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四川省提出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讨论稿)》对四川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了科学的规划。其中关于四川省经济区的划分,体现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了区域特点,我认为是符合四川实际的,有利于区域经济和四川省经济协调的发展。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2.
新著推介     
作者简介骆玲(1965-),男,汉族,四川南江县人,教授,博士,现任中共自贡市委副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西南交大川渝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经济杂志(英文版)学术委员、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  相似文献   

3.
《四川社科界》2009,(4):24-27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区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成都经济区.是充分发挥成都“龙头”作用.带动成都经济区和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7月17日.四川省社科联与成都市社科联联合举办了旨在充分发挥社科界的作用.全力助推成都经济区建设的“首届成都经济区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4.
作者简介 骆玲(1965-),男,汉族,四川南江县人,教授,博士,现任中共自贡市委副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西南交大川渝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经济杂志(英文版)学术委员、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伦理学会秘书长、成都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投资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等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5.
雷起荃 《天府新论》2004,(2):F003-F003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国家“十五计划”更进一步明确了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西陇海 -以兰新线经济带与南贵昆经济区。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明确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探索与实践》一书 (解洪 ,王小刚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3年 1月出版 ) ,总结了四川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做法 ,对关系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开发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开发有利于发挥区域整体优势,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效与合理。渝怀铁路的兴建对西部地区、西南华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三峡经济区及川黔湘鄂四省接壤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就渝怀铁路与区域经济开发的关系谈谈浅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一(一)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甘肃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大致形成了两大类、五个经济区.第一类,工业高度密集区,这以兰州——白银经济区为代表;第二类,工业与农牧业结合区,其中有河西、陇南、陇东和少数民族等四个经济区。河西经济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金吕、嘉峪关两个省辖市;陇南经济区包括天水、陇南、定西三个地区;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到1987年,全省生产力的区域分布状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省政府三峡移民办公室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联合召开的“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保险研讨会”,于1993年5月15——17日在万县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现将研讨会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移民保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简称“两化”)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基于协同论观点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互作机理,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5—2015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从时空演变角度分析四川省“两化”协调发展态势。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而言,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出递增态势,但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依然严峻,全省“两化”关系总体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从空间角度而言,四川省“两化”协调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且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等影响,各地“两化”的协调度演进趋势各异。要深入推进四川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视区域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健全城乡良性合作机制和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京都议定书”的作用机制和三峡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议定书的签署对三峡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相似文献   

11.
坎昆会议破裂,说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冲突的激烈化。在后坎昆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建立“泛中国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泛中国经济区”不仅繁荣区域经济,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将极大地保护我国经济安全,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十分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但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国家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等,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九五”开始,国家提出了“开发西部、振兴西部”的战略,与此同时,东部企业、吹响了“西进”的号角,上海白猫合并四川五一日化,苏常柴合并万县三峡柴油机……不仅东部企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4,(2):32-32
2003年11月28、29日两天,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四川亚太经济文化研究会在成都市花水湾联合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来自三个学会的34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并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整合与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近些时日来,在权衡性病和两岸关系前景肘,渴内外学者纷纷朽思通峡两岸经济整台之可行性,先后提出”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南中国经济圈”、“华南经济区”、“甫中国区成社会”岩区域经济设想。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统一战略重点东移,以闽台为核IU\的自潭瀑快区域经济协作意未愈弓I起人们的关注,遂有经沂学家期望,建立株连壁合的a程渴映经济区以期推动两岸经济整目的进程,寻求全国经济协调发展Z途径。经济区域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全国经济开发战略设想而确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目标、生产力布…  相似文献   

15.
引力模型表明,大陆地区的经济总量对吸引台商投资的影响显著。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对福建的极化效应大于其辐射效应的情况下,台商逐渐降低了对失去政策优势和缺乏地区规模效应的福建省的投资力度。在不具地区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更要积极推动体制创新,重新确立台商投资福建的政策优势,抵消区域经济规模不足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浪潮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显著特征.重庆市"十五"计划纲要把三峡库区定位为生态经济区,这是在新形势下在生态脆弱地区快速发展经济的全新尝试.三峡生态经济区是以发展经济为动力,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特色经济区域.其特点是运用生态经济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导经济发展,使生态经济系统中各种要素与物质更合理地转换,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飞地经济”是一种跨地域的经济合作模式,对打破各地行政区划束缚,节约投资成本,实现两地要素最优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归纳总结出了“飞地经济”发展一般的模式;在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飞地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最后通过提出有利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飞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对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80年代歼始,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初露端倪,相继出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90年代以来,华中经济区、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也展现雏形,“九五”以及下世纪前半叶,是我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最关键时期。此期需要从全局高度进一步提高国内经济整合度。为此,应当在已有的区域经济格局基础上。形成若干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经济区域,继续参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进程。这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有条…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台的历史,虽然距今已有3500多年,但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2001年GDP人均61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8元。在平均水平低的大背景下,也存在着发展较快并与周围相比有明显差异的区域,我们暂且将其命名为“经济区”。这些区域主要包括清河经济区、滏阳河经济区、河古庙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在资源禀赋方面与周围并无二致,却呈现出发展速度迅猛的势头。本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查,试图通过对清河、河古庙、邢家湾文化传统的分析,找出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方茜 《天府新论》2015,(5):135-139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将旅游产业确定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主路径,“旅游经济强区”的认识开始盛行。为验证这一认识的科学性,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用统计分析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四川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旅游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旅游经济强区的说法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