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炎 《决策探索》2010,(20):88-88
官员退休制度,由来已久,周朝时就开始实行了。《礼记》上说,周朝是"大夫七十而致事"。唐宋两代沿用了这个制度:"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所不同的是,宋代武官的退休年龄延长到了八十岁。按照"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这种制度与终身制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2.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3.
马步升  岑霜 《领导科学》2003,(10):38-40
再过200天,康裕如就到了退休期限,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不管你想退不想退,都得退。不过,康裕如对这事向来看得很开,在他出任农牧厅厅长那一天,他掐指一算,按他的年龄刚够一届,任满的那一天,也就是他告别政界重返大学执教的那一天。心里早有退休准备,也就不考虑退休这档子事了。可是,他这种平静的心态还是被打破了。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的是秘书处处长杨朝奉。正月十五晚上,杨朝奉提了两条烟两瓶酒来给上司兼恩师康裕如拜晚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相似文献   

5.
63岁的张毅,在接近省部级官员退休的年龄,临危受命。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他,将承担成立十年之后的国资委的自我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6.
何勇 《决策》2015,(1):89
逢年过节发放福利,在古代就已有传统,也不是今天才形成的规矩。古代公职人员的年终奖始于汉朝,是皇帝为巩固专制统治而给官员的赏赐。根据官职大小分三六九等。一般由朝廷统一从国库预算拨付,国家财政出钱,有时候甚至是皇帝亲自给宠臣发放红包。到了东汉时期以腊赐发放年终奖,魏晋时以卖公文废品做福利收入,唐朝和宋朝允许放高利贷做生意补足官员公差人员福利补贴,清朝则用荷包赏赐大臣  相似文献   

7.
范滂两难     
东汉桓灵帝时期朝廷整肃党人,各郡都要上报本州的党人数目并分摊逮捕名额。特派官员受命去郾城捉拿一位著名的清流人物范滂。但这位官员得知范滂是好人后,因为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愿意动手。范滂听闻后自己到县里去投案,不料县令也不肯抓他,希望他去流浪天涯。范滂基于他所信守的道德约束和伦理规范,坚决不愿连累他人,就自己去到监牢。临别时他对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今天这样,又怎么敢叫你学呢。”范滂遭遇的两难在历史上多次重现,让人怀疑教化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8.
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几位无辜的官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几个倒霉蛋抓了.还抓了五十多个“共犯”,其中包括陕西巡抚.被充军到了广西。有人看不下去了,向崇祯揭发了陈奇瑜.他又把陈奇瑜也充军到了边疆。还好.没动刀子。  相似文献   

9.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3,(3):111-113
哪天穿什么衣服,不是由官员自己选择,而是要由朝廷统一下命令京官生活服装花销很大,特别刚开始当官的时候。清朝对官员服装的要求特别细。官服所要求的材料多较为贵重,官帽上的顶珠,亦皆以贵重材料制作,比如一暖帽周围有一道檐边,须用名贵皮料,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清代官服皆须官员自行购置,甚至皇帝赏赐之物有些亦如  相似文献   

10.
正武则天在位时,朝廷四品官员张衡即将晋升三品时,没想到在"八小时以外"犯了个生活小失误,结果导致本次提拔告吹。这天,他参加完朝会(古代5点上早朝)时,已是上午10点多,因有急事需处理,就没吃皇帝在朝堂外提供的免费早餐,直接往单位赶。走在街上,看到路边有人卖刚刚出笼的蒸饼,热气腾腾,他这才觉得肚子饿了,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买  相似文献   

11.
退休心态     
我很尊重的一个前辈,是—个部门的领导,他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最可贵的是为了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但在退休之时,不知怎么,性格突然变得古怪起来,脾气暴躁,让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大吃一惊。首先是他不愿退下来。革命了大半辈子,不怕苦不怕难,风风雨雨几十年,现在,却要像个地主老爷坐在家里不上班,这是绝对不能想像的。他大半辈子做的是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技之长,家里的门呀窗呀,或是什么地方有一丁点小毛病,他只能干瞪眼看着不会修。所以,他要是退休回家,到任何单位也找不到工作,用老伴的话说,“退下来就是个废人”。他整整抽了—宿的烟,…  相似文献   

12.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一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春晓》、《宿建德江》等代表作尤令人怦然心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优秀人才,却一生怀才不遇。他先后十多次到长安去谋求官职,但终因无人推荐而失败了。40岁那年,他又一次来长安考进士时,在好友王维家做客,巧遇皇帝唐玄宗。孟浩然是平民百姓,不敢面见皇帝,吓得躲了起来。王维向玄宗皇帝郑重其事地介绍孟浩然。唐玄宗早就听说过孟浩然其人,获悉他在这里,很高兴,就让他出来一见,并让他读一读自己的诗作。机遇的光环终于笼罩到孟浩然身上。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是因为…  相似文献   

13.
郭龙 《领导文萃》2013,(16):37-38
清朝的诗人沈德潜生前极得皇帝乾隆的恩宠。乾隆皇帝每有一些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这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见的,而沈德潜的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就是他80多岁退休以后还升为太子太傅。乾隆皇帝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的关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诗就是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14.
故宫有蛇     
一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来访。皇帝就是皇帝,到哪儿也不能掉成色。周恩来总理率众官员亲去机场迎接。他的座机停稳后,人并不下来,而  相似文献   

15.
西门豹但任邺县的县令时,廉洁自守,涓滴归公,从来不曾为私利设想,尤其不愿逢迎魏文侯左右的宠臣,因此这些宠臣都憎恨他。 西门豹任期满一年时,他循例向朝廷述职。魏文侯没收了他的印信,并免了他的职。西门豹  相似文献   

16.
正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皇帝一边阅读"引见单",一边对官员进行面试,进而将其评价等用朱笔批在"引见单"(称之为朱批引见单)上。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人才,特别善于用人。他认为:"天下之  相似文献   

17.
正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几位无辜的官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几个倒霉蛋抓了,还抓了五十  相似文献   

18.
一张白纸 今年年初,在北京做一个项目,谈合作的时候,我遇 见了一个国土资源部的某司司长,已经退休几年了,年龄 大概60多岁,很健康也很富态的样子,在一个房地产公司 做顾问,我们谈的很愉快,他也很喜欢我,临别的时候, 我请他给我留个联系方式,由于他没有名片,于是我就随 手在公司的前台上拿了张A4的白纸,准备记他的姓名和号  相似文献   

19.
西汉时丞相一职的平均任期才4年多,东汉时三公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半。朝廷大官尚且如此,以下的自然就更惨了。动不动就会打掉饭碗。他们做官时尚且如此仓皇,退休后就显得更加凄凉了。可见。古代官员生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瓷饭碗”。  相似文献   

20.
刘建明 《决策》2011,(1):82-83
秦朝的时候,很注重耍嘴皮子的功夫,结果朝廷官员以耍嘴皮子为能事,文过饰非,导致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