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惠仪 《理论界》2009,(7):16-18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乃至最终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过程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观点的转换,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论的根本转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提供了所谓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定义,而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的本质的新方法,实现了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刘 《学术研究》2004,23(11):52-57
马克思选择现代资本生产作为理解现代性的途径 ,创立了从“资本生产的过程”、“资本生产的规律”、“资本生产的结果”三个层面解剖现代性的方法论。认真思考和领会这三方面的方法论观点 ,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学界关注的多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却很少关注马克思哲学在方法论上的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一个科学的发展历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大方法论转向:一是由"哲学的思辨方法"向"实证的方法"的转向,二是由"哲学的思辨方法"向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趋势与马克思的方法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丰 《学术研究》2001,1(6):57-62
本文认为当代全球化趋势呈现四大特征;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亦即全球化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基本方法论也有三个.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马克思学研究再次进入高潮,但一些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在解读马克思文本时存在片面性、非历史性、非理想型的方法论缺陷,理论替换的迹象明显。对此,应遵循整体性和创新性两个方法论原则,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重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卓云 《学术研究》2006,1(5):12-1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经济学体系。本文就两门学科在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提出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和细化马克思经济学宏观分析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具体"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 《学术研究》2004,2(4):23-27
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根本精神是“具体” ,是面对具体社会问题 ,揭示具体社会具体发展规律 ,为具体类主体变革具体社会服务的“具体”方法。马克思哲学“具体”超越了抽象文本学研究 ,反思具体、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真出场路径 ,发展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本真形态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启蒙主义构成了教育方法论的物质前提和理论基础。科学原则作为元方法论推动教育实践塑造出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的主体,一方面唯物主义地推动着摆脱封建迷信、解构等级制度和改造自然界的启蒙任务,另一方面则历史唯心主义地力求将教育转化为巩固资产阶级价值规范和政治秩序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及其方法论的批判,既是对以启蒙主义为表征的近代教育方法论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刻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以科学为名的启蒙主义教育方法论的抽象普遍性和虚假客观性,更积极探索了将教育方法论推向更为彻底的科学原则也就是人本原则的革命方向。  相似文献   

9.
只有理解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才能真正理解唯物史观;而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需要把握马克思考察意识形态的方法论.马克思考察意识形态运用了元批判方法和总体性考察方法.通过元批判方法,马克思去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历史前提的遮蔽以及对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的遮蔽,同时去除了意识形态以"普遍性的形式"对其真实本质的遮蔽;通过总体性方法,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总体化过程中,尤其是通过物质生产过程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揭示了整个社会历史运动过程的机制以及社会总体的结构,从而科学地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使命在于实现其自身本质规定性,它只能通过一个过程才能完成使命。在这同一过程中,根据其本质内容的实现程度而表现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旧世界和新世界。思维是这一过程的中介环节。世界观是思维把握世界本质的最高理论形式。由于世界本质在其特定历史阶段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所以才形成特定的世界观。没有超出自己时代的世界观。特定世界观作为理论思维的批判对象,是特定时代的理论思维前提,从它与现实前提的矛盾中发现旧世界的否定性力量,以确立新世界观。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普遍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由于银行业固有风险的存在,必然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者认为,目前在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必要的。作者还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静 《北方论丛》2007,1(1):121-124
马克思消除了对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关系的误解、实现了历史必然性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揭示了历史必然性同人的实践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历史是客观条件限制和主体选择活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分叉与合流的运动,历史发展的一般方向、逻辑进程和终极境界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的必然性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性。社会主义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19世纪先验主义思潮在美国民族文化独立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贡献。通过对这个时期的语文经验讨论和研究,作者认为美利坚民族利用先验主义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走向文化独立的步伐,从而使这个民族具有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看法有不少分歧。本文讨论了三个前提性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 ,作者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歧异进行了辨析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新疆社会科学》2012,(2):99-104,142
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与诸多制度安排长期运行作用结果下形成的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不仅表现为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对比、办学软硬件条件等资源配置失衡,还表现为城乡教育机会获得性差异大、教育管理体制滞后、教育制度创新不足等。中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束缚,通过重构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空间布局优化,最终构建城乡教育在条件、起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公平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董琦琦 《晋阳学刊》2007,7(5):82-85
柯尔律治作为19世纪著名的神学家,面对宗教体系日益理性化的趋势,回归人类本心,使"信仰"植根于"体验",其倡导的现代宗教观为基督教辩护另辟蹊径。在通往神圣精神存在的过程中,柯尔律治极富创造性地将"体验"元素融入其中,使得神学义理在浪漫主义提供的解释坐标中得以被理解,基督教教义与浪漫主义原则并非面临着"非此即彼"的局面,上帝对人的直接启示,人对上帝的直接体验因而成为可能。柯尔律治充分回应浪漫主义的时代特征,将审美经验有效施用于神学领域之内,为宗教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此同时,艺术之思也因为领悟神启而获得了一种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经验":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位西方人士的论述引出"新疆经验"这个概念.其要点在于,"新疆经验"有助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最近20多年新疆经历了"三股势力"的严重挑战,在此期间,新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为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探索,突出的有三件标志性工作一是三个"离不开"活动;二是"五观"教育;三是"高度认同"思想工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实践的总结,已写入中宣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宝贵精神财富."五观"教育、"高度认同"思想工程,既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初步探索,也可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实际是人们考察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视角,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才是劳动二重性的真义所在。从抽象角度看,劳动既为"善"也为"恶"。从劳动的具体性看,劳动的"善"与"恶"是具体的,一切"善"超过"恶"的劳动便是有用劳动,反之,便是有害劳动。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本义的两大方面是劳动解放人与解放人的劳动。从对立性看,劳动的有害性决定了劳动对人的"不解放",不劳动又无法实现劳动的有用性,促进劳动解放人。从统一性看,劳动的有用性决定了解放人的劳动要以劳动能够解放人为根本前提,解放人的劳动对劳动解放人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西方学者和国内学界都在关注"中国经验",可是对于"中国经验"的性质和内涵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完全照搬西方概念来分析"中国经验"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对"中国经验"的片面理解和误解."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话语权.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锻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和经验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弘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