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耀辉 《兰州学刊》2008,(4):189-191
短信文本使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而这些修辞手段的运用也使得短信文本成为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艺术奇葩。短信文本中词语的意义、声音的选择和锤炼,多种修辞格式尤其是一些新颖、别致的修辞格式的运用展现了短信文本特有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
短信祝福语是随着手机具备收发短信功能后而产生的一种祝福型短信语言。近几年来,语言学界对短信祝福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特点、文化特色和语体分析等方面,而鲜有文章对短信祝福语修辞效果进行专门性研究。笔者在对短信祝福语及其修辞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文化、心理和交际对象的不同,短信祝福语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也会产生矛盾,从而影响最佳修辞效果的实现。因此,笔者欲通过对短信祝福语及其修辞效果的调查研究,来挖掘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本体特点和交际特征两个方面对短信语言做了考察,旨在揭示短信语言的形式特点及其交际价值。从语音等角度进行分类,分析其形式特点,从功能角度分析其交际特征,评价了短信语言的现实交际价值,并预测了短信语言对语言交际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在当今电子时代出现的"电邮与短信文本英语".从英语语言的发展趋势、英语词汇发展的特点、英语表达的简洁形式、社会语言学领域中对语言的标准和使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把这一语言发展的新现象看作是一种新的英语语言变体.  相似文献   

5.
短信语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求知 《南方论刊》2006,(5):52-53,51
短信语言作为一种时尚而有效的交流工具,将日益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交流习惯。本文就这种语言的构成特点、语体特征、修辞方法和规范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手机短信的传播功能谈起,对"短信中是否也存在着‘沉默的螺旋’现象"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在"短信实群"中,"沉默的螺旋"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和现实生活中的差别不大;而在"短信隐群"中,由于社会孤立动因并没有消失,群力压力依然存在,但其强度相对减弱;因此,"沉默的螺旋"现象在短信中依旧存在,只是其存在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短信写手在进行短信创作时,最初大多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此种游戏不仅仅是文字技巧与形式的表面揉搓,更含有精神上的游戏、嘲弄,是一种审美的游戏,一种摆脱了强迫、物质需要与社会束缚、支配的自由活动,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浸润着人生的谐趣与语言的韵律之味.但短信文学从诞生起,就暗含与商业合谋,希望凭短信赚钱、梦想一夜成名,亦是短信写手最显明的心态.利润与虚荣的蛊惑导致短信文学商品化运作过激,写手创作心态失衡.任何一种文字的目的性过强,都将摧毁其作为文学文本的可能性,最终沦为文字生产.  相似文献   

8.
由于仿拟格自身的特点,成为手机短信编写的重要的修辞手段.仿拟短信类型多样,形式丰富,本文首先按仿拟语言单位层次并结合仿拟对象的来源,对手机仿拟短信作全面的分类,结合实例分析各自的特点.其次分析仿拟成为手机文学短信编制的重要手段的原因,并从社会文化背景,修辞层面、心理学、认知机制等方面对手机仿拟短信中的生成和接受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修辞格是指有别于字面意义的一种表达手段或方法 ,通过修辞格可使讲话或文章变得活泼生动、形象具体 ,使语言富于想象。从语义变异和语用变异两方面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修辞格中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有光 《社会科学》2008,6(6):26-31
从批判的维度审视后现代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短信文化现象是严肃的精英文化应当持有的立场.可以说,短信文本助长了一元化价值观的强迫性灌输,加剧了当代情感萎缩和交往的符号化倾向.虽然短信文本的写作激发了民间书写的热情和创造的智慧,但其本质不过是一场话语的狂欢和能指的游戏,其语言修辞和文学叙事实际是一种没有所指的写作表演.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这种以颠覆和恶搞为发展方向的短信文化所具有的非建设性品格,必须警惕它对民间精神和公共意识形态造成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刘汉波 《兰州学刊》2008,(4):186-188
伴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短信功能的完善,短信文学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事实在前”、“命名在后”的文学现象,短信文学实现了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大众化,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文学;但它是靠消费经典来走向大众的,很容易使文学走向堕落。作为一种商家、媒体、作家和评论家合谋的产物,其商业性也足以让人警惕。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便利了人们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但一些不法分子发送不良短信诈骗钱财、传播虚假信息、搞恶作剧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扰乱了正常的通讯秩序。加强对发送不良短信行为的规范,可以实行手机号码入网实名登记制度,由电信部门对强行发送短信者停止其短信收发业务等。  相似文献   

13.
苏自红 《理论界》2010,(6):77-78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垃圾短信通常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这些垃圾短信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经并继续遭受其骚扰,甚至出现了诸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以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当前,我国对垃圾短信规定还很不完善,为促进和完善我国在垃圾短信侵权问题方面的法律制度,笔者试从垃圾短信的界定、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等几方面来论述有关垃圾短信的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垃圾短信的泛滥已非“专项治理活动”所能解决,对垃圾短信的规制需要更加综合性和体系性的法律措施。现行法律规范主要从“内容”界定来规制垃圾短信的方式存在缺陷,应考虑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切入点,结合“行为”的角度来规制垃圾短信。具体而言,应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框架下,规定个人信息合法收集者的保密义务、非法盗取者和非法传播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同时,加强垃圾短信治理专门法规的建设,对运营商、SP等主体进行规范;并且在特别法立法完成之前,积极利用普通法的一般保护手段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短信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类型和语言资源。本文试从语言学角度和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利用三种主要类型的短信来促进汉语教学,同时增强汉语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使短信汉语教学成为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短信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诞生的一种新媒体文学样式。从泛众性、时空的自由性、民间性、诗学重建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属性等多维度对两者进行比对,可知,短信文学即将超越网络文学而成为新媒体文学主潮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科技发达的标志。它以其经济实惠、迅速快捷、隐秘快感、幽默风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倍受手机一族的青睐。人们通过手机短信把美好的祝愿、生活的压力、失败的苦恼和尴尬的处境转化成幽默的“空中语言”,通过它来释放自己的情绪,放飞自己的心灵。短信语言,言简意赅,或谐音,或引喻,或幽默,或诙谐,令人忍俊不禁,为之开怀。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押韵和叠音两个方面分析了手机短信语言呈现出来的音乐美,以便人们更好地运用它,使之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道桥梁,一个媒介。  相似文献   

18.
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的“移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本文通过分析”移就”的修辞功能,提出移就修辞格的汉译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信息传递的原则、美学欣赏的原则和文化重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垃圾短信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垃圾短信已成为社会公害,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造成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立法不完善、对垃圾短信监控和打击不力、部分民众法制意识淡薄.因此,要有效遏制垃圾短信,就必须完善有关短信业务的立法,强化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对手机短信的监控责任,全面推行手机号码实名制,加大对垃圾短信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手机短信逐渐成为现代人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其与一般面对面的口头交际和正式媒体上的书面交际不同,是一种在语言上有鲜明特点的应用文体。大量运用修辞以达到发信者所需的交际效果,便是手机短信这一应用文体的特色之一。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短信语言更具文采和生气,文章从修辞这一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