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中央政策高度依赖地方落实,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责任也越来越大,给地方下放权力已经成为改革趋势.本研究的主题是权力下放后中央对地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观点是层级制授权体系导致上下级利益共谋,执行监督合一体制和地方政府权力的整体性导致监督无法运行.破解思路是变革监督与行政执行的重叠性体制,解决上下级利益共谋问题;摆脱对“执行型地方政府”的依赖;实现地方权力的功能性分化,为监督提供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2.
筱陈 《领导文萃》2010,(3):144-145
有人称眼下这个时代为“被时代”,诸如“被自杀”、“被小康”、“被就业”、“被增长”等等。有网民称:一个“被”字,道出了委屈与无奈。如果权力继续不受监督、横行无忌,如果公器异化成打压弱者的利器,那么还将会冒出更多的“被”字词。依网民观点,“被时代”的出现与权力“被监督”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正>遏制权力放纵的重点应该是限权。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公开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逐步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督。权力清单制度是从源头上遏制权力放纵的治本之策。权力清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催生了职能部门之外的有效监督力量。要让人民来制定权力清单。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清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地方政府在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清权不彻底、确权随意、清单动态调整不及时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权力清单的法制化建设及其配套机制建设,真正体现权力来自人民的法治要求和实现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的实体和程序双正义。同时,注重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各种主体的协同监督,有效发挥内外部监督在优化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谢菊  刘建茂 《决策》2010,(10):48-50
"副职本来就有职位本身相应的权力,只是目前被一把手剥夺了。所以,更准确地说,南川新政是权力回归本位而不是分解。"2010年6月,在人民网"十大地方新政"的评选中,重庆市南川区"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用户的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然而,中国有4亿多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网络舆情的非理性、情绪化,以及网络信息的难以控制,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舆情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网络舆情的内涵、分类、特点1.内涵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对于今天来说,可谓之"德不厚者不可为官"。如果说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党纪国法的约束,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有效屏障。那么,个人品质修养和对权力的自我约束,则是防止思想腐化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8.
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分析众多腐败现象的成因,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监督不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是一个具有哲学理念的权力监督思路。目前,在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监督种类不少,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但与监督对象的权力相比,监督主体从总体上说仍处于劣  相似文献   

9.
08年9月引爆的"三鹿丑闻"令国人痛心疾首,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政府的监管能力受到质疑。笔者认为,"三鹿丑闻"归根到底是一场体制悲剧,仅仅靠"问责风暴"远不能扼止食品安全事故再度发生,必须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口,通过重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义务关系;合理设置监管部门的机构体系;大力推进政务信息阳光工程,调动社会监督力量等途径,最终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的根本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撤销权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对不合法、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予以直接废除,并使其不再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力。从性质上讲,它是一种立法监督。在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撤销权对监督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对权力制约监督的重要性。公布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是我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阶段加强权力监督、构建公权力监管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华亮  刘济芳 《决策探索》2003,(12):11-11
作为一个地方权力机关--县级人大,不光具有宪法所赋予的崇高政治地位和法定职权,同时肩负着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任务和监督法律法规在本县(区)贯彻落实的神圣职责.然而,"人大监督工作难,人大难树威信",这似乎又成了人大工作的同志的一种感慨.  相似文献   

13.
公民监督需要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监督与权力的话题,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往往只是一个方面,即“权力需要监督”,因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过,笔者想谈的是这一话题的另一方面,即“监督也需要权力”(这里特指公民的监督),实践证明,没有权力的监督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词汇。  相似文献   

14.
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一直是政府在对国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所要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所处的转型社会中,如何让政府的行政权力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更是被推上了政府有效治理的高点。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说明强调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建全对行政权力监督方面的法制,推行行政问责制,以德制权这多方面的监督手段对建全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作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对我国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中,一把手腐败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实,如何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自然成了各级党组织及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诸多学者主要聚焦于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如何健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不可否认,机制的健全是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的必由之路。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以往我们也有不少针对一把手的党内党外监督机制,但在现实中,人们一方面反对一把手特权,另一方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日前载文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须导致腐败,此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没有权力的监督又将如何呢?文章说,人民行使监督,应当有权知晓权力的运行及结果。两眼一抹黑,何以监督?人民行使监督,还应当有权批评用权失误,申诉控告权力犯罪,请求改正不当裁决。督而不纠,监督何用?人民行使监督,还应有权要求撤换、罢免那些拿人民的薪水不为民办事或滥用权力的公仆,这是最严厉的、也是写进法律的监督。事实告诉我们,不赋予应有的  相似文献   

17.
黄学权 《决策探索》2013,(24):30-3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让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不愿、不敢、不能滥用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中,尤其重要和困难的是对领导班子正职即“一把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因为权力存在着无限扩张这一特性,所以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是权力本身的产物。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实践者也通过多种途径对权力进行限制。本文试图结合高校这一特殊组织,探究高校内权力运行及制约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理论模式,进而探讨对高校内权力运行进行制约监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被称为除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被归入"第二决策圈",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司法审判活动向媒体公开并且接受媒体的监督是司法公正的标志之一,然而新闻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却也损害了司法的独立性.在新闻舆论监督和实现司法独立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制度建构是本文的论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善治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公共权力的让渡,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其实质内在决定了以公众、公民社会组织及社会舆论为主体的社会问责方式对政府行为的监督问责。以善治理念为指导,从社会问责机制的要素出发,探讨我国政府的社会问责机制。以期实现地方政府官员有效问责,推动地方政府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