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伦理道德品质相比附的"比德"审美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周代对"德"的重视是"比德"审美观念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象天法地的观照世界的模式、万物有灵观念和巫术交感意识是"比德"审美观念形成的哲学渊源。魏晋时期对礼教的反叛,艺术观念中对情感的关注,使"比德"审美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宋明时期,在"格物致知"理学观念的影响下,"比德"审美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物"与伦理道德意义的牵强比附,"物"的象征意义和伦理蕴含的固定化、模式化,又成为"比德"审美观念被颠覆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2.
"譬"一词在我国古代应用广泛,备受推崇。"譬"是比喻还是类比?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大多认为是比喻。实际上,"譬"一词含有两个意义,可指比喻,也可指类比。严格区分二者,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大方法论意义在于:如果运用"譬"的某个实例是类比,我们对古人论证的思想观点或许可以接受;如果是比喻,是修辞,我们对其论点则不必信从。通过界说比喻和类比,考察"譬"的歧义以及"类"与类比意义的"譬"的关系,明确区分二"譬"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的“比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军龙在《北方论丛》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比德”为古人观照自然的一种独特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将自然物象的某些特征与人的道德观念、精神品格相比附,使自然物象的自然属性人格化、道德化,成为人的精神拟态,成为人的道德观念的形象图解和物化准则。人们观照自然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关、韵律关颇具艺术魅力,而语言运用中表现出的鲜明、可感、生动的形象性,是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并反复推敲、锤炼的结果。寻求最贴切、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达到诗词语言艺术上的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运用《易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对比喻修辞进行剖析,将比喻按修辞效果分为效果具体明确的比喻和效果抽象含蓄的比喻两类,分析说明取象思维是比喻的内在机制,从而证明比喻的思维支点即是取象思维。并且同中求异,进一步分析二者在所属范畴、所选物象、运用方式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7.
"比德"将客观自在之物的某些性质比附于人的某些品德,是儒家重要的美学观点。文章从"比德"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效行于山水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8.
儒家“比德”观与《红楼梦》美学韵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儒家"比德"观以某些自然物与人的品德的相似点为媒介,建立一种以物观德的形象化的道德认知和体验的方法,这也是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比德"观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曹雪芹不自觉地将"比德"观渗透于《红楼梦》的艺术建构中,使作品产生了独特的美学韵味。从"比德"的角度去解读《红楼梦》不失为理解其艺术特色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长足浸润,但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居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并促成了中国园林体系的形成。而儒家的"比德"观,因为直接将园林里的山水、草木、鱼虫等构成要素与人格对应,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比德"思想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比德思想的内涵、起源及在传统园林里的表现等角度,探讨"比德"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文"比喻"与"拟人"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学好英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英文修辞.英文修辞方式丰富多彩,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直接说出某事物,而用另一具体的事物作比方来表现原事物.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的特征、思想和活动,或将无生命的东西比作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将原事物表达得更加生动、深刻.  相似文献   

11.
"玛卡梅"是阿拔斯时期出现于阿拉伯文学史上的一种崭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它以贴近社会底层民众、散发浓郁生活气息的特点吸引了大批生活于阿位伯社会底层的民众。无独有偶,在我国江浙一带民间流行的"苏州评弹"也以同样的特点风行于中国南方水乡。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学艺术形式来揭示作为人类思想的结晶——文学的共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朝鲜民族舞蹈与中国古典舞“气韵”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舞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便是讲究"气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气"、"韵"分别统领着教学、表演、创作中的"神"与"形".意、气、力、形四者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朝鲜民族舞蹈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十分强调"韵律",最基本、最典型的"气韵"方式则体现在"粘劲儿"上,并以此构筑了朝鲜民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这种"气韵"相近之因,无外乎由于哲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之源相通、"气韵"观相同.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菩萨行”既指道德修养行为之本身,又指道德修养之过程,还是道德修养之方法;“菩萨行”主要特征体现为“入世修证重于出世修证”、“利他重于自利”、“中土圣贤即大乘菩萨”;“菩萨行”精神的意义在于它带给整个社会的价值,是一种以失去小我而赢得大我、失去有限而赢得无限、失去有形而赢得神圣的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中国哲学的主题是“究天人之际”,那么先秦儒家的天论的演进便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先秦儒家在天论演进的背景下追寻人人之为人,而非个人之为人的根据。从孔子的“命运之天”经孟子的“心性之天”达至荀子的“自然之天”,先秦儒家哲学的天论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思想高度,伴之而来的是天的神秘性渐趋消解,人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类比来进行法律推理是法律学习和适用的核心。类比法律推理与作为法律续造之法的类推制度、类推解释并不处于同一对话语境。类比法律推理是一种法律发现方法。类比法律推理的难题在于如何确立比较的基点并从中发现具有规范意义的比较点,然后再以实质性和相关性为基础判断这些比较点的重要程度。在比较、判断的过程中,类比法律推理应该回应刑法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位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昌黎校区的大型浮雕"中华上下五千年"坐落在实验教学主楼的前面.设计主题皆在反映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给人类留下的辉煌成就和慷慨悲歌.基于实地安置的情况和主体要求,画面设计采用了横幅连环画的形式以配合主楼的造型,加大作品的气势和展现历史的延续.红铜的材质使整个画面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浑然一体.该创作两幅总长50.34米,高1.78米,分成两条安置在楼前左右廊壁上.我们在这里选取的是整个创作的第一部分从原始社会到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7.
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法是一种国际语言现象,是各民族在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共同创作的。通过对英、藏、汉语自然物比喻、动物比喻、人或事物比喻以及比喻思想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可以看出英、藏、汉语比喻表达法具有的共性为人类文化的交流、发展和融合带来很多便利,而从思想深处认识语言之间所具有的共性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介绍了陶行知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思想 ,认为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观”是对中国国情最基本的看法,以及在这种看法的指导下,人们是采取何种纲领和政策来处理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包括“中国疆域观”、“中国人民观”、“中国文化观”和“中国主权观”等四项基本观念。在长达三千余年的古代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古典的中国观”和“多民族统一的中国观”,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包含的“天朝大国”之类盲目自大心态却阻滞社会发展。鸦片战争给中国以巨大的影响,痛苦的战败经历迫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科学全新的史地知识,使他们的视野空前开阔,以全球为参照物反思中国,传统的“中国观”开始了近代转换:中国是“天朝”的观念崩溃了;“大国”的标准更新了,按新的标准,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国”;中国的船、器和战法落后,是一个“弱国”;“天朝”与“大国”的观念相脱离,“弱国”与“大国”的观念相结合;国家蒙羞,人民受害,只有改革才能救中国,“救亡的中国观”从此萌生。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以民为本"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民为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本观的核心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人民是国家主人、向人民负责、关心人民群众生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是构成毛泽东“以民为本”思想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