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着手推进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对电力、电信等的规制变革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并初显成效,但在体制转轨和长期计划传统的双重约束下,前行之路困难重重。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自然垄断治理思路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1.自然垄断的规制应具有动态性;2.区分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3.实施激励性规制;4.规制不再是提高经济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2.
论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垄断产业由于其自身的自然垄断性而成为规制的重要领域之一 ,但随着规制的存在 ,规制失灵也时常出现。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规制还是放松规制 ,最终取决于对规制的成本 -收益分析。文章从六个方面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加以论述 ,以期对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在很长时期内都是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和实践中的难点,其目的是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促进行业的发展,又要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首先对最高限价规制模型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根据英国电信业成熟的价格规制经验,从动态调整视角研究中国通信业价格上限规制。然后建立合理的价格规制周期计算模型,得到合理的规制周期,从而指导电信规制部门将来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4.
电信业自然垄断性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电信业视为自然垄断行业,在国内外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念。由此电信业基本上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受到国家严格管制。自然垄断及管制理论的新发展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电信业引入竞争,在90年代初,我国电信市场也终于引入了竞争,这期间人们对电信业作为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了大量反思,对其自然垄断性有了新的认识,而这种新的思考是电信改革模式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放松规制与激励规制--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主题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放松规制理论和激励规制理论为主题的新规制经济学的出现,使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中,可以借鉴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规制体系,从而促进自然垄断产业提高效率、降低价格和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出发 ,根据国际上各国对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实践 ,分析了放松规制的理论依据 ,并通过对中外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制定相关法律 ,组建新型的保持利益中性的规制机构 ,合理分割原有自然垄断型企业 ,引入竞争机制 ,构建激励性规制改革的微观企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美、英垄断产业放松规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纷纷对本国垄断产业开始了放松规制的改革。在改革时间、改革力度方面,美国和英国的改革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在改革路径上,美国与英国截然不同。美国采取渐进式改革路径而英国采取激进式改革路径。放松规制使垄断产业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价格却不断降低。放松规制是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然垄断产业理论演进与规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人们对自然垄断经济特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背景,对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约束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治理方式与规制改革目标导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9.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但是,一直以来,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管制体制改革方面,自然垄断产业的微观规制问题尚未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建立自然垄断产业信息与激励微观规制的理论框架,首先,根据自然垄断企业利益相关者及企业会计责任的变迁,改进自然垄断产业信息披露规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自然垄断企业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最后,论文剖析了自然垄断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建立了自然垄断企业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提出从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构建自然垄断企业激励约束规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民收入增加,电信需求表现出较快增长趋势,电信市场集中度与市场规模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需求和技术条件决定产业组织内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因而基于市场集中度的电信业规制应考虑电信市场需求的可能变化.同时,由于网络融合可促进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电信全业务运营的发展和融合,因此,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可放松分业务规制,并利用网络融合对电信产业的影响,完善竞争和规制政策,并通过多业务宽松寡头市场结构的构建和非对称规制,在维持基础电信运营商规模经济和电信业适度集中的同时,实施非对称规制,促进电信市场的可竞争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包涵了对产业的治理。文化产业规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对文化产业规制的研究,大多是对已有法律法规的解读,须进一步从规制机制原理法治文化经济的高度深化研究。文化产业规制折射出国家文化经济制度、国家社会体制结构、国家公共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产业规制主要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干预文化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刻的要素,是文化之魂,中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产业规制的关键环节,文化企业绝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化产业规制面临着促使文化产业顺应贡献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机遇与选择。《文化产业规制学》应面向世界文化产业,把体系建构与问题研究有机结合,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和前瞻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进出口量大幅度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外贸出口秩序出现乱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府职能受限的情况下,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行业协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使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自律他律并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力产业的监管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电力监管不仅关系到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文章从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出发,分析了电力产业监管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电力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监管改革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建立标尺竞争和绩效标杆相结合的激励性监管,完善监管政策和机制,提高监管绩效,从而促进电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媒产业的政府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媒市场的失灵和传媒的技术特征、传播特征,西方国家大多对传媒产业实行独立的政府规制。我国由于长期重视传媒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所以对传媒产业的规制更有其特殊性。西方传媒产业的政府规制模式不同,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中西传媒产业规制的发展都遵循一些普遍原则,因此我国应立足于转轨经济的现实,借鉴西方传媒产业规制的经验,构建出适合我国的政府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行业协会章程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业协会章程的法律规章可参考公司法的作法,通过必须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的形式将二者有机的协调起来。必须记载事项是根据法律规定必须在章程上彰显的内容,包括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行业协会的名称住所、宗旨、任务、会员、组织机构及职责、经费与会计等,必须记载事项缺项记载或其中任何一项记载违法,将导致章程无效。任意记载事项属于行业自治权范围,是否记载听凭当事人自便。具体操作中,必要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并非泾渭分明,二者往往在一项记载中同时体现出来。鉴于我国目前实践中混乱状况,章程的效力和章程的监督也应进行相应法律规制,对章程的法律规制应在未来的行业协会立法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茂化实华停产这一案例,对我国石化行业的垄断和政府管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石化行业正处于逐步脱离自然垄断的过程中,但在管制俘虏的状态下,原有的垄断石化企业通过提高价格和限制供给这两种方法,竭力维持本行业的垄断。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对国防产业的有效管制,必须解决竞争规则与竞争程序不平等的问题,尽快建立管制规则和与之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其意义在于通过引入非公经济,为国防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竞争平台和机制;民营经济的引入可以在节约公共财政开支的同时为国防开支增加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公用事业之一的电信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个经济性的放松规制、竞争规制和私有化过程,其核心是提高产业规制效果,但对于服务质量问题,如普遍服务、优质服务、公共服务责任等却没有受到规制机构和社会的重视。伴随着激励性规制逐渐取代回报率规制,使得受规制企业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却是以不断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将服务质量规制引入模型来讨论其规制效果的变化,进一步揭示服务质量规制与电信产业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尤其加入WTO后,对我国农村、农业更是一把“双刃剑”。应对所有的挑战,唯有按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持之以恒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是惟一的正确选择。本文立足中国农村、农业实际,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