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是我国迄今尚存的最古老典籍之一,其深邃古奥的思想与丰富详实的史料记载了自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先民的思想及社会生活状况,是先民生活智慧与生存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华先民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对所处的外部世界理性的认知与思考。《周易》关于空间定位的原则亦是生产、生活中有关方位认知的生存智慧的总结与升华。空间定位原则不仅是《周易》的重要理论,也是其方位概念的重要内容。易学视域下的天地定位原则、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的向明而治原则及尚中正原则分别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正向布局、南向布局、择中布局及中轴对称布局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周易》的空间定位原则成为中国传统建筑选址、布局和营建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对周边国家乃至亚洲大部分地区影响深远,是世界建筑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物质性需求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材料要求等促成了建筑技术的完善和进步;文化则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甚或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周易》作为上古时期流传至今的最古老典籍,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巨,《周易》所弘扬的易道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日至9日在山东济南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山东大学哲学系《周易》研究室发起筹备,由山东大学主办。近200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与会者在“《周易》与中国文化”的总题目下,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周易》与中外文化《周易》在中华民族心理素质和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以及天文历法、  相似文献   

4.
阴阳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刘天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每每与古代哲学的阴阳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无不渗透着阴阳对立互补的思想.建筑是古典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阴阳观念的影响。先秦典籍《周易》所记述的建筑,便明确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周易》考察了中国古代推类逻辑的起源问题.《周易》确立了华夏民族的逻辑推理方式--推类,形成了推类的基本方法和孕育了推类的法则,从理论上奠定了推类逻辑的传统.据此,可以确认:《周易》就是推类逻辑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周易》与古代筮占有密切关系,从筮占到《周易》是经过哲学飞跃的,占筮是《周易》的先导,春秋易象说是《周易》思维的重要环节,《易传》则是其思维模式的形成,而这个模式是在自身性格上建构的,是其进行综合性反思的结果,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儒家传统经典的形成与史官文化有密切关系。史佚是殷周易代之际及周初最有成就的史官,他写作、编辑的史学、文学文献对后世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长久以来,史佚的文化成就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现存典籍中钩沉史佚的资料,有助于具体了解传统经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史官、史官文化的密切关系,并有可能为了解《尚书》、《诗经》、《周易》的写作、编纂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周易》和道家的思想中为其寻找文化的根源,认为《周易》的宇宙时空观和道家的空间意识是中国艺术时间化的空间观的根据,分析了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的空间意识,阐释了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是一种时间化的空间意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图像关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现有语图关系理论是立足于西方文化,并不适合解释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图像关系.作为中国群经之首的《周易》由卦象决定了卦爻辞,并且决定了卦爻辞再阐释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也是由图像产生语言文辞,并且决定文辞意义的再生和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人们一向公认是《易经》。但随着《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人已意识到需要追溯《易经》之源。 《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刘玉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正适应了当今的这种需要:专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之源的源头,该书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发了与《周易》有密切联系而又大大早于《周易》的龟卜文化,而且也填补了国内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及其演变史的空白。 龟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1.
造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一,其性质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明观念的形成;而特定的文明观念又反过来影响着造物思想的理论模式,进而影响着造物实践。现代文明观对造物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二元论思维模式导致的内在矛盾,也使得造物理论与实践面临价值观冲突、生态危机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周易》是中国传统文明观念的重要源头,《周易》文明观虽然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但它对反思和批判现代文明观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周易》对“文明”的理解与现代文明观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异;它对“文”“明”与造物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了造物现象更丰富也更统一的价值和意义;它提出的“天人合一”思维方法和“天下文明”价值目标,对当前造物研究融合现代设计理论与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解决造物理论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构建更完善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探讨了《周易》中的政治思想的矛盾性与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 ,《易传》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专制的理论基础 ,而与《易经》的先天平等思想有重大冲突 ,这是中国政治传统文化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3.
《周易》被称作中国文化的源头,《史记》是汉武帝以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司马迁与《周易》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他如何评价与运用《周易》呢?本文认为,司马迁接受了《周易》的哲理,以之为基础构建了《史记》的思想指导体系,提出了独特的史学理论,并且对《周易》给予社会生活影响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尽的地记载。1.《周易》的核心是“变”,即以变化的观点把握宇宙间的一切。司马迁继承并发挥了这一观点。孔颖达《周易正义》这样总结《周易》的精髓:“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  相似文献   

14.
《周易》这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影响至为深远,中国的思维方式直接受到它的制约,自不待言,亚洲国家重视它的也不少;近代以来甚至引起西方人的注意,最近二十年出现的《周易》热,使它的影响面几乎达于全世界。但是,仍然不能说人们已经对它的蕴含和价值真正透彻地有所了解。外国人不必说,中国学者站在中国立场考量它的珍宝般的价值,把它看作传统文化的脊梁,从而给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派上用场的,也不多。如何让《周易》为现代化服务的问题虽有人提出,却未曾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我所知见的有限范围而言,唯有朱高正先生明白确切地提出了以《周易》现代化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呼唤,而且知行并进,说到做到。本人是《周易》爱好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孙老虎 《江海学刊》2004,(2):159-164
《周易》居于六经之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哲学体系上。《周易》试图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等等范围极其广泛的问题作一总括和说明 ,由此而呈现的《易》道精神 ,如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阴阳互动的建构方式与通变致久的发展观点等 ,均对古代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易》作为中国的文化古籍,不仅影响着中国哲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模写天地"的思想精髓,更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易》之动静、卦爻象、卦爻辞、天人合一精神,进一步揭示《易经》模写天地之根本,并进一步窥探其在当今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积极因素,发现古代文明成果在当代闪耀光芒之旨。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上古占筮之书,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其经、传中却也孕含着中国早期文学的一些胚芽。本文通过梳理钩沉,从《周易》的文学表现样式、表现手法、文学批评诸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6,(2):151-154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抽象思维水平的典籍,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开端。对《周易》中逻辑思想的关注开始于近代严复、胡适。《易经》及其后的《易传》包含了较为丰富的逻辑理论,其主导的推理形式是“推类”。《周易》中的逻辑思想包括:阴阳、八卦是按照归类方法建立的;《易》的逻辑系统是变化的和可推的,这种性质为《易》的逻辑推演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推理的规则是“与类行”即“依类相推”,并进一步确定“依类相推”可行性;说明了《易》逻辑系统的开放性和逻辑功能。《易》中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继承中国思想史上深远的唯物主义传统,对过去毒害中国人民几百年的统治思想--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发展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更重要的是在《周易外传》中,王夫之借用《周易》的体系和思想资料,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周易外传》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哲学著作中辩证法思想的宝库。在《周易外传》中,战斗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得到了紧密的结合。在这一著作中,王夫之将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刘熙载《艺概》中的援《易》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这部古老奇特、内蕴丰富的先秦典籍 ,作为冠居“群经”之首的儒家经典 ,对中国古代诸多学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文学艺术领域而言 ,推崇《周易》卦象的美学意蕴 ,经传辞章的风格典范 ,以及依傍 ,发挥《周易》的象数内涵、义理思想以阐述文艺观念 ,在中国古代文艺论著中屡有所见。晚清学者刘熙载 ( 1813— 1881) ,在其文艺论著《艺概》中 ,也曾援《易》立说 ,这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至“尾声”阶段仍然深受《周易》影响的代表性例证。《艺概》中援《易》立说的文字 ,有二十几则 ,它们或直接引用《周易》经、传辞句 ,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