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新形势下 ,东部发达地区应高度重视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论文以农村生产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上海市郊区为例 ,对与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村社会经济包括城市化虽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城市化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 ,城镇的人口规模偏小、“分散式集聚”等矛盾也比较突出。论文提出了加速上海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目标 ,并对其可行性作了论证。在此基础上 ,还对近期迅速推进农村城市化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要求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多年来固有鄙视农民的观念和害怕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外部效应,导致政府、企业主对农村劳动力从户籍、工资、福利、工作岗位等多方面进行限制,以达到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必然趋势.限制措施已造成市场经济观念、运行规则在农村发展缓慢,农民的地域思想在加强,易激化城乡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另外,限制措施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内需乏力,成为制约我国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困境与出路: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描述和原因的探讨的前提下,针对存在的困难,笔者试提出了几点对策,并对我国农村养老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吉亚辉  伍士邦 《西北人口》2009,30(4):126-128,F0003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形成了新的趋势,分析总结这些现状对当前全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具有一定的借鏊和指导。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流动劳动力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既具有居民收入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现有的研究一般以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和收入均等化理论等为基础,来分析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甘肃省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试图从流动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就职行业、流动去向及工作稳定性等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85年来,上海市郊县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57.84万,其中农村为52.71万。根据最近预测,如果撇开今后人口迁移的影响,在继续提倡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并适当扩大二孩照顾面的政策下,整个上海市郊县60岁及以上老人到2000年将达82.54万。为了给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老年事业发展规划提供较全面的农村老人状况及意愿的基础资料,我们受上海市老龄问题委员会的委托,于1986年7月进行了上海市郊县3‰农村老龄人口赡养状况和  相似文献   

7.
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打破老人“照顾赤字”的突破口。文章基于2011~2020年CSSCI(含扩展版)的文献数据,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为工具,对我国农村养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养老研究经历了从繁荣到深化的发展历程。作者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虽已具有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和发文机构,但尚未形成相应的核心作者群,且研究机构之间、作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为松散。同时,农村养老相关文献的来源期刊、涉及学科及基金分布折射出非均衡特征,多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农村养老问题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呈现以“农村养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服务”为主线的演进路径,“养老服务”“农村互助养老”和“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相匹配的热词。因此,后续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应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养老是中国21世纪战略难题。中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农村60岁以上人口已超1亿,人口老龄化来势迅速,在农村两代人分居现象严重,农民对人口老龄化认识和准备不足。所以,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陕西省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的影响。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健康问题,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交往面广、代际情感支持丰富和日常生活照料周到是降低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促进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旨在改善农村老年女性群体心理福利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变动态势分析──以上海农村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处大城市近效的上海农村劳动力在向非农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特征,会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预测方法,对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和转移态势进行研讨。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1.劳动力总数呈不断减少趋势1978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76.2万,1985年已降到了268.5万,到了1995年又继续降到230.4万,17年内净减少了100多万。据分析,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农村劳动力增长率趋缓。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已降到0.05…  相似文献   

11.
随着80年代我国城乡的经济改革,特别是近年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村委会建设与农村人口控制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已成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抓紧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成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加快发展小城镇的基础上,能否促进其再就业已成为我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甘肃小城镇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振兴,农村建筑队伍蓬勃发展起来。这支队伍迅速地从农村打入了城市,从小城市打入了大、中城市,甚至连北京、上海、天津等著名特大城市,也无不留下他们的足迹。在许多大城市,农村建筑队的人数已远远超过城市原有建筑队伍。这种人口移动的现象已经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注意。农村建筑队为什么在城市站住了脚跟,他们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将来的发展趋势怎样?下面仅根据我们对山东省部分进城作工的农村建筑队的调查,对上述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振军 《西北人口》2016,(1):117-122
本文针对甘肃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及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各种问题,基于甘肃农村563位老年人问卷调查和知情人访谈获取的数据资料,就甘肃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方式和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意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养老服务方式上,绝大多数甘肃农村老年人口愿意居家养老并享受家庭和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项目上,甘肃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和临终照料的服务需求最为强烈.鉴于当前加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家庭人口小型化给农村养老服务已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农村机构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多样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利于甘肃及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毅  肖云 《西北人口》2009,30(1):13-17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如何尽快完善这项制度已引起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在甘肃省10个样本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代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特征及流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流动劳动者将逐渐成为流动主体.他们的流动观念、流动动因、流动行为和生活预期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流动已表现出一些新特征、新趋势,这些变化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引发剂,家庭副业、乡镇企业、集市贸易越来越活跃,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有了很大提高。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了很大变化。1987年,在全部8950多亿元的农业社会总产值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为4594亿元,已超过农业总产值。现在我国农村劳力近五分之一已转入农村各项非农产业。这些脱离种植业的农民除就地改变从业方向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何正确认识、引导劳动力走向市场,消除妨碍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种种障碍,健全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不断发育和完善,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对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调查,拟对农村劳动力走向市场的障碍与出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邹湘江  吴丹 《人口学刊》2013,35(4):70-79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全面超越了城市,这与当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得农村流出人口平均年龄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农村人口整体水平。流动人口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的流动人口不断替代年老的流动人口,从而保持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老龄化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0~2010年间,农村人口自然老化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影响从2000~2005年间的0.031岁/年增加到2006~2010年间的0.07岁/年;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人口平均年龄增加的贡献也从8.04%上升到16.91%,人口流动已成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力。从人口流动的角度,需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解决如何让流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下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长期滞后发展的城市化 ,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必须研究潜在的城市化主体—农村人口集团特征及个人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对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农村人口的主体和城市化行为的主要决策者—农村劳动力的实地抽样调查资料 ,以新的研究视角和定量为主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潜在”城市化人口向小城镇 (或其他城市 )迁移之城市化意向的个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