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提前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受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在新增固定资产、生产总量和人均产值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的梯度差日益扩大。仅就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工农业总产值差距额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及各省区的统计,1981年差距额为2620.63亿元,1986年增至5122.27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的差距额由1981年的584.98元,增至1989年的1114.09元,差距都扩大近一倍!这种差距的存在,是我  相似文献   

2.
经过41年来的发展,甘孜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0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实现48601万元,粮食总产量20.25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405万元,财政收入6634万元,分别比解放初期增长了4.8倍、2.6倍、12倍、300倍。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现已建有毛纺、采矿、黄金等行业的厂矿企业300多家,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0.5%上升到35%。1990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0元,是解放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政策的贯彻实行,我国少数民族一改过去人口萎缩、经济停滞的落后状况,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地区面貌日新,“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年均增长9.7%的高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做一横向比较就会发现,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差距,而且随着东部改革深化,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1980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345.1元,较汉族地区的766元低54.9%;而到1987年,民族地区虽为680元,而汉族地区已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同汉族先进地区比较起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规模和速度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仅据1949—1980年的统计,全国工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少数民族地区仅为7.6%。1981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五个自治区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有全国的59%。显然,这种状况,与根本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1992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01元,比1978年增加525.4元,增长5.2倍,平均每年增加37.53元,年均递增13.9%。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量明显偏低,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年扩大。尽快缩小山西省农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加速山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拉大。“六五”期初,东部11个省市与西部11个省区社会总产值(当年价格计算,下同)绝对额相差3167亿元,到期末相差6308亿元,差额增大近1倍;国民收入绝对额期初相差1241亿元,到期末相差2440亿元,差额增大97%。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1980年东部地区为505元,西部地区为265元,东西部相差240元;1986年东部地区达到1018元,西部地区为512元,东西部相差506元,  相似文献   

7.
延边是吉林省最大的民族自治地方,也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个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潮中,延边发展如何,如何发展?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请各位专家给予指教。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延边经济注入了活力。9年来(1978——1987),延边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每年平均增长8.4%,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38倍,每年平均增长10.1%;农业总产值增长41.9%,每年平均增长3.9%;财政收入增长2.7倍,每年平均增长15.7%;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2倍。改革9年是延边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绍兴市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八六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97.85亿元,比一九八○年增长2.6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88倍;财政收入增长1.9倍。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一九八六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比一九八○年增长8.4倍;农民人均收入达674元,比一九八○年增长2.25倍。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民族地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GDP显著提高,民族八省区经济增长速度已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农产业比例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作一直在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如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均高出全国水平,牧业乡人均收入超过600元。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人均收入自1980年以来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1984年已达694元,初步改变了贫困面貌。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全国乡镇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年中,前5年的乡镇工业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25%的速度增长,到1983年底,全市乡镇工业(指乡(镇)、村办企业,不含其他部分,下同)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2.3倍,达到37亿4千万元。1984年,在中央一号和四号文件的指引下,乡镇工业以大大超过前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迅猛发展,总产值达55亿元,比1983年增长44%,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3强,相当于全市纯农业产值的3.6倍。由于乡镇工业的大发展,继常熟市之后,沙洲县进入了年工农业总产值超20亿元的行列;继沙洲塘桥、乐余两个乡之后,又有沙洲县的妙桥、泗港、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0年全区人均GDP6502元,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91.8%,到2005年全区人均GDP达到16331元,已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2倍,全区人均GDP五年平均  相似文献   

13.
臧正金 《金陵瞭望》2011,(19):13-14
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栖霞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创造了栖霞历史上又一个黄金发展期。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是2004年的2.7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582亿元.是2004年的2.5倍.位居全市前列;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3%、18.6%。  相似文献   

14.
<正>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山区,改革的春风直到一九八0年才吹到这个穷乡僻壤来.当时在湖南省的统计资料上,该县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都排列在全省县一级单位的倒数一至三位之内.然而仅仅七、八年的时间,“凤凰”开始展翅起飞了.全县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百分之二十五的速度增长.工农业总产值翻了近两番;地方财政收入比一九八0年增长了28倍,由一九八三年以前年均吃国家补贴410万元变成一九八四年以来年均上交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剔除物价因素达405元,比一九八0年的67元增长了5倍;农民人均口粮373公斤,比一九八0年的220公斤增长了70%.一九八七年,全县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农业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放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67000户农村住户调查,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比上年增加 43元,增长 1.9%,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1%,增速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现金纯收入为1640元,增长4%;实物纯收入613元,下降9%。 一、2000年农民收入增长 基本特点 1、农业收入特别是种植业收入继续下降。2000年农民人均从农业得到的收入是1091元,比上年减少48元,下降4.3%。1998和1999年从农业得到的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8元和53元,下降4.5…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丰收与财政困境大包干,使大批长期难得温饱的安徽农民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安徽也因此一跃成为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农业大省,粮、棉、油、麻生产均跃居全国前列。1992年,安徽粮食总产2311.9万吨,棉花总产26.3万吨,油料总产140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58%,1.3倍和3.3倍。成了全国仅有的七、八个调出粮油的省份之一。然而,这些成绩却难以使人乐观。作为农业大省,同时又是财政穷省。1992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居全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乡镇企业有如雨后春笋,在全国乡村迅猛发展起来。1982—198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平均递增25~35%,1987年仍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1~6月份产值达2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986年全国乡镇企业达到1500万个,职工8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0%,总产值3540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7%,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9%,农业总产值的88%。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为241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史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时期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八年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为完成总任务进行了许多伟大而艰巨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比较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民主也有了新的发展。仅以河北省为例,一九八六年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四,以前每年递增只有百分之三点八,工业总产值比以前增长一点三倍,粮食产量比以前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九点八,水果平均年产量增长十倍,鲜奶增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六五”期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7%,超过了前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增长6.6%的幅度。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每年增长5%至8%,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的限制,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仍然落后,经济效益差,贫困面较大。这一情况不仅引起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焦虑,而且也引起党和国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长期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而且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甚至滞后于包括广西、内蒙古及西南和西北的大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这种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 ,不仅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固化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 ;而且还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另一方面 ,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扩大的差距不仅不利于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缩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反而还会使“知识差距”扩大 ,国际竞争力下降。本文认为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必须切实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实际上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地区中的特殊重要性 ,可以说 ,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因素 ,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征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应坚持政府为主导 ,市场为主体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