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新疆语言状况的客观事实,运用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其体探讨了语言的竞争与互补在新疆民汉语言接触中的种种表现,认为新疆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统一的社会中,通过竞争与互补,共同构成了新疆和谐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双语类型也呈现出多元性,其中民-汉、汉-民型双语最具代表性。新疆民-汉、汉-民双语现象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民-汉、汉-民双语现象的形成受到语言本身的性质、民族杂居、文化教育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民-汉、汉-民双语发展以及双语人才培养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汉至南北朝,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汉语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元明时期,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可以不用翻译而“通汉语”了。清代,汉语在新疆分布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汉语复音语素简缩形式的来源与简缩方式、构词方式、功能与运用范围及其产生的原因等等,认为复音语素的简缩现象符合语言运用的经济性原则和汉语词语双音化的主要趋势,应加强考察和研究,并积极承认其中已经趋于定型的简缩形式。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门神奇的艺术,对外汉语教学要注重词的古今词义分析,文化义的阐微,实词虚化的剖析,语用的诠释,揭示汉语语言现象的所以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汉语教学是一个大问题.第一,需要对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再思考并加以规范.“对外汉语”、“第二汉语”的说法有负面效果,不适宜继续使用.第二,汉语教学由于对象的不同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外进行汉语教学,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应当注意到人家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感受.第三,区分语言和言语在汉语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言通,不是语言学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具有悠久历史和地域特征.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从新疆民汉语言影响结果入手,着重分析不同影响之间的关联.不同影响之间的理想关联形式应是词汇借贷→音位增加、新的组合方式产生→构词规则借用→语法规则借用→语言类型改变→语言混合→语言兼用→语言转用→语言融合.这一关联的确定,既有助于把握语言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规划,又有助于展示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成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及学习汉语为何受阻的现状,从情感因素、个体因素、母语干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学习者学习汉语“费时较多,收效偏低”现象,以及形成语言僵化的因素。指出应该以积极的情感背景和情感环境减轻和消除学习者的心理屏障,防止错误形式形成的语言僵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疆民特药市场前景的分析,阐明了发展新疆民特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民特药发展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求助于汉语,尤其是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本文主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探讨了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通过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分析了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现象,以便在英文写作中有意识地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在本质上是主体以知觉的形式对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主体与世界的深刻的对话关系。语言的“工具论”割裂了主体、语言、世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语言之根远离了大地并因此异化,而语言的异化又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萎缩或丧失。  相似文献   

12.
语言规划发展及微观语言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规划随着新兴国家的独立而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新兴国家早期语言规划的目标跟国家总目标相关联,效仿西方国家的模式,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奉行后现代主义,把语言作为资源,关注语言濒危、语言消亡和语言人权问题,强调语言规划的生态环境。非国家层面如销售服务、制造业、行政管理、学校、家庭、社区等的语言规划是微观语言规划,中介在微观语言规划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历述了西裕固族与维吾尔族的历史由来、现代特征和西裕固语的使用环境后,重点比较西裕固语和维吾尔语常用词(组)的音变,具体为:1.汉语音位对西裕固语的强烈影响;2.两语既同源又有音变先后的发展序列;3.两语比较后显示出西裕固语的脱落现象;4.西裕固语语音的特殊性。从比较分析中得出:西裕固语是一个既求新、又存古、还随意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的建构性学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新课改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武器。以此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改变知识呈现方式;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重点,改变认知过程;以完善知识结构为核心,改变训练机制;以加强实践体验为基础,培养语文素养等教学方式与过程的改革,可以实现语文的建构性学习,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语源和字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字都是符号系统,都有自身的能记与所记,汉字与汉字所记录的语词处于不同层次,所以语源与字源是不同的,而它们的区分应以各自的能记与所记为基础,不可混淆.但同时,由于汉语与汉字的特殊性,字源与语源又紧密相关,理清其关系对科学地进行语源学的研究有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学子的学习要从学习知识向创新知识过渡。语文创造性学习的基本规律表现为 :贵在“质疑” ;妙在领悟 ;重在“实践”。语文的创造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是 :从学习主体上看 ,要强调自学 ;从学习形式上看 ,要提倡讨论 ;从学习途径上看 ,要主动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鄂尔浑一叶尼赛碑铭语言到现代维吾尔语,古代突厥语-维吾尔语时期语言中的个别基数词由于受到语音演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发展演变形式,从而使维吾尔语文学语言及其方言在数词方面表现出了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译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内容覆盖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文体以散文为主,口语成分较高.译经年代跨度大,翻译年代较为确定,篇幅也比较长。因此《大正藏》译经在汉语史上.尤其对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适合对其中的语言现象进行断代的或历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根本属性,它源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社会交际等因素的模糊性。回顾语用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语言模糊性与语用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模糊性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语用学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和起了推动作用,而语用学研究的实质是对语言模糊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文化传播和沟通人们思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线形轨迹的属性 ,又有凝聚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散射特点。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了解其演变历史和特点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