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质量"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意即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它综合反映了社会成员满足其生成和发展需要的各方面情况特征,他的好坏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生活质量"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1958年提出的.所谓生活质量,就是用来反映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至今已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许多研究机构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已用"生活质量"代替传统的"生活水平"一词."生活水平"是指社会提供给广大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数量和质量的状况,主要反映居民在物质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生活质量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又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具体包括: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和居民素质.其具体内容决定了其最基本特点是它具有综合性,是各个方面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休闲生活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对中国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居民进行的主观生活质量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城市居民个体作为分析的单位,以个体对主观休闲生活质量的感知为分析内容,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与城市居民主观休闲生活质量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居民主观休闲生活质量对总体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此外,还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单位类型以及收入等因素与不同领域的主观休闲生活质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单位类型的居民对不同领域的主观休闲生活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最后,还提出提高休闲生活质量的若干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建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 (一)生活质量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自身发展、对物质和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为保证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竞争力不断加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山东省17个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却有很大差别。为了更好地反映各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及各个城市之间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寻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各城市间居民生活质量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江西财经大学林毓铭一、城市绝对贫困人口逐年攀升、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以往统计的贫困人口,主要指农村人口,“八五”期间,借助希望工程、科技扶贫、幸福工程,向贫困宣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七五”末的8...  相似文献   

7.
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包括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两个方面,涵盖客观领域的生活质量和主观领域的生活质量;既包括个体的感觉,也涉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居民生活质量是用来反映居民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衡量标准,幸福感是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商品数量的增加,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从单纯注重物质因素转移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片面强调生活中商品货物的数量,转移到强调工作、消费、政治和精神生活中的意义和满足感,追求生活质量的协调与全面提高。本文分别站在生活质量、幸福感这两个角度,对哈尔滨城镇居民进行问卷凋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贫困的概念和贫困线的确定 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能满足维持生存或生活的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消费,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从贫困程度上讲,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劳动力再生产难以维持;相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江苏省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省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消费发展的必然规律。全面小康社会居民生活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消费由以数量扩张型为主逐渐向以提高生活质量型为主的转变。也就是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之后,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和提升的方向将是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最终提高生活质量。所以,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此,从定量分析的视角看,当前亟需构建一套可资评估全面小康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200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就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是: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努力促进科教进步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大力发展信息产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文章选取1980-2013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对长期关系的短期扰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为倒U型,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短期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短期波动和垃圾产生量偏离长期均衡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之间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背景以及近些年来各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快慢不一。种种因素导致各城市间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日益扩大。上海和宁波同属于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两市隔海相望,改革开放的雄风大大地推进了两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人担产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它们各自不讲n志社和行。。\本文就上海和宁波两城市的居先生活水平作一比较,以知已知彼…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调查的意义与方式农民工在传统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新通道,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农民工离开熟悉的故土,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生活质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可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是生活质量)。一、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是一个复杂的,多难度的概念,它的定义有各种各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社会,对生活质量的理解可能有所…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国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笔者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筛选出37个指标,组成11个方面,即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健康保障、就业保障、教育水平、社会安全、城市化和生活水平构成我们观测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体系,运用统计数据作出了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这对加深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实现任务,以及进一步的区域规划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