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杨雪冬 《决策》2011,(8):15-15
现代政府将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除了为了缓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认同外,还在于可以“用服务换管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并且用社会服务的“外部经济”效应来支撑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杨雪冬 《决策》2011,(7):16-16
现代政府将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社会服务之中,除了为了缓和社会关系,增强社会认同外,还在于可以“用服务换管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并且用社会服务的“外部经济”效应来支撑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自己的劳动,谁也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因此,个人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者“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晓跃 《领导广角》2002,(7):50-50,43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工作,人人都希望受到同事的尊重,得到领导的认可,活得有头有面。作为下属,处于被领导者地位,其“面子”一方面要靠自己争,另一方面还要靠领导者给。领导者善于给下属“面子”,不但能增加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给下属带来莫大的激励,更加发奋工作,而且下属会更加敬重领导,“投桃报李”,还领导者以“面子”。那么,作为领导者,怎样恰到好处地给下属“面子”呢?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影响和面子视角的冲动购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个个体的冲动购物研究比较多,但是他人陪伴情境下的个体冲动购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中国人他人取向特征明显,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面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影响理论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面子理论为基础,考察社会影响倾向和面子倾向对他人陪伴下的个体冲动购买的作用以及面子在社会影响倾向和冲动购买中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规范性社会影响倾向对冲动购买有正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和护面子倾向对冲动购买有负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通过护面子倾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冲动购买.最后,对零售商和消费者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少.中国人他人取向特征明显,在与社会的互动中面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影响理论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面子理论为基础,考察社会影响倾向和面子倾向对他人陪伴下的个体冲动购买的作用以及面子在社会影响倾向和冲动购买中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规范性社会影响倾向对冲动购买有正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和护面子倾向对冲动购买有负向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倾向通过护面子倾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 作用于冲动购买.最后,对零售商和消费者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儒家社会建构中的“面子”因其内含能力、人品和人缘三要素在权重和排序上的差异被划分为多样化的类型。不同“面子”类型对协商实践制度性地位的确立、程序性过程的维系和权威性效益的实现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村民的行动逻辑,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村庄社会生活,且在显露自身能力和人缘的同时,将人品要素编织于交往过程中,才能获致社会性和伦理性相统一的“实体性面子”,而“实体性面子”所具有的内生性秩序生产能力使其构筑为协商政治的社会底盘,高效度助推村庄的协商实践。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是指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的社会主体间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联系。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和资金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8,(13):35-35
传统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主要特征包括: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陈爽 《管理科学文摘》2009,(13):252-252
“爱面子”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而在人们普遍对面子追求的同时,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社会资源去用心经营,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从社会交往、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用心经营“面子”及将带来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家文化将“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一方面是指治国与治家一样,即所谓的家国同构与同理,能够管好家庭自然也能治理好国家;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家庭是基本的组成单位,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和睦仁爱、井然有序,国家自然也就好治了。千百年来,这种文化观念在中国社会绵延不绝,得到各阶层广泛认同,表现出不衰的生命力,从而变成一种社会的价值。因此,人们心目中,家庭是精神的寄托,人生的归宿,随时可望从中获得精神、感情的慰籍和各种无尽的补偿。当今,在社会转型导致的个人生活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境况中,家庭所起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1.
“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立‘办事不求人’理念,营造‘办事不求人’文化”“用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打破权力文化、关系文化,把人情社会、面子社会变成法治社会、诚信社会”,黑龙江2019年制定关于推进“办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导意见,聚焦纾解制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力求打造“办事不求人”的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论社评     
“阶层认同偏下”是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滞后于经济结构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经济领域的转型已经不易,社会领域的建设更显得“跛腿”。更糟糕的是,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力量还正在试图固化现有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孙立云 《经理人》2004,(2):111-112
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如果你希望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性格,就去请求心理医生给予指导。美国学者坎布斯曾提出人们心理人格健康、健全的四个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较清楚地认知周围的人和事。“可以这么说,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不过表现程度有所不同。严重的话,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一些不稳定因素, 给社会财富和秩序造成重大损失。”专家们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4.
当前,领导干部非正常死亡事件呈多发频发之势,且多与领导干部的亲情、友情和婚外情有关。中国素有讲人情面子的传统,人情面子渗透到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成为人们交往的有效平台,而且也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可用资源。但受利益竞争和权力腐败风气的影响,传统的人情面子呈现变异趋势,人情面子与权力的苟合愈来愈紧,导致权力腐败更加隐形化、复杂化、普遍化。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深入剖析人情的本质特征,构建防止人情泛滥构建防止人情泛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探究中国人的"单位"或"组织"情结产生背后的心理动机,其中包括提升自己的自尊、降低社会生活中的无常感等。  相似文献   

16.
姜涛 《经营管理者》2011,(11):50-51
在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富人也越来越多。”攀比”、“炫耀”、“象征”这些出自面子并因面子而强化的消费行为愈演愈烈,导致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面子消费倾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动态     
关于企业公民。有两种比较对立的看法: 一派是“弗里德曼派”;这一派人认同刚刚去世的这位经济学大师的观点,“商业的本质就是利润”,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主要是利润的损失。德鲁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企业占有了无法在账面上显示的诸多社会资源,理应对此负责,比如污染治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0,(47):11-11
社会创新是一种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创造性行动,可以实现自我生长和模式扩散。《2l世纪经济报道》11月30日开辟“社会创新”专栏,重点考察社会企业、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普遍认同检察机关、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英美法系国家还赋予公民个人在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已不能满足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确定的要求,而诉讼信托理论恰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对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进行类型化分析基础上,建议应赋予这三类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非常注重面子:自己的名声、社会地位和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错误和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像中国人一样思考》中这样评论面子:"很多情况下它比健康或者财富更重要。""创新行动"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犯错误就意味着丢面子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