,一是对"诗史"的全新理解诠释,二是不再以"诗史"作为杜诗的最高评价。其说间接推进了明代诗学的自立,这表现在对宋人释杜的否定评价,乃至对整个宋人诗学否定。  相似文献   

17.
蜀府在明代50座藩府中长期独享“忠贤”之名,其从分封之始即根据蜀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以礼教守西陲”的策略,并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在有明一代一以贯之。相对明代其他藩府,明蜀府政绩卓著、贤王辈出,深受士人和蜀民爱戴,屡次被朝廷表彰,忠贤之名广泛传播,是明朝“大一统”的缔造者之一,清朝在修《明史》时评价其为“蜀中二百年不被兵革”的核心力量。但学界对蜀府的研究严重不足。翻检史料,加上田野调查,可以发现,蜀府始终坚持“事君以忠”,在蜀地提倡文教,对儒释道大力扶持,还协助朝廷完成对茶马交易的有效控制,巩固了西南边陲稳定,树立起了“忠贤”形象。同时,蜀府在不违背“忠”的前提下,“辟土田以积其糇粮”,长期享有“天下首富”的地位,积极向上助大工,为军队捐饷,对地方公共设施慷慨捐助,成为塑造明代四川人文精神的核心力量。蜀府履行藩职的策略,发展了历史上“河间”“东平”之贤,创造出独特的“忠贤文化”,这是在明代体制下明智的生存之道,是明代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藩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研究的困境在于变笼统概论为专题分梳。五四以降的晚明文学现代性研究,首先视晚明文学为五四新文学的源头,继而以资本主义萌芽等话语为轴线,新时期以来则从中国文学的整体观念和美学思想方面着手,新世纪以降则从消费文化等方面考察晚明文学的现代性。梳理此研究历史和现状,借以审视其研究困境,力图从颓废面向来重视晚明文学的现代性,寻绎中国文学自身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赵伟 《东方论坛》2006,(2):90-97
以佛教义理阐释儒学,是晚明人文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袁宗道因为生死问题接触佛教,而后潜心禅宗,以禅学诠释儒学;又和袁宏道一起大力推行净土,提倡念佛法门。袁宗道为纠正禅宗之弊和推动净土在晚明的展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