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小珺 《理论界》2004,(4):101-102
随着现代行政的发展,传统的依法行政原则发生了新的变化,行政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恪守现行的法律、法规,而不问法律、法规内容是否合乎社会正义的理念。行政行为不只是依据形式上的、静态的法律条文,而是要恪守法的理念即人权、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的精神,即从依法行政走向法治行政。  相似文献   

2.
我国,道德自觉乃是官德与作风建设上的传统理路,近现代又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独特的模式。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官德与作风建设应该寻求“制度设计”与“依法治理”的双重支持,应该由伦理自觉走向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3.
黄淮萍 《南方论刊》2012,(8):74-75,81
根据我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以及对档案行政管理目标的划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传统意义上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主要集中于收集、整理等技术领域,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并服务社会的价值目标却重视不够。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是新时期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不可缺失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政府治理形态是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行政区行政因其具有封闭性、内向性和僵化性的特征而无法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无法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这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相悖的,也不利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区域合作行政以其合作性、开放性、跨界性等特质担当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任.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政府行政越来越呈现出合作的特征,逐步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合作行政转变,并依赖于法治保障达到区域内各地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的行政法治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在行政法治的基础上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确立了市场经济主体地位,那么其结果必然建立了行政法治、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进而从根本上巩固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并使之持续转变,实现权力政府向管理(监督)政府、审批政府向服务政府、万能政府向有限能政府、大政府向小政府的根本转变。所以说依法行政和建立行政法治体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证,同时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应对入世最有效、最根本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新民学会的性质,无论是历史著作还是研究毛泽东的专著,都称它为五四时期的进步团体或革命团体。一般说这没有错,但失之于笼统。我以为,新民学会在较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革命团体,后期转变为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的科学社会主义团体。现就这一观点作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李达早期活动的全面考察,可发现李达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其转变时间和标志.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宇飞 《理论界》2011,(3):48-51
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法治建设的视角及时展开对行政服务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极为必要。行政服务的概念是整个行政服务行为理论体系的起点,对概念及其提出法治背景的分析有助于为充分把握行政服务的性质、了解行政服务的特征,也可以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行政的根本宗旨应该是为公众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实现由权力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必须做到:树立现代民主管理理念,强化公共行政责任意识,实行社会满意服务原则,推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浅谈银行行政工作的观念转变□蔡德银行行政后勤工作包括生活管理、财会管理、资金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它是一项服务性、技术性、管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长期以来,行政工作存在着奉命行事、按部就班、不重视效益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银...  相似文献   

11.
任何国家的工人阶级,在其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阶段。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在论述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时,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就我们所见,主要有:第一,认为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和从自发斗争过渡到自觉斗争的时期。第二,认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是在革命的知识分子在工人群众中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之后开始的。第三,认为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形成为自为的阶级。第四,认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地由自在的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可见,讨论这个问题并取得一致的认识,是有很大意义的。它将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及地方)工人运动史的研究,科学地总结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的历史规律;有助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正确地阐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认识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对于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的重大意义。由于对全国的情况了解不多,因此本文只能在总的方面从全国情况出发,而以上海工人阶级成长发展的历史为重点,就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问题,谈谈自己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学生由高中考入大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转变往往困绕着大学新生,作为大学教育应肩负起引导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责任,本文从调整学习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人生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使大学生在由高中升入大学后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工人运动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质变。因此,关于中国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问题的讨论,对中国工人运动史乃至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志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丁守和、殷叙彝、张伯昭三同志在《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一书中,荣天琳、张注洪、周承恩三同志在北大历史系的学术报告“五四前后的中国工人阶级”一文中,赵亲、黄杜两同志在“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李星、赵亲、黄杜三同志的“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一文中,都对转变问题提出了见解。这些见解的分歧,就结论而言,我认为主要是荣天琳等同志与赵亲等同志所提出的以五四为标志和丁守和等同志与李星等同志所提出的以党的成立为标志两种说法的分歧。这些不同的见解给了我许多启发,也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下面想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国家的产生,随着国家的产生,行政机关就拥有了裁量的权力.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行政裁量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专制社会里,国家官僚进行裁量是一种任意的裁量,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法律意义上的裁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治与行政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治是现代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准则,但实现行政法治必须以完备的行政程序为基石,并且伴随着行政程序法制化的进程而推进行政法治自身的建设。法治是法律适用的一种状态,“是对抽象的规则与具体的行为的认同过程”,在这一“认同过程”中,特定的统一的行政程序起着导向作用①。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过程中,必须通过制定和完善行政程序规范,逐步确立行政法治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整合,规制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提高行政效能。一、行政程序是行政法治的基石行政法治是一国法制现代化的重…  相似文献   

16.
行政裁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国家的产生,随着国家的产生,行政机关就拥有了裁量的权力。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行政裁量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专制社会里,国家官僚进行裁量是一种任意的裁量,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法律意义上的裁量相去甚远。到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立国之初鉴于对专制社会中行政裁量的戒惧,在“无法  相似文献   

17.
读了李星、赵亲、黄杜等同志在《学术月刊》今年第二期上发表的文章——“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一文,得教益不少。但也觉得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讨论。本文就想围绕这个问题,谈谈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条件问题、开始的时间问题、形成过程问题以及最终完成转变的标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南位居中原,是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重要地区,又是我国最先跨进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原的经济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居于国内先进地位。在奴隶制时代,这里是夏、商王朝活动的中心地区,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显示了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水平。进入封建社会后,在汉代,这里用水排(水力鼓风机)冶炼,西鄂县(今南阳县)人张衡在洛阳研制成功的地动仪,都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直至北宋,河南经济在某些方面仍保持着优势。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时至南宋,河南的经济文化已落后于江南发达的地区,在明清时期,更为显然。  相似文献   

19.
唐家柱 《江汉论坛》2008,19(5):18-22
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后,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要经历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毛泽东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解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俄国革命问题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转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和方式,但他未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转变,建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转变提供了立足于向现代社会转变,根据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历史观和方法论,开创了和谐合作发展模式,找到了与马克思当初设想不同、通过发展实现社会主义胜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1961年第2期《学术月刊》上,我们曾粗浅地论述了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问题。稍后又较具体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上海工人阶级的状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初在上海工人中的传播。不久,我们读到了(?)立岭、何长风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专论,最近又读到荣天琳同志的新作。这些文章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教益,但也引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在总的论断上我们仍持原见,本文只想就几个主要分歧点或前文语焉未详之处,再度阐述些不成熟的见解,提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