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蒙是个复杂的存在 ,他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学术研究等 ,都充满了独特的个性 ,对当代文坛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王蒙文学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王蒙的“综合研究”、“小说创作”、“文学思想”以及“王蒙与古典文学”、“王蒙与新疆”、“王蒙与外国文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深化和拓展了王蒙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引领者,他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性。他的小说以关注现实、介入生活见长,他通过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的辩证性构述实现了小说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通着一种批判意识,这也是王蒙以文学反思历史、探讨文化的重要方式。对现实的关注、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带有自省意味的批判性,构成了王蒙创作中现实主义品性的三个重要维度。王蒙的文学创作,将现实主义品性与故事情节、人物的表现完满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语境下,王蒙文学创作内蕴着的现实主义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至为宝贵的经验,探讨其创作中一系列现实主义问题对于丰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生活16年是王蒙痛苦而又逍遥的记忆,是思想和创作的“触媒”,对王蒙影响是金方位的。王蒙在新疆完成了“换心的手术”,新疆生活深刻地影响了王蒙人生观、价值观、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创作,新疆是王蒙思想和创作的一个“原点”和坐标。  相似文献   

4.
昭德晁氏家族是宋代中原文化高门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大家族,以科举晋身,以仕宦立家,以文化扬名。在学术文化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由于其深厚的文化积累、辞学传家的家族传统,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晁氏家族文学创作的师友渊源以及家族文学创作中的家族情结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晁氏家族文学创作的主要风貌。  相似文献   

5.
根据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本文认为,霍桑的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作者在家庭历史、生理残疾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劣势而产生的自卑情结,作者的这种自卑情结积累起来,为了排解这种情绪并企图获得优胜,作者不停地创作进而演变成某种优越情结并注入他的创作,使创作成为一种自卑情结的过分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中颇为特殊的一位,其人生与创作的丰富与复杂使他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蔺春华的《王蒙文化人格论》对王蒙复杂文化人格的存在形态及生成变化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索,并以此凸显王蒙在当代文学史中的特殊地位与意义.《王蒙文化人格论》拓宽了王蒙研究的领域,也令当下的王蒙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王蒙以独特的思想和标新立异的艺术实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存在。那么,王蒙在文学创作上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从成功学有关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以《王蒙自传》为依托(也就是说,本文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对其自传的真实性认同的基点上展开的,侧重其前期文学创作的成功)对之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王蒙的文学创作获得成功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理想主义一直贯穿于王蒙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文学创作中,但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文化的转型,王蒙的创作观也发生了改变,以承认“存在就是合理的”为基础,追求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在他的创作观中,加入了经验主义的内容,且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王蒙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他的中和观、无为观、隐忍观等传统观念,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事及文学创作。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三种观念的阐释,初步探研其传统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中道原则是王蒙后期提倡的人生法则和处世哲学,对他的文化选择和文学批评观念产生了直接影响.它促成了王蒙不走极端、避免异化、承认事物的杂多与统一的宽阔视野,也促成了王蒙在艺术上东西兼容并顾的意识.但中道原则使王蒙的文学批评具有折中调和、左右逢源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他后期文化心态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有着复杂、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从冷战转向缓和为探索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为探索提供了动力;苏共二十大前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探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前苏联对创建黄埔军校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正是由于苏联的热心倡议和积极敦促,孙中山先生才下决心创办黄埔军校;也正是由于苏联为黄埔军校从组织上提供了优秀的军政干部,从物资上提供了大批的经费和军械,并通过被派往广州的军政顾问,积极参与创建黄埔军校的指导工作,黄埔军校才形成了符合当时需要的办学特点,并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总之,苏联是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动力和得力支柱。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四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形成并付诸实践。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 ,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 ,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在瞿秋白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由来已久的中国留苏学生中间的派别纷争愈演愈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瞿秋白对学生中的派别争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留苏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质疑,从而与共产国际产生了意见分歧。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6.
列宁虽然没有专门的关于思维方式的著作,但其深刻的思维方式蕴涵于他的著作中,并体现在解决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列宁以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维方式,创立了关于如何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列宁思维方式对苏联改革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对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建立国民军,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迫于军事、经济压力和政治上倾向进步,冯玉祥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同时,苏联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急欲培养壮大能与奉系军阀抗衡的亲苏力量,扩大其在华的影响。于是冯苏关系迅速升温,苏联政府对国民军进行了大量武器和军队经费等方面的援助。虽然双方进行的是有条件的实用主义性质的合作,但却迅速增强了国民军的实力,有力地支援了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动了大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在即,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之下,铃木内阁上台。在结束战争的方式上,日本寄希望于通过苏联从中斡旋达到体面的求和,以东乡茂德为首的主和派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先是通过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的接触表达日本政府意欲通过苏联调停的意向,后又有意派遣特使赴苏联代表天皇和苏联谈判,准备以大幅度领土利益上的舍却为代价,换取苏联的居间中立,不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期间,已经得到罗斯福若干承诺,并答应美英两国欧洲战事结束后将在远东战场上对日作战。最终,8月8日苏联对日的一纸宣战书,使日本对其寄予的希望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苏联文学理论翻译与左翼文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1930年鲁迅集中翻译了四部苏联的文学理论著作。面对纷纷扰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争论,翻译这些理论著作成为鲁迅廓清自己思想的重要手段。在翻译的过程中,鲁迅对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左翼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并对他后期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在1930年代向国内译介了一批苏联文学作品。他的译介紧密结合国内左翼文学运动发展的进程,用意在拨正努力方向、树立效法榜样。他强调反市侩主义,强调对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他对《毁灭》、《铁流》的热情赞美与积极推扬,对苏联文坛关于同路人文学深刻而富于启示的分析评判,以及对苏联普洛文坛开展的一系列文学运动及其内在精神实质的介绍,对中国左翼文学的战斗意气、目光胸怀与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