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行知(1891——1946)是现代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和民主战士。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教育事业和革命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赞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称颂他是“万世师表”。解放初,陶行知已久不在人世,毛泽东还指示南京市委:“对陶先生的事业要多关心”。许多国际友人也对他作了高度评价。美国华莱士称他“不仅是属于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Karl R.Popper 1902—) 波普尔是(奥地利出生的)科学哲学家、伦敦的逻辑学教授。最初他以维也纳学派的新实证主义作为出发点,但他逐渐地依据若干论点发展出一种独创的见解。他首先用“可检验性”的原则取代石里克(Schlick)的“可证实性”原则(给一个命题产生一个意义)。在波普尔看来,  相似文献   

3.
惠施,宋国人。他的生卒年限,近人考订为公元前三七○——三一○年。他的一生行事,我们所知道的,有以下几点:(一)他曾作过魏相,充当齐魏两国徐州相王的主谋人,在政治上主张“去尊”和“偃兵”。他在魏国的政敌是张仪,公孙衍却很崇尊他。(二)他的年岁略长于庄子,死在庄子前,和庄子是朋友。他们二人时常争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庄子虽一再批评他,也很怜惜他,推重他。他的“汜爱万物,天地一体”的思想曾给予庄子以一定的影响。(三)他著书很多,“其书五车”;喜和人辩论,有时到了“说而不休,多而不已”的地步;可惜他著的书都失传了,比较成套地为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运用诗歌教育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1891—1946)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教育领域中不断地批判和创新是他一生最大的业绩;“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他进行教育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大众化的诗歌则是他教育人民的手段。为了有效地教育人民,他直到临终前夕(1946年7月24日)还整理诗稿到深夜。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1895.8.12——1931.4.29)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那光辉战斗的一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他的奉献给予高度的评价。周恩来曾经说:“代英同志是我们党的非常卓越的青年领袖,又是我们党非常出色的宣传鼓动家。”他“最大的长处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最大的特色是不搞教条”(转引自《回忆恽代英》第29页)。恽代英在学习和实践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强调实践、“力行”,在现  相似文献   

6.
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是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约在一九○○年以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构思方式及其表现手法日臻成熟。此后,大体上来讲,他的音乐作品是“描写”多于“抒情”的。较之古典及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来讲,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式的“描写”是独具一格的。他的“写”着力在“意”(主观感受)而不在“形”。为果说《版画》还有“临摹”的性质,还比较侧重于外在(具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共写了四十一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他的教育著作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对道德教育的论述是他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科学实验研究中,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  相似文献   

8.
蔡邕(公元132——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少时博学有文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时为郎中。后拜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当时经籍文字多谬,他与杨赐等于熹平(公元172——178年)四年,奏定“六经”文字,立碑太学门外。几年后他因上书论朝政阙失和纠弹宦官、权贵,遭到诬陷,获罪流及朔方(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遇赦后,畏宦官陷害,亡命江海二十年。董卓专政,他被任为侍中和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他为王允所捕,囚死狱中。他通  相似文献   

9.
司马谈(约公元前175——前110年)西汉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是一个有广泛文化修养的读书人。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他曾“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当时有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受易学于杨何”(杨何是当时有名的《易》学专家);“习道论于黄子”(黄子即黄生,是当时黄老学派的学者)。汉武帝(刘彻)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年)作了史官(即太史令,通称太史公),主管天时星历、祭祀礼仪,搜罗並保管典籍文献。曾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各派学说,他对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家,有所论述,对前五家有所肯定也有所批判,惟独对道德家(即道家)推崇备至。认为道家“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最能综合各派所长。他根据前世史料,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司马迁,写成《史记》一书。司马述(约公元前145——前87年)西汉史学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1877—1927)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在中国古文字学、上古史等诸多方面研究的创获,被称为“绝学”。①在文学研究上,他也心中“具灵光”,是“奇才”。②然而,他的文学观既闪耀着卓越的艺术见解而又呈现出多重的矛盾性、复杂性。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出自一  相似文献   

11.
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传统上被认为是哲学中研究美和人对自然、艺术审美感受的一个分支。但是,这种界说对于现代的美学研究来说是太狭窄了。德国一个不太著名的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1714——1762年)针对他以前的哲学家们所说的“哲学的感受”或“美的理论”,第一次提出了aesthetics(美学,该词来自希腊语,原意是“感知”)。鲍姆嘉通选用“美学”这个词,是因为他有意强调把艺术感受作为一种认识手段。美学是一个没有严格界限的学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复合体——蔡元培政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四十年前,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的挽联,概括了他一生活动的主流: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生活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光绪十八年(1892年),蔡元培中进士,二十年,授翰林院编修;但是,他并没有追逐封建功名。戊戌时期,他倾向改良主义;清末民初,他投身民主革命;“五四”前后,他“力倡思想自由”;“四·一二”前后,曾一度与反动派合污  相似文献   

13.
勃洛克(1880—1921)是本世纪初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俄国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马雅可夫斯基说,他“作为最享盛名的象征主义大师给整个现代诗歌以巨大影响”,他的创作代表了俄国“整整一个诗的时代。”(《俄苏文学评论集》)327页,莫斯科版)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诗坛的领袖”,他“提倡象征派诗”,(《现代文学讲演集》365页)当时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以美著  相似文献   

14.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50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所创立的毕达哥拉斯派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有限,现在已经无法分清毕达哥拉斯本人的思想和他的门徒们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史界把毕达哥拉斯的“数”为万物始基的哲学思想看成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唯心主义;把“数”看成是抽象的非物质性本体;认为他所主张的“万物和谐”的思想是  相似文献   

15.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是十九世纪美国重要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创作以道德题材为主,可以说,他是一个用艺术手段来探讨道德问题的伦理学家。霍桑认为,他的小说“只要求忠于人心的真实”,而他所谓的“人心的真实”,就是指人心的善恶本质;为了揭示这一本质的真相,他特别注重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在“人性中努力掘进”。这种特色,使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红字》(1850年出版)就是他的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长篇力作。两个“罪人”  相似文献   

16.
李益(748——829),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他在少年时代,就以才华横溢、“风流有辞藻”(《唐才子传》)名噪一时,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名诗人韦应物称道他“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这仅仅是一般的称颂。最早发现他出类拔萃的是明胡应麟,胡氏《诗薮》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城上闻笛》诸篇,皆可  相似文献   

17.
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梅尧臣(1002——106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以诗闻名于世。他一生“少达而多穷”(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其家居生活甚至穷困到“妻饿儿啼无一钱”(《日自青龙呈谢希直》)的地步。但存诗二千八百多首。他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也是清贫穷困的一生。他的后辈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均对他交口称颂。王安石说:“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哀挽诗》)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夫之(1619——1692)极端重视中华民族才智的发展。他认为“尽中原之智力,治轩辕之天下”,“足以固其族而无忧”。(《黄书》)他看到清朝的统治暂趋巩固,“以不能言之心”,寄希望于来人,对民族复兴的前途始终充满信心。他虽没有留下智力研究的专著,但通过哲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大的思想家。”(《资本论》第1卷第494页)恩格斯也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转引自《哲学史》第1卷第117页)。马、恩在赞誉亚里士多德那“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时,肯定了他卓越的、多方面的学术造诣。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毕生从事巨大的学术理论工作,不仅兴趣非常广泛,研究范围遍及各个领域,而且学问十分渊博,学术成果名列  相似文献   

20.
南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本文用“诚斋”).江西吉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之一,平生诗作,自编成集,存稿四千二百三十四首.他和友人尤袤(延之)、陆游(务观)、范成大(至能)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对当时和后代诗坛,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