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当今时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中小学校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路径。已有研究表明,实施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互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要找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契合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科学与人文实现知识上的融合;实施探究性教学,促进科学与人文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开展多元化评价,引导科学与人文趋向深度融合;建设融合型校园文化,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供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存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根据人类生存的境遇,即人类生存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和全面发展的人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的现实来实施,也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全面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而作为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桥梁与纽带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教育。艺术教育应该承载起一种崇高的文化使命,应当是统摄人才人生之意义、道德之完善、生存之价值、心灵之归宿的精神文本,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载体。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内容,而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严肃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都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探索和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进行了概念上的重新界定基础上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走向融合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改革办学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则成为我国高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渗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结合重庆邮电学院的多年实践,从人文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高校的主要性着手,论述了理工科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和深化人文艺术教育,力求实现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更好地交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更好地融合,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与大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认识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 ,提升它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并努力促成它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是新世纪全球性的教育话题。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教育理念 ,是大学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现代大学的追求。在人文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中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过程中 ,文学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其融合的境界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行为与人文行为的融合.融合的进程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具有递进性和回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相融,科学和人文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高等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米,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科学教育观,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功能随着科学与人文的背离而被削弱.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人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体的境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刘卫萍  刘绍勤 《云梦学刊》2007,28(5):128-130,13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孰重孰轻的争论主要体现在赫胥黎的科学文化价值论、罗素对“实用”教育和“装饰”教育的见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等方面。战争的悲剧和威胁、科学技术的非人道后果、人自身的危机是当代人文主义复兴之原因。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完善,重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晓燕 《江淮论坛》2009,(6):175-17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科学与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思潮呈现出相互更替、妥协和融合的历史轨迹。基于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审视,文章提出“科学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指出它既不是“‘科学的人’教育”,也不是“‘科学的并且人文的’教育”,而是“科学的‘人文教育”’,其根基是“人文性”的,其发展方向是“科学性”的,其宗旨是使人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结合重庆邮电学院的多年实践,从人文艺术教育在理工科高校的主要性着手,论述了理工科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和深化人文艺术教育,力求实现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更好地交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更好地融合,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战"实质上是一场科学与人文之战.科学与人文对人类的福祉与危险所能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面对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反思教育体制的专业化局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在内容、方法、精神方面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全新的实践和教育理念,成为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本质属性、功能发挥、开展方法的新视野和语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科学和人文作为实体内容,以科学精神的求"真"和人文精神的求"善"作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超越功能为目标,以创新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为手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蒋梦麟是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在此基础上,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教育思想:反对顽固守旧和全盘西化,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追求个性自由,倡导发展通俗科学和研究高深学术并存,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蒋梦麟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人艺术教育中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对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但人文教育在艺术教育中依然没有本来的地位。克服艺术教育实践中技术"遮蔽"艺术的各种弊端,需要强调对艺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知,更需要强化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8.
打造人文教育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是指提高人的人文知识和能力、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高等教育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既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 ,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提出并大力推进的"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的、德性的、价值的教育,与知识性科学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二者应该携手并进,相互融合,让我们的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三生教育"的全面实施也将有可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性之教育智慧与教育模式而贡献给全人类,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20.
王琳 《学术论坛》2012,35(9):195-19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通、道德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融通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科书的"意义世界"与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相融合所需要的教育生态环境。从教育的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出发,高校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小学学生心智发展目标的达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